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陔余丛考》·卷五
《史记》一
班彪谓司马迁:序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卿士特起则曰列传。是盖以本纪、世家、列传为史迁创例。然《文心雕龙》云:迁取式《吕览》著本纪,以述皇王。则迁之作纪,固有所本矣。今按《吕览》十二月纪,非专述帝王之事,而《史记·大宛传·赞》则云:《禹本纪》言河出昆仑高五百里。又云:《禹本纪》及《山海经》所有怪物,予不敢言之也。是迁之作纪,非本于《吕览》,而汉以前别有《禹本纪》一书,正迁所本耳。又《卫世家·赞》云:予读世家言云云。则迁之作世家亦有所本,非特创也。惟列传叙事,则古人所无。古人著书,凡发明义理,记载故事,皆谓之传。《孟子》曰:于传有之。谓古书也。左、公、穀作《春秋传》,所以传《春秋》之旨也。伏生弟子作《尚书大传》,孔安国作《尚书传》,所以传《尚书》之义也。《大学》分经、传,《韩非子》亦分经、传,皆所以传经之意也。故孔颖达云:大率秦、汉之际,解书者多名为传。又汉世称《论语》、《孝经》并谓之传。汉武谓东方朔云:传曰: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东平王与其太师策书云:传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成帝赐翟方进书云:传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是汉时所谓传,凡古书及说经皆名之,非专以叙一人之事也。其专以之叙事而人各一传,则自史迁始,而班史以后皆因之。然则本纪、世家非迁所创,而列传则创自迁耳。叔皮乃以为皆迁创例,何耶?又迁书名《史记》亦有所本,古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孔子世家》所谓"因史记作《春秋》"是也。
《史记》二
《史记·高祖本纪》先总叙高祖一段,及述其初起事则称刘季,得沛后称沛公,王汉后称汉王,即帝位后则称上。后代诸史皆因之。其实此法本于《舜典》,未即位以前称舜,即位之后,分命九官,即称帝曰。古时虽朴略,而史笔谨严如此。分命九官之前,初咨四岳,尚有一"舜曰"者,正以起下文"帝曰"之例,谓此帝乃舜也。又《顾命》康王未即位以前称子钊,即位后即称王,亦是此例。
《史记》三
孔子无公侯之位,而《史记》独列于世家,尊孔子也。凡列国世家与孔子毫无相涉者,亦皆书"是岁孔子相鲁","孔子卒",以其系天下之重轻也。其传孟子,虽与荀卿、邹忌等同列,然叙忌等尊宠处,即云: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又云:卫灵公问阵,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攻赵,孟子称太王去邠,岂有意阿世苟合而已哉!皆以孔子、孟子并称,是尊孟子亦自史迁始也。
《史记》四
《史记·淮阴侯传》全载蒯通语,正以见淮阴之心乎为汉,虽以通之说喻百端,终确然不变,而他日之诬以反而族之者之冤痛不可言也。班书则《韩信传》尽删通语,而另为通作传,以此语叙入通传中。似乎详简得宜矣,不知蒯通本非必应立传之人,载其语于《淮阴传》,则淮阴之心迹见,而通之为辨士亦附见,史迁所以不更立《蒯通传》,正以明淮阴之心,兼省却无限笔墨。班掾则转因此语而特为通立传,反略其语于《韩信传》中,是舍所重而重所轻,且开后世史家一事一传之例,宜乎后世之史日益繁也。又如冒题遗吕后书至秽亵,《史记》不载,为本朝讳也。班书则覼缕述之,并报书之丑恶亦详录不遗,其无识更甚。迁之优于固,岂特在文字间也!惟《史记》不立《楚怀王孙心传》,殊为缺笔。陈涉已世家矣,项羽已本纪矣,心虽起牧羊,然汉高与项羽尝北面事之,汉高之入关实奉其命以行,后又与诸侯王共尊为义帝,而汉高之击项羽也,并为之发丧,则心固当时共主。且其人亦非碌碌不足数者,因项梁败于定陶,即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因宋义预识项梁之将败,即拜为上将军;因项羽残暴,即令汉高扶义而西;及汉高先入关,羽以强兵继至,亦居灭秦之功,使人报心,心仍守先入关者王之之旧约,而略不瞻徇。是其智略信义亦有足称者,非刘圣公辈所可及也,自当专立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