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南史》·徐勉传
徐勉,字..仁,东海郯地人。祖父徐长宗,是宋武帝的霸府行参军。父亲徐融,任南昌相。
徐勉自幼成为孤儿,十分贫困,所以他很早就自我激励,养成清正的节操。六岁时,遇到阴雨天,家人向神祈求天晴,他很快写成一篇文章,被长辈宿儒们所称赞。年长之后十分好学,同族人徐孝嗣见了以后感叹说:“这就是所说的人中的麒麟啊!必定能够前程千里!”他又对几个儿子说:“徐勉是可以当老师的,你们要以他为榜样。”十八岁时,徐勉被朝廷召为国子学生。他便专心致志地读书,从不懈怠,当时同辈人都十分敬重他。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时,总是注视着他直到离去,并说:“这孩子不是平庸的人才。”并总是说徐勉有当宰辅的气质和才干。在朝廷举行射策考试时,他考取了甲科,开始被任命为藩王国的侍郎,补为太学博士。当时每次有事情商议,徐勉说意见时总是充分论证,道理十分透彻,没有人能够驳倒他,同僚们都以他的意见为准则。
后又改任临海王西中郎田曹行参军,不久又转任都曹。同时的琅笽人王融是人所公认的才学之士,他特别钦佩和爱慕徐勉,曾经请求相互交往。徐勉对所亲近的人说:“王郎名气很高而所望过急,难以轻易成功。”王融后来果然陷于法网,由此可以见出他善于识人。累迁任军长史。
起初,徐勉就和长沙宣武王经常往来,梁武帝十分器重和赏识他。当梁武帝领兵到建邺时,徐勉在新林拜见他,梁武帝对徐勉十分加恩礼遇,让他掌管书记。梁武帝即位后,任命徐勉为中书侍郎,又晋为中书通事舍人,在内省值事。后又改任临川王后军谘议、尚书右丞。自从他到朝廷掌管法令之后,常常纠察违法行为,当时的议论都认为他是很称职的官员。
天监三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