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2025锦囊
广告x

《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五

◎山东六

  ◇青州府东至莱州府三百十六里,东南至海五百里,南至兖州府沂州四百四十六里,西南至兖州府四百二十里,西至济南府三百二十里,东北至海百八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见上,至江南江宁府千五百里,至京师千里。

  《禹贡》青州地。春秋、战国为齐地。秦置齐郡。汉因之,又分置北海郡。后汉为齐、北海、乐安三国地后汉青州理临?。永嘉末,陷于石勒后赵冉闵之乱,段龛据此,寻为燕慕容恪所陷。其后南燕慕容德建都于此南燕于广固置燕都尹。义熙五年,刘裕灭之。宋仍为齐郡,兼置青州刘裕初平南燕,置北青州,治东阳,以广陵有南青州也。后省南青州,而北青州直曰青州。今详见州域形势。后魏及后周因之。隋初,郡废州存,炀帝复改置北海郡。唐复曰青州。天宝初,亦曰北海郡。乾元初,复故。寻曰平卢军节度。五代因之。宋仍曰青州亦曰北海郡。淳化五年,改军名曰镇海军。庆历三年,置京东东路于此。金曰益都府。元为益都路。明初,改曰青州府,领州一、县十三。今仍曰青州府。

  府凭负山海,利擅鱼盐。班固曰:临淄,海、岱间一都会也。盖自太公建国以来,齐往往称雄于天下,历汉及晋,未始不以临?为三齐根本。后燕之亡也,潘聪说慕容德曰:青、齐沃壤,号曰东秦,土地二千里,四塞之固,负海之饶,可为用武之国。广固城,曹嶷所筑,山川险峻,足为帝王都。若得其地,闭关养锐,伺隙而动,此今日之关中、河内也。德用其说,遂复据有三齐。刘宋垣护之曰:青州北有河、济,又多陂泽,非敌所向。盖谓地险足恃也。宋乐史曰:营丘东道之雄,号称富衍,物产尤盛,盖太公由之以兴,管仲用之而霸。山东之国,齐为最强,地利然矣。

  益都县附郭。古临淄地。汉置广县,属齐郡。后汉属齐国。晋属东莞郡。刘宋改置益都县,属齐郡。后魏因之。隋为北海郡治,自是州郡皆治此。今编户二百六十七里。

  ○益都城在今城北。汉益都城,在今寿光县北,北齐始移治齐郡城北。隋因为青州治,今城亦曰南阳城。宋武帝克慕容超,平广固城,以羊穆之为青州刺史。穆之乃筑城于阳水北,名曰东阳。其后复筑城于阳水南,名曰南阳。盖府城旧有二城,其北城即羊穆之所筑东阳城也。永初末,刺史竺夔守此,后魏攻围数月不拔。泰始二年,刺史沈文秀举兵应晋安王子勋,旁郡皆起兵应建康,合攻东阳,为文秀所败。既而文秀归顺,仍守东阳,后魏将慕容白曜攻围三年,无救而陷。魏人亦为青州治,普泰初,崔祖螭聚众围东阳,刺史王贵平拒却之。是也。《括地志》:东阳即郡治东城。曾肇曰:东阳府治北城,隋筑益都城,东阳并入焉。《齐乘》曰:府城为南阳城,其北为东阳城,东西长而南北狭,两城相对,抱水如偃月,因水以为隍,因崖以为壁。盖古合两城为一。宋时两城故址犹存。靖康兵烬,入金始并于南城。明洪武三年,因旧址?以砖石,环城为池。十一年,建齐藩,复因东阳城故址,修筑土城,寻以国除而止。今府城门四,周十三里有奇。

