《庄子集解》·杂篇天下第三十三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成云:“方,道也。”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宣云:“其有,谓所学。”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既无不在,则神圣明王何由降出,独与众异?宣云:“又设问也。”“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下文所云“内圣外王之道”。宣云:“又答。”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若孔子言颜氏不违宗主也。谓自然。不离于精,谓之神人。成云:“淳粹不杂,谓之神妙。”不离于真,谓之至人。成云:“凝然不假,谓之至极。”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变化不测,随物见端。谓之圣人。成云:“以上四人,止是一耳,随其功用,故有四名。”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宣云:“君子是道之绪余。”以法为分,以名为表,宣云:“以法度为分别,以名号为表率。”以参为验,释文:“参,本又作操。”宣云:“以所操文书为征验。”以稽为决,宣云:“以稽考所操而决事。”其数一二三四是也。宣云:“分明不爽如是。”百官以此相齿,宣云:“此又一等人。相齿,谓以此为序也。官职是名法之迹。”以事为常,事,谓日用。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蕃息,谓物产;畜藏,谓货财。兼养及无告之人。民之理也。宣云:“又一等人。”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郭云:“本数明,故末不离。”六通四辟,释文:“本又作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宣云:“言史所由传。”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士,儒者。搢绅先生,服官者。成云:“搢,笏也,亦插也。绅,大带。”宣云:“六经所由传。”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释文:“道音导。”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设,施也。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宣云:“百家所由传。”天下大乱,贤圣不明,成云:“韬光晦迹。”道德不一,成云:“法教多端。”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一察,犹言一隙之明。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郭云:“各用具一曲,故析判。”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释文:“称,尺证反。”成云:“观察古昔全德之人,犹鲜能备两仪之亭毒,称神明之容貌,况一曲者乎!”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道术。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