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类聚》·卷七 山部上
○总载山 昆仑山 嵩高山 华山 衡山 庐山 太行山 荆山 锺山 北芒山 天台山 首阳山 燕然山 罗浮山 九疑山
◇总载山
《春秋说题辞》曰:山之为言宣也,含泽布气,调五神也。
《国语》曰:禹封九山,山者土之聚也。
《论语》曰:仁者乐山。
《春秋元命苞》曰:山者气之包含,所[《太平御览》三十八所下有以字。]含精藏云,故触石布山。
《尔雅》曰: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
又曰:山大而高曰崧,山小而高曰岑,多草木曰屺,无草木曰岵,石戴土谓之崔嵬,土戴石为蛇且。
《礼记》曰: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史记》曰: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西至于崆峒,登鸡头,南至熊湘,北逐獯鬻,合符金[明本作崟,当作釜,金系釜之坏体。]山。
《蜀王本纪》曰: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太平御览》八百八十八作徙。]山,秦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
《河图》曰:武关山为地门,上为天高星,主囹圄,岐山在昆仑东南,为地乳,上为天糜星,汶山之地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天井。
《吕氏春秋》曰:何谓九山,会稽太山王屋首阳山太华歧山太行羊肠孟门。
《汉名臣奏》曰:汉得阴山,匈奴长老过之,未尝不哭。
地镜曰:入名山,必先斋五十日,牵白犬,抱白鸡,以盐一胜,[太平御览三十八作升。]山神大喜,芝草异药宝玉为出,未到山百步,呼曰林林央央,此山王名,知之却百邪。
袁山松宜都记曰:郡西北陆行四十里,有丹山,山间时有赤气,笼盖林岭如丹色,因以名山。
又曰:自西陵东北陆行百二十里,有方山,其岭四方,素崖如壁,天清朗时,有黄影似人像,山上有神祠场,特生一竹,茂好,其摽垂场中,场中有尘埃,则风起动此竹,拂去如洒扫者。
盛弘之《荆州记》曰:宜都西陵峡中,有黄牛山,江湍纡回,途经信宿,犹望见之,行者语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日三暮,黄牛如故。
又曰:桂阳郡西南五十里,有万岁山,有石室锺乳,山上悉生灵寿木。
又曰:武陵舞阳县,有淳于白雉二山,在宁州武陵二界畔,绝壑之半,有一石雉,远望首尾,可长二丈,申足翔翼,若虚中翻飞,颈缀著石。
又曰:衡山有三峰极秀,一峰名紫盖。
又曰:宜都夷道县西南九十里,有望州山,四面壁立,登此见一州内,东有涌泉,欲雨,辄有赤气,故名丹水。
又曰:宜都宜昌县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荆南图制[当作副,本卷石篇引书有荆州图副。]曰:宜都夷陵县东六十里,南岸有荆门山,北有虎牙,二山相对,虎牙有石壁,其文黄赤。又似虎牙形,荆门山上合下空,有若门象。
又曰:邓城西七里,有作乐山,诸葛亮常登此山,为梁甫吟。
又曰:襄阳郡中庐县西百三十里,有马穴山,傍有一地道,云汉时有马出其中,[事具马部。]
又曰:宜都夷陵县西八十里,有高筐山,古老相传,尧时大水,此山不没,如筐篚,因以为名。
又曰:巴东昆阳县东南十里,有柏枝山,有石泉,口方数丈,中有鱼。
又曰:宜都夷道县北,有女观山,昔有思妇,登山绝望,怀思而死,葬之山顶,山遂枯悴,因以名山。
庾仲雍湘中记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