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三部分·第二百二十五卷

唐纪四十一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历九年(甲寅、774)唐纪四十一唐代宗大历九年(甲寅,公元774年)[1]春,正月,壬寅,田神功薨于京师。

[1]春季,正月壬寅(初三),田神功在京师去世。

[2]澧朗镇遏使杨猷自澧州沿江而下,擅出境至鄂州,诏听入朝。猷遂溯汉江而上,复州、郢州皆闭城自守,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发兵备之。

[2]澧朗镇遏使杨猷从澧州沿长江而下,擅自出境到鄂州,代宗下诏听凭他入朝。于是杨猷溯汉江而上,沿途的复州、郢州都关闭城门自守,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也调遣军队防备杨猷。

[3]二月,辛未,徐州军乱,刺史梁乘逾城走。

[3]二月辛未(初二),徐州的军队发生哗变,刺史梁乘翻越城墙逃走。

[4]谏议大夫吴损使吐蕃,留之累年,竟病死虏中。

[4]谏议大夫吴损出使吐蕃,在那里滞留多年,最后病死在吐蕃。

[5]庚辰,汴宋兵防秋者千五百人,盗库财溃归,田神功薨故也。己丑,以神功弟神玉知汴宋留后。

[5]庚辰(十一日),汴宋去防御吐蕃的军队一千五百人盗窃府库财物后溃逃回汴州,这是因为田神功去世的缘故。己丑(二十日),代宗任命田神功的弟弟田神玉为汴宋留后。

[6]癸巳,郭子仪入朝,上言:“朔方,国之北门,中间战士耗散,什才有一。今吐蕃兼河、陇之地,杂羌、浑之众,势强十倍。愿更于诸道各发精卒,成四、五万人,则制胜之道必矣。”

[6]癸巳(二十四日),郭子仪入朝,进言说:“朔方是国家的北大门,那里的兵员消耗散失,仅仅剩下十分之一。如今吐蕃吞并河西、陇右地区,混杂着羌族、吐谷浑的部众,势力强大十倍。我希望各道轮流分别派遣精壮士兵,组成四五万人的军队,那么一定能够克敌制胜。”

[7]三月,戊申,以皇女永乐公主许妻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子华。上意欲固结其心,而承嗣益骄慢。

[7]三月戊申(初九),代宗将皇女永乐公主许配给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儿子田华。代宗的目的是想以恩惠与他交心,但田承嗣却更加骄横傲慢。

[8]以澧朗镇遏使杨猷为洮州刺史、陇右节度兵马使。

[8]代宗任命澧朗镇遏使杨猷为洮州刺史、陇右节度兵马使。

[9]夏,四月,甲申,郭子仪辞还州,复为上言边事,至涕泗交流。

[9]夏季,四月甲申(十六日),郭子仪向代宗辞行回州时,又向代宗谈到边疆大事,以至涕泪俱下。

[10]壬辰,赦天下。

[10]壬辰(二十四日),大赦天下。

[11]五月,丙午,杨猷自澧州入朝。

[11]五月丙午(初八),杨猷从澧州入朝。

[12]泾原节度使马入朝,讽将士为己表求平章事。丙寅,以为左仆射。

[12]泾原节度使马入朝,他暗示将士们为他上表要求平章事的职位。丙寅(二十八日),代宗任命马为左仆射。

[13]六月,卢龙节度使朱遣弟滔奉表请入朝,且请自将步骑五千防秋;上许之,仍为先筑大第于京师以待之。

[13]六月,卢龙节度使朱派遣弟弟朱滔带来奏表,请求入朝,并且请求让他亲自率领五千步骑兵去防御吐蕃。代宗表示同意,还在京师为他预先修建大宅来等待他的到来。

[14]癸未,兴善寺胡僧不空卒,赠开府仪同三司、司空,赐爵肃国公,谥曰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

[14]癸未(十五日),兴善寺胡僧不空去世。代宗追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司空,赐爵肃国公;谥号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

[15]京师旱,京兆尹黎干作土龙祈雨,自与巫觋更舞。弥月不雨,又祷于文宣王。上闻之,命撤土龙,减膳节用。秋,七月,戊午,雨。

[15]京师干旱,京兆尹黎干制作土龙来祈求雨水,自己与男女巫师交替舞蹈求雨。整整一月不见下雨,黎干又在文宣王孔子像前祈祷。代宗听说后,下令撤掉土龙,减少膳食,节约费用。秋季,七月戊午(二十一日),天才下雨。

[16]朱入朝,至蔚州,有疾,诸将请还,俟间而行。曰:“死则舆尸而前!”诸将不敢复言。九月,庚子,至京师,士民观者如堵。辛丑,宴及将士于延英殿,犒赏之盛,近时未有。

