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志三十三
地理五
△江苏
江苏:禹贡扬及徐、豫三州之域。明为南京。清顺治二年改江南省,设布政使司,置两江总督辖江南、江西,驻江宁。又设淮扬总督,寻裁。及江宁巡抚。治苏州。又设凤庐安徽巡抚,寻裁。十八年,分府九: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直隶州四:徐、滁、和、广德,属安徽,江南左布政使领之。康熙元年,安徽设巡抚。三年,分江北按察使往治。五年,扬州、淮安、徐州复隶江南。六年,江南更今名,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驻江宁。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治苏州。统江宁、苏州、常州、松江、镇江、扬州、淮安府七,徐州直隶州一。雍正二年,升太仓、邳、海、通四州为直隶州。十一年,徐州升府,邳还为州,属之。乾隆二十五年,移安徽布政使司安庆,增设江宁布政使司,析江宁、淮安、徐、扬四府,通、海二直隶州属之,与江苏布政使司对治。三十二年,增海门直隶?,属江宁。光绪三十年,又设江淮巡抚,驻清江浦。寻复故。广九百五十里,袤千一百三十里,积三十七万二千五十四方里。北极高三十一度五分至三十五度十分。京师偏东五分至五度三分。宣统三年,编户三百二十一万三千四百八十三,口九百三十五万六千七百五十五。领府八,直隶州三,直隶?一,州三,?四,县六十。
江宁府:冲,繁,难。隶江宁道。明,应天府。江宁布政、交涉、提学三使,江安粮储、江南劝业、巡警、盐法四道,江宁将军、副都统,织造兼督龙江西新税关驻。顺治初,因明制,县八。雍正八年,改溧阳属镇江。北距京师二千四百四十五里。广二百里,袤三百里。北极高三十二度四分。京师偏东二度二十八分。领县七。上元冲,繁,难。倚。附郭有清凉山、师子山、富贵山。北:紫金山、幕府山。东:乌龙山、圣游山。有硃湖洞,道书三十一洞天。清江门内有小仓山。石城门内冶城山。南:大江自安徽当涂入,受秦淮河水,为草鞋夹。左与江浦分岸,得观音山水。有燕子矶。秦淮河上承句容赤山湖水,合庐山水,迳通济门,一入江宁,一入城。又西北流,至下关入江。新开河东北,乾隆四十五年濬,赐名便民。有市曰石埠桥。又东为黄天荡。镇四:淳化、靖安、土桥、石步。草鞋夹、燕子矶、栖霞街、湖熟有汛。一驿:金陵。淳化巡司。有铁路。商埠:下关。光绪二十一年马关条约四埠之一。江宁冲,繁,难。倚。南:聚宝山雨花台设砲台。大江西迳下关镇。港七:铜井、烈山,北曰河口、绿新墅,又北大胜关,古新林浦也,西北曰北河,曰下关,分受秦淮河水。镇三:江宁、秣陵、金陵。大胜、秣陵有汛。有驿。江宁、秣陵巡司二。有铁路。句容冲,难。府东九十里。县有句容山,以此名。北:华山。东北:铜山。东南:茅山。大江西来。港二:罗丝沟、下蜀港。赤山湖出绛岩山,秦淮水源于此,亦曰绛岩湖。汇亭水、黄堰河、蒲里溪,曰南源,与北源合于白米湖,又西入上元。镇五:白土、常宁、东阳、下蜀、龙潭。龙潭巡司。有驿。溧水简。府东南一百四十里。南:芝山、中山一曰独山。东:庐山,秦淮水别源所出。石臼湖西南,迳城北流入秦淮,明故运道也,今淤。一驿:孔家。江浦冲。府西北四十里。东北:十三公山、九连山。西:龙洞山。大江西南自安徽和州入,右与江宁分岸。为口四:曰乌江,曰老西江,曰新河,曰老河。受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