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一
◎湖广七
◇永州府东至衡州府桂阳州四百里,南至广西平乐府六百三十里,西南至广西全州二百五十里,西北至宝庆府三百里,东北至衡州府三百五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八百二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三千四百三十五里,至京师六千八百八十里。
《禹贡》荆州之域。春秋及战国时为楚南境。秦属长沙郡。汉武帝元鼎六年,析置零陵郡治零陵。后汉因之始治泉陵。晋仍曰零陵郡。刘宋为零陵国。齐复旧。梁、陈因之。隋改置永州初置总管府,寻废。大业初,复曰零陵郡。唐复置永州贞观十七年,并入道州。上元二年,复析置。天宝初,亦曰零陵郡。乾元初,复故。宋因之亦曰零陵郡。元曰永州路。明初,改为府,领州一、县六。今仍曰永州府。
府列嶂拥其后,重江绕其前,联粤西之形胜,壮荆土之屏藩,亦形要处也。黄巢乱岭南,高骈谓宜守永州之险。潘美之平南汉也,由道州进克富州富州,今广西富川县。明初,杨?克永州,乃南攻静江今广西桂林府。魏氏曰:零陵雄郡,为粤西门户。允矣。
零陵县附郭。汉置泉陵县,属零陵郡。武帝元朔四年,封长沙定王子贤为侯邑。元始五年,泉陵侯刘庆上书,请安汉公行天子事,即贤后也。后汉为零陵郡治。晋以后因之。隋改县曰零陵,为永州治。唐、宋因之。今编户二十八里。
○泉陵城府北二里。汉县治此。隋改曰零陵县,移今治。《城邑考》:郡城,宋咸淳中创筑。明洪武六年,因旧城更拓之,东依列嶂,西临潇水,为门七,周九里有奇。
应阳城府西北百里。晋惠帝分祁阳县地置应阳县。宋以后因之。隋省入零陵县。王隐曰:应阳本泉陵之北部,东五里有鼻墟,即舜封象处矣。《水经注》:应阳县即应水为名。应水东南经有鼻墟南,又东南注湘水。吕蒙城,在府北三里。后汉末,吕蒙收潇湘,零陵太守郝普为蜀城守,不下,蒙筑城攻之,即此。
○福田山府东北五十里。崖壁峭绝,中有孤峰耸峙。宋置福田寨于此。熙宁六年废。又石角山,在府东北五里,亦奇峭。《志》云:郡治西有高山,山特峻耸。又城西二里潇江浒有西山,其东北隅曰石城山。○嵛山,在府南二十里。以高秀逾众山而名。又阴和山,在府东南八十里,接道州界。又府东百里有杉木岭,亦接道州界,上多杉树,隐蔽天日,因名。
马鞍岭府东三十里。岭路险峻,通宁远县界,犭?洞联络,盗贼出没之所也。又石门岭,在府东八十里,上有双石门,崛起如城壁,复有石如楼阁,羚羊往来其间。或曰即白芒岭也。又鸦髻岭,在府东南五十里,双顶耸峙如鸦髻然,下临深谷,路通道州。又黄蘖岭,在府东南百二十里,连亘道州,有蘖洞。○鸣水岭,在府南百十里,瀑布飞泉,声闻数里,接全、道二州界。《志》云:府西二百里有分水岭,即湘、漓二水分流处。
澹山岩府南二十五里。岩有二门,壁立万仞,东南角有石窍,仰望洞然。相去三里曰暗岩,秉炬而入,中广袤,可容万人。○龙洞,在府西北六十里,唐末,里人唐世?居此,团聚乡兵,保固里闾处也。又西北百里有承平洞,林岭深邃,相传中有野人。
○湘江府西南十里。自广西兴安县流入府界,东北流至湘口,潇水会焉。内有古墙、巴州、冷水、七里等滩,亦谓之西江。明初,杨?围永州,造浮桥于西江,是也。
