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四
◎广东五
◇高州府东北至肇庆府七百七十里,南至海岸百五十里,西至廉州府二百六十里,北至广西梧州府五百二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里,至江南江宁府五千四百八十里,至京师八千六百四十七里。
古百越地。秦为南海郡地。汉初属越国,武帝时属合浦郡。后汉因之,建安末,析置高凉郡治高凉县。三国吴又置高兴郡治广化县,今与故高凉县俱见肇庆府阳江县。晋初因之,后以高兴并入高凉郡。宋、齐仍旧。梁大通中,兼置高州。隋平陈,废郡,大业初复改高州为高凉郡。唐武德六年,复置高州初治高凉县。贞观二十三年,移州治良德县。天宝初曰高凉郡,乾元初复故《新唐书》:大历十一年,州移治电白县。五代时,属于南汉。宋仍为高州亦曰高凉郡,景德初并入窦州,三年复故。元曰高州路仍治电白县。大德八年,徙治茂名。明洪武初,改为高州府,领州一、县五。今因之。
府据二广之间,为交衢之地。西北一带,山箐盘互,犭?犭童伺隙其间,一旦窃发,则东西俱病矣。至东南皆距大海,虽有沙带限门之阻,而水深潮平,倏忽易达,御倭营堡,不容少疏也。《志》云:郡控山滨海,溪峒中联,为水陆襟要,允矣。
茂名县附郭。汉合浦郡地。晋南渡后,置茂名县,属高兴郡,后废。梁复置,属高凉郡。隋属高州。唐初因之。贞观元年改属潘州,八年为潘州治。五代梁开平初,刘隐奏改为越裳县。唐同光二年,南汉复改县曰茂名,仍为潘州治。宋开宝五年,废潘州,以县隶高州。景德元年,高州废,县属窦州,寻为窦州治。三年,还属高州。元因之,寻为府治。今编户四十六里。
○废潘州今府治。唐武德四年置南宕州,治南昌县,在今广西博白县境。贞观初,移治定川县,在今郁林州境。八年,更名潘州,寻移治茂名县。十七年,并入高州。永徽初,复置潘州。天宝初曰南潘郡,乾元初复故。南汉因之。宋开宝五年,州废,县属高州。元改为府治。《城邑考》:今府城,唐潘州城故址也。洪武十四年,因故址增拓,三十一年,?以砖石。成化元年寇毁,三年重修,明年复增筑。嘉靖四年以后,屡经修治。有门五,城周不及四里。
南巴废县府东百里。梁置县,为南巴郡治。隋平陈,郡废,县属高州,大业初废。唐武德五年,复置,属高州。永徽初,改属潘州。宋省入茂名县。○潘水废县,在府西北百二十里。唐武德五年置潘水县,属南宕州,寻属潘州。贞观二十三年,析置毛山县,寻省潘水县入焉。开元二年,又改毛山曰潘水。南汉曰潘川县,仍属潘州。宋省入茂名县。
○潘山府东一里。亦名东山。峰峦高耸,环抱郡治,郡之主山也。山之麓为潘仙坡,相传晋永嘉中,道士潘茂名者,得仙于此。城西又有观山,为茂名上升处,一名升真山,亦名仙山巅,有升真观,因名。○笔架山,在县东南十里,有三峰并耸。又东南十里有射牛山,峻耸圆秀,上有二潭,俗呼石牛山。
高凉山府东北九十里。旧属电白县,后改今属。《志》云:山本名高梁,群峰并耸,盛暑如秋,故改梁为凉。汉建安十六年,衡毅、钱博拒步骘于高要峡,毅死,博与其属亡于高凉,盖即此山云。或云汉高凉县盖置于山下。又大帽山,在府东北五十里,层崖高耸,形圆如帽,犭?人散居其中,亦曰犭?山。又东北三十里曰白水山,上有飞泉直泻,中有白石鲜明。○云炉山,在府西三十里。山高耸,多云雾,如烟起炉中。弘治十一年,御史万祥言:高州山峒贼巢,有云炉、大桂、平地、石羊、冬瓜、捌岭凡六处云。又铜鱼山,在府东六十里,山形似鱼。又东二十里曰灵湫山,下有龙湫。旧皆属电白县。《志》云:府东百里有浮山,山岭高耸,其水西南流入吴川县界。
南宫岭府南一里。山形圆秀,下临鉴江。又南二里有茂岭,亦曰茂岭冈,以草木滋茂而名。其下为南洲。相传冈本临大湖,唐天宝中,一夕雷雨,湖中涌出一洲,土人目为小瀛洲。又仙井岭,在府西北一里,旁有仙井。《志》云:府西南三十五里有蚕山,俗名王商岭。又府东南百七十里有胡鼻冈。
○海府南百五十里。《海防考》:府境所辖海澳,若莲头港、汾州山、两家滩、广州湾,皆南面之险也。
鉴江在府城东北。源出电白县鉴山下,其水澄澈,绕流而西,环带郡治,迤西南支分双渚,合流至化州会罗水,又南经吴川县入海。《志》云:府东北一里有上宫湾,出崖石中;又有下宫湾,在城西观山下。又有新河水,在府东南一里,源出云炉山,一名东河,合大河,经此皆流会于鉴江。
潭峨江在府城西。源出信宜县西思贤岭下,流经府城西南,有高源水亦自信宜县流经府城西,会为一水,并流入于鉴江。○特亮江,在府西百里,自信宜县流入界。又浮来水,在府西北百二十里。其下流俱注于海。
○平山镇府东南四十里。本属电白县,有巡司,洪武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