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指掌》前言·卷九
妇人科
一切众疾与男子同,惟经水、带下、血崩、胎产等证不同,故古人另立妇人科以别之。
卷九妇人科
经候一
【歌】妇人天癸有常经,血满冲任匝月行。不及期来知是热,过期血少自分明。若然色淡因痰滞,热极多来紫黑形。气滞临行先作痛,虚时行过腹中疼。去多不住加凉血,来少无疼大补荣。经闭要推虚实候,血枯气隔热痰因。
【论】夫经者,常也。然冲、任二脉,为经脉之海,血气之行,外循经络,内荣脏腑,气血调适,营运不息,一月之间,冲任血溢而行。经云:月事以时下,此常经也。其或太过不及,或多或寡,或紫或淡,则失其常候而为之病也,故有虚、实、冷、热之殊。善治者,必审其因而调之,复令充其元气,以复其初,斯无病患也。
按:褚氏云: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为肿。寇氏亦云:室女经闭成劳者,多由积想在心故也。王节斋曰:妇室经脉不行,多因脾胃伤损,不可便作经闭血凝轻用通经破血之药。遇有此证,便须审其脾胃如何,若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少食恶食,泄泻疼痛;或因误服汗、下攻克之药,伤其中气,以致血少而不行者,只宜补养脾胃,用白术为君,茯苓、芍药为臣,佐以黄、甘草、陈皮、麦芽、川芎、当归、柴胡等药,脾旺则能生血,而经自行矣。又有饮食停滞,致损脾胃者,亦宜消食补脾。若脾胃无病,果有血块凝结者,方宜行血通经。
【脉】经曰:寸关调如故,而尺脉绝不至者,月水不利,当患少腹引腰痛,气滞上攻胸臆也。
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
关脉沉,主月水不利,腹胀满。
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
少阴脉弱而微,微则血少,弱则发热。
虚
经候行过而作痛者,血气俱虚也,八珍汤。经水过期而行,血不足也,四物汤加黄、陈皮。经水不调而血色淡黄者,血少也,四物汤加人参、黄、香附,腹中痛再加蕲艾、阿胶。血气受伤,或生育多而瘦弱,经闭不行,四物汤加桃仁、红花。
四物汤此汤为妇人、室女补血之要药也。
当归(二钱)熟地黄(二钱)川芎(一钱五分)白芍药(炒,一钱五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八分服,加减法见血证。
八珍汤此汤大补气血两虚,一名八物汤。
白术(炒,二钱)白茯苓(二钱)人参(一钱五分)甘草(炙,八分)当归(二钱)熟地黄(二钱)
川芎(一钱五分)白芍药(一钱五分)
上锉,一剂,水二大钟,煎至八分,空心服。
热盛
经水不及期来者,血热也,四物汤加黄芩、黄连、柴胡、香附。经水来而血色紫黑者,丹溪云:血紫黑,热极从火化故也,经水去必多,或作痛,四物汤加黄芩、黄连、黄柏,倍芍药。经水去多,十数日行不止,此血热也,三补丸加莎草根、败龟板、荆芥、生地、柴胡。
三补丸治三焦热火之要药,使火邪退而血自清。
黄连(三钱,去毛,炒,真川者佳)黄芩(三钱,炒)黄柏(三钱,去皮,炒褐色)
上为极细末,蜜丸白汤下,加山栀名栀子金花丸。
四物汤(方见前。)
痰多
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目必渐昏,星芎丸。肥人经闭是痰隔,导痰汤加黄连、川芎。瘦人经闭是气滞,四物汤加木香、槟榔、枳壳、香附、桃仁、红花。经水过期色淡,痰也,二陈汤加川芎、当归、贝母、天花粉。临行腹先痛,气滞血实也,四物汤加玄胡索、蓬术、枳壳、木香、桃仁、香附。
星芎丸治女人脂肥,痰多占住血海,因而下多者。
南星(制,四两)苍术(甘浸,四两)川芎(四两)香附(童便浸三日,炒,四两)
上为细末,蒸饼糊丸绿豆大,每服百丸,白汤送下。
二陈汤此汤治痰之都管,但引用不同,随宜斟酌。
陈皮(一钱半)半夏(姜制,一钱)茯苓(一钱,去皮)甘草(炙,六分)
上锉,一剂,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八分,空心温服。
导痰汤即二陈汤加南星(炮一钱)枳壳(炒,一钱)
卷九妇人科
带下二
【歌】妇人带下为何因?风寒气热乘胞门。精气累滞于带脉,因而带下得其名。湿痰下注或湿热,赤白须将气血分。
【论】夫带下者,由湿痰流注于带脉而下浊液,故曰带下。良方以为起于风气寒热之所伤;或不避风邪,入于胞门;或中经脉,留传脏腑而发;或伤于五脏,而见五色之带。但专用燥热治之,其谬甚矣。机要以赤者热入小肠,白者热入大肠,其本实热郁结不散,则为赤白带下,多用寒凉攻下之剂。东垣以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亦有湿痰流注于下焦;或肾、肝阴淫之湿胜;或缘惊恐而木乘土位,浊液下流;或思慕为筋痿,所谓二阳病也,多用补剂而兼升提。丹溪专主湿热下注,故以化痰而兼止涩之剂。古人立论,殆尽病情,而治法无定,后学弗知所措,不能无疑。大抵属痰与热者居多,阴寒者十无一、二。学人仍须精察虚、实、迟、数之脉,细审寒、热、湿、痰之证,治之斯无执一之患也。
【脉】带下崩中,脉多浮动,虚迟者轻,实数者重。
寒
白带腥臭,多悲不乐者,寒也,阳气极虚,桂附汤。妇人赤白带下,脉息沉微,腹痛,阴中亦痛,经水愆期,子宫虚冷,不能成孕者,元戎六合汤。
桂附汤治妇人白带腥臭,多悲不乐,大寒之证。
肉桂(一钱)附子(炮,三钱)知母(酒炒,五分)黄柏(盐、酒炒,五分)甘草(炙,五分)
升麻(五分)人参(七分)黄(蜜炙,一钱五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八分,食前温服。
元戎六合汤治妇人带下,腹中疼痛,阴中亦痛。
即四物汤(四钱,见前经候条。)加肉桂、附子(各五分)
食前煎服。
虚
白带久不止,脐腹冷痛,阴中亦痛,经水不止,或因崩后,脉弱无力,酸痛,东垣固真丸。产后去血过多,经水不调,白带如倾,淋沥腥秽,卫生汤。
东垣固真丸治白带久不止,脐腹冷疼,阴中亦然。
白石脂(烧赤,一钱,另研)柴胡(酒制,一钱)黄柏(去皮,酒炒,一钱)当归身(二钱)白芍药(一钱)干姜(炮,四钱)白龙骨(,二钱,另研)
上为细末,水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十丸,空心下。
卫生汤治带下不止,脉微而弱,脐腹疼痛。
白芍药(三两)当归身(三两)黄(蜜炙,三两)甘草(一两)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至八分,空心服。
热
内热脉数,赤白带下不止,枸杞根一两、生地黄五两、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