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志·卷七十二

◎艺文一

明太祖定元都,大将军收图籍致之南京,复诏求四方遗书,设秘书监丞,寻改翰林典籍以掌之。永乐四年,帝御便殿阅书史,问文渊阁藏书。解缙对以尚多阙略。帝曰:“土庶家稍有余资,尚欲积书,况朝廷乎?”遂命礼部尚书郑赐遣使访购,惟其所欲与之,勿较值。北京既建,诏修撰陈循取文渊阁书一部至百部,各择其一,得百柜,运致北京。宣宗尝临视文渊阁,亲披阅经史,与少傅杨士奇等讨论,因赐士奇等诗。是时,秘阁贮书约二万余部,近百万卷,刻本十三,抄本十七。正统间,士奇等言:“文渊阁所贮书籍,有祖宗御制文集及古今经史子集之书,向贮左顺门北廊,今移于文渊阁、东阁,臣等逐一点勘,编成书目,请用宝钤识,永久藏{去廾}。”制曰“可”。正德十年,大学士梁储等请检内阁并东阁藏书残阙者,令原管主事李继先等次第修补。先是,秘阁书籍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倒摺,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迄流贼之乱,宋刻元镌胥归残阙。至明御制诗文,内府镂板,而儒臣奉敕修纂之书及象魏布告之训,卷帙既夥,文藻复优,当时颁行天下。外此则名公卿之论撰,骚人墨客一家之言,其工者深醇大雅,卓卓可传。即有怪奇驳杂出乎其间,亦足以考风气之正变,辨古学之源流,识大识小,掌故备焉。挹其华实,无让前徽,可不谓文运之盛欤!

四部之目,昉自荀勖,晋、宋以来因之。前史兼录古今载籍,以为皆其时柱下之所有也。明万历中,修撰焦竑修国史,辑《经籍志》,号称详博。然延阁广内之藏,竑亦无从遍览,则前代陈编,何凭记录,区区掇拾遗闻,冀以上承《隋志》,而赝书错列,徒滋讹舛。故今第就二百七十年各家著述,稍为厘次,勒成一志。凡卷数莫考、疑信未定者,宁阙而不详云。

经类十:一曰《易》类,二曰《书》类,三曰《诗》类,四曰《礼》类,五曰《乐》类,六曰《春秋》类,七曰《孝经》类,八曰诸经类,九曰《四书》类,十曰小学类。

朱升《周易旁注前图》二卷、《周易旁注》十卷

梁寅《周易参义》十二卷

赵汸《大易文诠》八卷

鲍恂《大易举隅》三卷(又名《大易钩玄》。)

林大同《易经奥义》二卷

欧阳贞《周易问辨》三十卷

朱谧《易学启蒙述解》二卷

张洪《周易传义会通》十五卷

程汝器《周易集传》十卷

永乐中敕修《周易传义大全》二十四卷、《义例》一卷(胡广等纂。)

杨士奇《周易直指》十卷

刘髦《石潭易传撮要》一卷

林誌《周易集说》三卷

李贤《读易记》一卷

刘定之《周易图释》三卷

王恕《玩易意见》二卷

罗伦《周易说旨》四卷

谈纲《读易愚虑》二卷,《易考图义》一卷,《卜筮节要》一卷,《易义杂言》一卷,《易指考辨》一卷

蔡清《周易蒙引》二十四卷

朱绶《易经精蕴》二十四卷

何孟春《易疑初筮告蒙约》十二卷

胡世宁《读易私记》四卷

陈凤梧《集定古易》十二卷

刘玉《执斋易图说》一卷

许诰《图书管见》一卷

周用《读易日记》一卷

崔铣《读易余言》五卷,《易大象说》一卷

湛若水《修复古易经传训测》十卷

张邦奇《易说》一卷

郑善夫《易论》一卷

吕柟《周易说翼》三卷

王崇庆《周易义卦》二卷

唐龙《易经大旨》四卷

韩邦奇《易学启蒙意见》四卷(一名《周学疏原》)、《易占经纬》四卷

钟芳《学易疑义》三卷

王道《周易亿》四卷

梅鷟《古易考原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