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南史》本纪·卷二

 宋文帝刘义隆 (407~453)是南北朝时期的 南朝宋皇帝。小字车儿。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生于京口。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在位三十年。义隆博涉经史,善隶书,深沉有谋略,但体弱多病,好猜忌。永初元年(420)封宜都王。刘裕病死后,太子刘义符继位(即宋少帝),因他游戏无度,不亲政事,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于景平二年 (424)五月废黜刘义符,迎立当时任荆州刺史的刘义隆为帝,改元元嘉。同时由谢晦出任荆州刺史,掌握重兵。但是,义隆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废立,元嘉三年(426)杀徐羡之、傅亮、谢晦,从此政由己出。六年,因病由其弟彭城王义康执政。义康任司徒、录尚书事,后又加领扬州刺史,进位大将军,专总朝权,势倾天下,曾擅杀名将檀道济。十七年,义隆采取断然措施,收杀拥戴义康的领军将军刘湛等人,罢斥义康,改授为江州刺史,出镇豫章(今江西南昌)。二十二年废为庶人,二十八年,北魏大军南下,隔江威胁建康,义隆怕义康在后方趁机作乱,遂下令将其诛杀。

南朝王室的自相残杀

南朝王室的自相残杀由此始。自刘裕放弃关中后,北魏坐大,中原渐遭蚕食。元嘉八年,宋反攻滑台(今河南滑县)受挫。二十七年,魏太武帝拓跋焘调动六十万大军进攻江南,亲率大军克悬瓠(今河南汝南)、项城(今河南沈丘),渡过淮河直趋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后在宋朝军民抵抗下撤退。江北遭魏军杀掠殆尽, 宋朝国力削弱。三十年,义隆为太子刘劭所杀。他在位期间,提倡文化, 整顿吏治, 清理户籍, 重视农业生产。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两次下令减轻以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 “诸逋债”。江左自东晋义熙十一年至文帝统治末年(415 ~453),“役宽务简,氓庶繁息”,三十多年中相对安定,所以旧史常称“元嘉之治”。但元嘉末年,北魏军队在江淮间一进一出,江南地区经过大规模战乱,邑里萧条,版籍大坏,所谓“元嘉之治”从此结束。

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士族和劳动人民纷纷南下。在三国、两晋南方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南朝统治者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相继建立了四个王朝,并使传统文化不但得以保存,而且还有新的发展。刘师培说:"魏晋以后,南方之地学术日昌,致北方学者反瞠乎其后"(《南北学派不同论》),指的就是这一重大转折的开端。

  儒学极盛于东汉。伴随着东汉王朝的土崩瓦解,学者们崇尚刑名家的法术,"竞以儒家为迂阔不周世用"。魏晋之际玄学盛行,大有"聃(老子)、周(庄子)当路,与尼父(孔子)争涂"之势。玄学思潮代表了士族阶层的利益,其兴衰与士族阶层的兴衰有密切的关联。一般说来,玄学兴盛的时期,都是君权比较衰弱或君权虽然强大但对士族的政策比较温和的时期。这也就意味着士族的力量有左右政局的能力。

  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采取了抑制士族、加强皇权的政策,使君主集权制度有所强化。他们一方面要确立、加强皇权,打击强族;一方面又不得不借重士族的声望来提高皇室的威望。他们对玄学清谈及放达的风尚,只是将之作为士族文化的标志加以推崇,在不妨碍大局的情况下对之加以让步。随着君主集权的逐步强化,与之相适应的儒学也逐渐复兴。宋文帝元嘉中,文帝召雷次宗立儒学,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又令何承天立史学,谢元立文学,总称为四学。宋文帝立儒、玄、史、文四学为官学,实际上打破了玄学在思想界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标志着儒学在南朝开始走上了复兴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