  广县城府西南四里。汉县,高帝封召欧为广侯,宣帝又封淄川孝王子宽为广侯,邑于此。晋永嘉末,曹嶷改筑广固城,而故县遂废。《水经注》:浊水自为山东北流,径广固城西。城在废广县西北四里。水又东北径尧山东,又东北径东阳城北。○广固城,在府西北八里。《志》云:汉魏以来,青州并治临淄。晋永嘉末,刘聪将曹嶷为青州刺史,欲窃据东方,以临淄城大难守,乃于尧山南三里筑此城,名曰广固,以城旁有涧甚广,因以为固也。大宁初,后赵石虎攻克之,仍置青州镇焉。隆安三年,慕容德据此,其城四周绝涧,阻水深隍。德又于其中筑内城,亦曰小城。慕容超名广固内城南门曰天门,是也。义熙五年,刘裕攻广固,克其大城,超入保小城,裕筑长围守之,及城下,遂平其城隍,而改筑东阳城,为青州治云。《九域志》:广固城即古乐安城,在益都县西四十里误。

  柳泉城在府东。汉县,属北海郡,宣帝封胶东戴侯子疆为侯邑。后汉省。晋隆安三年,慕容德攻广固,幽州刺史辟闾浑遣司马崔诞戌薄荀固,平原太守杨豁戍柳泉,诞、豁皆降于德。胡氏曰:薄荀,人姓名,因以名固,亦在广固城西。

  ○云门山府南五里。一名云峰山,山麓为花林疃,其上为大云顶,中有通穴如门,可容百余人,远望如悬镜,旁有黑龙洞及石井。又有水帘洞在其阴,或谓之劈头山,以与劈山相接也。《志》云:劈山在云门山东南,石壁自顶开裂,二峰屏峙,高插云霄,远望如刀劈状,亦谓之劈裂峰。其南曰八仙台,台之阿有皇化寺,今为广福寺。

  尧山府西北八里。《三齐记》:尧巡狩时所登也。山南有二水,名东西丹水,广固城在其南。○驼山,在府西南八里,云门之右,以形似名。山阴有龙湫。又龙山,在府西二十里,有二山,俱蟠曲如龙形。又石膏山,在府西南二十五里,以石色润泽如膏也,南阳水出焉。《志》云:府西二十五里有九回山,回亦作会,俗名九扈山,北阳水出于此。

  香山府东四十五里。孤峰独耸,绝顶有泉,冬夏不竭。山南又有龙女泉,《元和志》谓之箕山,《齐乘》以为琪山也。自山而南、而西,有群山联属,直接颜神镇。《志》云:郡境诸山,多在西南,东郊平原百余里,惟香山童然特峙云。

  冶岭山在广固城西南。一名为山,浊水所出。亦谓之阳水,通谓之渑水,即今北阳水也。山麓有五龙口,北阳水所经也。刘裕伐南燕,南燕婴城拒守,经时不拔。河间人玄文说裕曰:昔赵攻曹嶷,望气者以为渑水带城,非攻可拔,若塞五龙口,城当自下。石虎从之而嶷降。后五日,大雨雷电震开。慕容恪攻段龛,十旬不拔,塞口而龛降。无几,雷复震开。今宜仍旧修塞。裕从之。超及城内男女悉皆脚弱,病者大半,城遂下。或曰:冶岭盖尧山别阜也。

  ○南阳水在城北。源出石膏山,东北流,经广县故城西。又东北有石井水注之,又北而东贯益都南北两城间,东合建德水,入巨洋水。或误为南洋水。元至正二十年,察罕围益都,遏南洋河以灌城,即是水也。水上有南洋桥,在城北门外。

  北阳水在城西。源出九回山,东北径五龙口,又北径广固废城,又北径尧山,东至东阳城北。又东北径石槽城,又北至乐安合女水,又东北入巨淀。一名浊水,又名长沙水,亦谓之渑水。《水经注》:淄水合浊水,浊水东北径广固城西,亦曰渑水。石赵攻曹嶷于广固,望气者谓渑水带城,非可卒拔。南燕慕容超来,河冻皆合,而渑水不冰,超恶之。其臣李宣曰:渑水无冰,良由逼带京城,近日月也。超悦。既而刘裕来攻,议者谓塞五龙口,城必当陷。塞之,果验。又此水时有通塞,刘宋及元魏太和中,水尝竭而复流。古谚云:渑水不冰,瘦马不渡。盖谓此水。亦误为北洋水。元末,扩廓围益都,筑长围,决洋水灌城。即南阳、北阳二水矣。

  淄水府西五十里。源出莱芜县原山,东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