潇水在府西。源出宁远县九疑山,流至道州东北三江口,与江华县之沱水、宁远县之舜源水合,又西北流至府城外,又北流至湘口,会于湘江。○永水,在府南九十里,源出府西南百里之永山,东北流入湘江,州以此名。又贤水,在府南二十里,源出澹山岩,亦流入于湘水。
愚溪府西一里。源出府南百五里之鸦山,北流经此,东入潇水。本名冉溪,唐柳宗元改今名。今有愚溪河泊所。又府东七十里有黄溪,府北九十里有高溪,柳宗元所谓永之胜也。
石马潭府北十五里湘水中。又钴?潭,在西山西麓,冉溪所汇也。潭之西为小丘,小丘之西为小石潭,皆以宗元得名。○袁家渴,在潇江浒朝阳岩东南。宗元云: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渴之西南为石渠,渠之西北曰石涧云。
垂幔滩在府西南。绵亘百里,枕湘江之岸,峭壁倚空,遥望如帷幔之状。又石牌滩,在府北四十里,石皆片断,连缀如牌筏然。又烟塘,在府东北百余里,皆湘江所经也。《志》云:府东十里有蒲州,枕潇水旁。
○湘口关府北十里,潇、湘二水合流处也。今为湘口驿。《会典》有湘口水驿。又大桥关,在府北六十里。府西北又有黑石关,俱永州卫官兵戍守。○东乡垒,在府西南。明初,杨?围永州,元广西兵来援,驻东乡,倚湘水列营,?击败之,即此。
雷石镇府南六十里,当道州之泷水口。唐置镇于此。或曰今府南有龙虎关,为戍守要地,即雷石镇矣。又顺化镇,在府东六十里,五代时置镇,宋改为顺化驿,今废。又杉木镇置于杉木岭,鸣水镇置于鸣水岭,皆五代时置。○高溪市,在府北七十里,向有巡司戍守。隆庆四年,改黄阳堡巡司。其相近者曰方潋驿。皆滨湘江。
驰道府东八十里。阔五丈余,类今之河道。《史记》秦始皇命天下修驰道,以备游幸。此其旧迹也。又府东八十里有朱砂坑,为历代采砂之处,今绝。
祁阳县府北百里。东至衡州府常宁县百二十里。汉泉陵县地。三国吴置祁阳县,属零陵郡。晋因之。宋泰始初,改属湘东郡,五年复旧。齐、梁因之。隋并入零陵县。唐武德四年,复置。贞观初省。四年,仍置祁阳县,属永州。今城周六里有奇,编户十三里。
○祁阳旧城县东北九十里。刘?句曰:吴初置县于此。隋废。唐移于八台。又永昌废县,在县西八十里,三国吴析泉陵县置,属零陵郡。宋以后因之。隋省入零陵县。
○祁山县北十五里。山高峻,远望如城壁,县因以名。其北五里为金华山,高数千仞,为祁山华盖。又北有东江石山,层岩叠嶂,称为奇胜。○乌符山,在县北六十里,县之望山也。元成宗时,湖南盗詹一仔作乱,左丞刘国杰讨破之,降其余众,相要地为三屯,衡曰清化,永曰乌符,武冈曰白苍,选众耕屯,使贼不得为巢穴,境内宁息,即此乌符山也。
四望山县西南百二十里,高可望衡、邵、永、道四郡。元成宗时,盗詹一仔啸聚四望山,久不能平,寻为刘国杰所破,即此。○排城山,在县西北七里,岩壁如城。又半天罗山,在县西北二十里,下有罗口,路甚险要。县西北九十里有石燕山,刘?句云:石燕冈出石燕充贡,在祁阳县西北百二十里。即此山也。
白鹤山县东北三十里。一名白鹤岭。旧《经》云:山南接九疑,北连衡岳,数峰卓峙,岩壑幽深,郡境名山也。又万罗山,在县东七里,以万山罗列而名。又长流山,在县南十里。其相接者为花山、白竹、双童诸山,皆高耸环峙。县东南三十里又有三台山,三山连属。
熊罴岭县北三十里。岩壑深邃,相传熊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