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三国志》魏书·后妃传
广告x

白话版《三国志》魏书·后妃传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道德伦理规范。故而尧帝将他的两个女儿嫁给虞舜,使他的事业得以辉煌;太任、太姒两位贤慧女人先后嫁给姬氏,周王朝也因此变得兴旺发达。

一个王朝的兴废存亡,不能不说与它的后妃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春秋》说天子可以有十二个女子,诸侯为九个,从情理上讲,这确是一个无可挑剔的规定啊!遗憾的是各个王朝接近末期的时候,为帝王者往往变得奢侈腐化,放纵淫欲,以至于遍地是旷夫怨女,伤损天地之和气;惟色是崇,不分贤淑与泼悍。于是造成整个国家风气堕落,纲纪败坏,终于把江山社稷给断送掉,这岂不是令人极痛心的事吗?啊,身为人主而拥有天下的人,应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汉代规定,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其余的女官、妃嫔又分为十四个等级。魏王朝承袭汉代制度,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等称号不变,但自夫人以下众妃嫔的叫法,各个时期却不太相同。太祖建国之初,册立王后,王后以下又为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五等;文帝时又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明帝时除去顺成称号,但增加了淑妃、昭华和修仪。太和年间又开始册封夫人,其地位列于淑妃之上。自夫人以下共分爵号十二等:贵嫔、夫人,地位仅次于皇后,其他爵位不能与之相比;淑妃地位等同于相国,爵号和诸侯王一样;淑媛地位等同于御史大夫,爵号和县公相同;昭仪爵号等同于县侯;昭华爵号等同于乡侯;修容爵号等同于亭侯;修仪爵号等同于关内侯;婕妤爵号等同于中二千石;容华爵号等于真二千石;美人爵号等同于比二千石;良人的爵号和千石相同。武宣卞皇后,琅笽郡开阳人,是文帝的母亲。本出身于倡优之家,二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