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陔余丛考》·卷十五

《通鉴》、《纲目》

  《通鉴》仿《左氏》编年体,虽创于温公,然温公以前已有为之者。晋时习凿齿已著《汉晋春秋》,刘宋时刘允济采鲁哀公后十二世接战国,为《鲁后春秋》,元魏时张始均改陈寿《魏志》为编年三十卷。唐时裴光庭引李融、张琪、司马利宾等直弘文馆,撰《续春秋经传》,自战国讫隋,表请天子修经,光庭等作传。又太子詹事姚康撰《统史》三百卷,上自开辟,下讫隋朝皆编年为之。柳仲郢之子璞,著《长祚长历》一书,断自汉武纪元为编年,闰位者附于左。萧颖士谓仲尼《春秋》为百王不易之法,而司马迁作本纪、世家、列传,不足以训,乃起汉元年,讫隋义宁,编年依《春秋》义类,为传百篇。书魏高贵乡公之崩,则曰司马昭弑帝于南阙;书梁敬帝之逊位,则曰陈霸先反。此皆在温公之前,则《通鉴》一书亦有所本。观颖士书法,则并开朱子《纲目》之体例矣。

  《纲目》书法有所本

  《通鉴》书三国事,犹承陈寿之旧,以曹魏继汉为正统。至朱子作《纲目》,乃始改蜀汉继献帝。然习凿齿《汉晋春秋》早以蜀汉为正,其著论云:"若以魏有代王之德则不足,有静乱之功则孙、刘鼎立共王,秦政犹不见叙于帝王,况暂制数州之众哉!"此又朱子所本也。(章俊卿《山堂索前有集》十六卷载司马温公与刘道原书云: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一天下,其馀蜀、魏、吴、宋、梁、陈、魏、齐、周、五代诸国,地丑德齐,不参相一,皆用列国法。刘备虽承汉,然族属疏远,是非难明,今并同之列国,不得以汉光武、晋元帝为比云云。是温公修《通鉴》时亦未尝不斟酌于正闰也。)《纲目》于唐中宗之废居房州,每岁首必书"帝在房州",虽朱子特笔,然唐人沈既济亦已有此论,谓汉高后称制,独有王诸吕为负约,无迁鼎革命事,矧其时考惠已殁,子非刘氏,故不得已而纪吕后,议者犹谓不可。今中宗以初年即位,季年复祚,虽尊名中守,而天命未改。《春秋》岁书鲁昭公出曰"公在乾侯",示君虽失位不敢废也。请省天后合《中宗纪》为一,每岁首必书在所以统之,宜称帝不称庐陵王。是此论实发自唐人也。又朱子《纲目》用中宗嗣圣年号至二十四年,此例亦不自朱子始,范祖禹《唐鉴》已是如此。

  (按《癸辛杂识》:欧公修《唐书》作《武后纪》,依前汉例也。天授以后,唐虽改号为周,而史不以周称之,盖黜之也。朱晦翁病其唐经乱周,史遂有嗣圣二十四年之号年之首,书曰"帝在某""帝在某",盖以《春秋》之法正名也。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