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指掌
2025锦囊
广告x

《明医指掌》前言·卷二

真中风一

【歌】腑中风邪显六经,面加五色表之形。若还中脏多便阻,绝证临之命必倾。半身不遂斜口,此是风邪中在经。有表汗之须续命,六经加减认教真。须知在里溲便秘,实者尤当三化行。原无表里秦艽治,大要清心静养神。

【论】经云:风为百病之长也,善行而数变。或为寒中,或为热中,或为寒热,或为偏枯,或为疠风,皆为风也,其变莫测。然八方之风邪中人,则有中腑、中脏、中经脉之分,所以别其邪之浅深也。中腑者,有表证,面加五色,脉浮弦而恶风寒,拘急不仁,现六经形证,治宜汗之,亦不可过汗,损其卫气。中脏者,内闭九窍,故唇缓失音,鼻塞,耳聋,眼瞀,大小便秘,故可下之,亦不可过下,损其荣血。中经脉者,外无六经形证,内无便溺阻隔,故治之在经,无表里证,不可汗下,宜静胜其燥,是养血也,大秦艽汤。其有痿痹、瘫痪偏枯、痛痒、顽麻、中痰、中气,似风而非风也,故另立类中风条以别之。

【脉】中风浮吉,滑兼痰气。其或沉滑,勿以风治。或浮或沉,而微而虚,扶元治痰,风未可疏。浮迟者吉,急疾者殂。

中腑

中腑者,废肢节,审其六经形证,用加减续命汤。国中先须理气,乌药顺气散、对星香散。若兼中脏,大便秘,三化汤。失音舌强,大秦艽汤。痰涎盛者,稀涎散、竹沥汤、荆沥汤。

加减续命汤麻黄(去节)人参(去芦)黄芩(去腐)川芎芍药(酒炒)甘草(炙)杏仁(去皮尖,麸炒)

防己(去皮)桂枝(净炒)防风(去芦,各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五分)

上咀,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通口服。

达按:古人以此方混治中风,未详其证。盖麻黄、杏仁,麻黄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中风。如此言之,则中风而有头痛、身热、脊强者,皆在所必用也。人参、甘草,四君子之二也,局方用之以补气。芍药、川芎,四物汤之二也,局方用之以养血。如此言之,则中风而有气虚、血虚者,皆在所必用也。风淫末疾,故佐以防风。湿淫腹疾,故佐以防己。阴淫寒疾,故佐以附子。

阳淫热疾,故佐以黄芩。盖疾不单来,杂揉而致,故其用药亦兼赅也。如治中风不审六经形证加减,虽治,与不治无异也。宜以此汤随证加减,治之如下。

如中风无汗恶寒,麻黄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麻黄、杏仁、防风各加一倍。

宜针至阴出血,(穴在足小指外侧爪甲角,针二分。)昆仑举跷。(穴在足外踝后跟骨,针透太溪。)

如中风有汗恶风,桂枝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桂枝、芍药、杏仁各加一倍。

宜针风府。(穴在项后入发一寸,针入三分,禁灸。)

以上二证,皆太阳经中风也。

如中风有汗,身热不恶寒,白虎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加石膏、知母各二钱,甘草再加一倍。

如中风有汗,身热不恶风,葛根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加葛根,桂枝、黄芩再加一倍。

宜针陷谷。(穴在足大指次指本节后陷中,针入五分。)去阳明之贼,兼刺厉兑,(穴在足。)泻阳明之实。

以上二证,皆阳明经中风也。

如中风无汗身凉,附子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附子加一倍,干姜加二倍,甘草加二倍。

宜针隐白。(穴在足大指内爪甲角。去太阴之贼。)

此太阴经中风也。

如中风有汗无热,桂附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桂枝、附子、甘草各加一倍。

宜针太溪。(穴在足内踝后,跟骨上陷中,针透昆仑。)

此少阴经中风也。

如中风六经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麻木不仁,羌活连翘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加羌活、连翘也。

少阳之经绝骨,(穴在外踝上三寸,灸五壮。)灸以引其热;厥阴之井大敦,(穴在足大指甲聚毛间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