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
广告x

《隋書》·卷二十二 志第十七

五行上

  易以八卦定吉凶,則庖犧所以稱聖也。書以九疇論休咎,則大禹所以為明也。春秋以災祥驗行事,則仲尼所以垂法也。天道以星象示廢興,則甘、石所以先知也。是以祥符之兆可得而言,妖訛之占所以徵驗。夫神則陰陽不測,天則欲人遷善。均乎影響,殊致同歸。漢時有伏生、董仲舒、京房、劉向之倫,能言災異,顧盼六經,有足觀者。劉向曰:「君道得則和氣應,休徵生。君道違則乖氣應,咎徵發。」夫天有七曜,地有五行。五事愆違則天地見異,況於日月星辰乎?況於水火金木土乎?若梁武之降號伽藍,齊文宣之盤遊市里,陳則蔣山之鳥呼曰「奈何」,周則陽武之魚乘空而鬪,隋則鵲巢黼帳,火炎門闕,豈唯天道,亦曰人妖,則祥眚呈形,于何不至?亦有脫略政教,張羅樽糈,崇信巫史,重增愆罰。昔懷王事神而秦兵逾進,萇弘尚鬼而諸侯不來。性者,生之靜也;欲者,心之使也。置情攸往,引類同歸。雀乳於空城之側,鷮飛于鼎耳之上。短長之制,旣曰由人;黔隧崇山,同車共軫。必有神道,裁成倚伏。一則以為殃釁,一則以為休徵。故曰,德勝不祥而義厭不惠。是以聖王常由德義消伏災咎也。

  洪範五行傳曰:「木者東方,威儀容貌也。古者聖王垂則,天子穆穆,諸侯皇皇。登輿則有鸞和之節,降車則有佩玉之度,田狩則有三驅之制,飲食則有享獻之禮。無事不出境。此容貌動作之得節,所以順木氣也。如人君違時令,失威儀,田獵馳騁,不反宮室,飲食沉湎,不顧禮制,縱欲恣睢,出入無度,多繇役以奪人時,增賦稅以奪人財,則木不曲直。」

  齊後主武平五年,鄴城東青桐樹,有如人狀。京房易傳曰:「王德衰,下人將起,則有木生為人狀。」是時後主怠於國政,耽荒酒色,威儀不肅,馳騁無度,大發繇役,盛修宮室,後二歲而亡。木不曲直之効也。

  七年,宮中有樹,大數圍,夜半無故自拔。齊以木德王,無故自拔,亡國之應也。其年,齊亡。

  開皇八年四月,幽州人家以白楊木懸竈上,積十餘年,忽生三條,皆長三尺餘,甚鮮茂。仁壽二年春,盩厔人以楊木為屋梁,生三條,長二尺。京房易傳曰:「妃后有顓,木仆反立,斷枯復生。」獨孤后專恣之應也。

  仁壽元年十月,蘭州楊樹上松生,高三尺,六節十二枝。宋志曰:「松不改柯易葉,楊者危脆之木,此永久之業,將集危亡之地也。」是時帝惑讒言,幽廢冢嫡,初立晉王為皇太子。天戒若曰,皇太子不勝任,永久之業,將致危亡。帝不悟。及帝崩,太子立,是為煬帝,竟以亡國。

  仁壽四年八月,河間柳樹無故枯落,旣而花葉復生。京房易飛候曰:「木再榮,國有大喪。」是歲,宮車晏駕。

  洪範五行傳曰:「金者西方,萬物旣成,殺氣之始也。古之王者,興師動衆,建立旗鼓,以誅殘賊,禁暴虐,安天下,殺伐必應義,以順金氣。如人君樂侵陵,好攻戰,貪城邑之賂,以輕百姓之命,人皆不安,外內騷動,則金不從革。」

  陳禎明二年五月,東冶鐵鑄,有物赤色,大如斗,自天墜鎔所,隆隆有聲,鐵飛破屋而四散,燒人家。時後主與隋雖結和好,遣兵度江,掩襲城鎮,將士勞敝,府藏空竭。東冶者,陳人鑄兵之所。鐵飛為變者,金不從革之應。天戒若曰,陳國小而兵弱,當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