[16]朱入朝,途经蔚州时得了病,诸位将领请朱回去,等病情好转后再动身。朱说“我死了就抬尸体前去朝廷!”诸位将领不敢再提此事。九月庚子(初四),朱到达京师,围观朱的百姓象人墙一样。辛丑(初五),代宗在延英殿宴请朱及其将士,犒劳和赏赐的盛大,是近年来所没有的。

[17]壬寅,回纥擅出鸿胪寺,白昼杀人,有司擒之;上释不问。

[17]壬寅(初六),回纥人擅自离开鸿胪寺,白天杀人,被有关部门抓获,代宗释放了他们,没有问罪。

[18]甲辰,命郭子仪、李抱玉、马、朱分统诸道防秋之兵。

[18]甲辰(初八),代宗命令郭子仪、李抱玉、马和朱分别统率各道防御吐蕃的军队。

[19]冬,十月,壬申,信王薨。乙亥,梁王睿薨。

[19]冬季,十月壬申(初六),信王李去世。乙亥(初九),梁王李去世。

[20]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诱昭义将吏使作乱。

[20]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诱使昭义的将领官吏叛乱。

十年(乙卯、775)

十年(乙卯,公元775年)

[1]春,正月,丁酉,昭义兵马使裴志清逐留后薛,帅其众归承嗣。承嗣声言救援,引兵袭相州,取之。奔州,上表请入朝,许之。

[1]春季,正月丁酉(初三),昭义兵马使裴志清驱逐留后薛,率领部众投靠田承嗣。田承嗣声称救援,带兵袭击和夺取了相州。薛逃奔州,上表请求入朝,代宗同意了。

[2]辛丑,郭子仪入朝。

[2]辛丑(初七),郭子仪入朝。

[3]壬寅,寿王瑁薨。

[3]壬寅(初八),寿王李瑁去世。

[4]乙巳,朱表请留阙下,以弟滔知幽州、卢龙留后,许之。

[4]乙巳(十一日),朱上表请求留在朝廷,让弟弟朱滔担任幽州、卢龙留后,代宗表示同意。

[5]昭义裨将薛择为相州刺史,薛雄为卫州刺史,薛坚为州刺史,皆薛嵩之族也。戊申,上命内侍魏知古如魏州谕田承嗣,使各守封疆;承嗣不奉诏,癸丑,遣大将卢子期取州,杨光朝攻卫州。

[5]昭义副将薛择担任相州刺史,薛雄担任卫州刺史,薛坚担任州刺史,他们都是薛嵩的族人。戊申(十四日),代宗命令内侍魏知古到魏州去劝告田承嗣,让他们各守自己的疆界;田承嗣不接受皇上的诏令,癸丑(十九日),派遣大将卢子期攻取州,杨光朝进攻卫州。

[6]乙卯,西川节度使崔宁奏破吐蕃数万于西山,斩首万级,捕虏数千人。

[6]乙卯(二十一日),西川节度使崔宁奏报说,在西山击败了吐蕃数万人的军队,杀一万人,俘虏数千人。

[7]丙辰,诏:“诸道兵有逃亡者,非承制敕,无得辄召募。”

[7]丙辰(二十二日),代宗颁发诏书说:“各道都有士兵逃亡,没有接到朕的制敕,不得随意召募。”

[8]二月,乙丑,田承嗣诱卫州刺史薛雄,雄不从,使盗杀之,屠其家,尽据相、卫四州之地,自置长吏,掠其精兵良马,悉归魏州;逼魏知古与共巡磁、相二州,使其将士割耳面,请承嗣为帅。

[8]二月乙丑(初一),田承嗣引诱卫州刺史薛雄造反,薛雄不从,田承嗣便派强盗杀掉薛雄,屠杀他的家属,占据相州、卫州等四州的全部地区,自行设置长吏,将那里的精兵良马全都掳掠到魏州。田承嗣逼迫魏知古与他一起巡视磁州、相州,又让他的将士割耳划脸,请田承嗣担任主帅。

[9]辛未,立皇子述为睦王,逾为郴王,连为恩王,遘为王,迅为随王,造为忻王,暹为韶王,运为嘉王,遇为端王,为循王,通为恭王,达为原王,逸为雅王。

[9]辛未(初七),代宗立皇子李述为睦王,李逾为郴王,李连为恩王,李遘为王,李迅为随王,李造为忻王,李暹为韶王,李运为嘉王,李遇为端王,李为循王,李通为恭王,李达为原王,李逸为雅王。

[10]丙子,以华州刺史李承昭知昭义留后。

[10]丙子(二十日)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