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國 語 卷 第 三

周語下1柯陵之會〔一〕,單襄公見晉厲公視遠步高〔二〕。晉郤錡見其語犯〔三〕。郤犨見,其語迂〔四〕。郤至見,其語伐〔五〕。齊國佐見,其語盡〔六〕。魯成公見,言及晉難及郤犨之譖〔七〕。  〔一〕柯陵,鄭西地名也。經書:「公會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邾人伐鄭。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在魯成十七年。案攷異卷一:「公序本作「公會尹子、單子、晉侯、齊國佐、邾人于柯陵,以伐鄭。」案公序本是也。「單子」係後人誤增,下注云:單襄公「時命事而不與會,故不書。」是注無此二字矣。韋宏嗣所據之經在魯成公十六年。經書:「公會尹子、晉侯、齊國佐伐鄭。」內傳云:「公會尹武公及諸侯伐鄭。諸侯之師次于鄭西。」杜預云:「柯陵,鄭西地。」然則鄭西即柯陵,內傳鄭西之師即外傳柯陵之會。下文傳云:「十一年,諸侯會于柯陵。」簡王十一年,正魯成公十六年。會柯陵在前,而盟柯陵在後,本屬兩時兩事,故韋注云「于柯陵以伐鄭」,此通內、外傳以釋之,其說當矣。明道本乃據十七年經書「同盟于柯陵」,遂誤合國語改竄韋注,不知傳、注皆不可通也。」  〔二〕襄公,王卿士,單朝之謚也。時命事而不與會,故不書。厲公,晉成公之孫、景公之子厲公州蒲也。視遠,望視遠;步高,舉足高也。

  〔三〕郤錡,晉卿,郤克之子駒伯也。犯,陵犯人也。

  〔四〕郤犨,晉卿,郤錡之族父、步揚之子苦成叔也。迂,迂迴,加誣於人也。  〔五〕郤至,晉卿,犨之弟子溫季昭子也。伐,好伐其功也。

  〔六〕國佐,齊卿,國歸父之子國武子也。盡者,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  〔七〕成公,魯宣公之子成公黑肱也。言及晉難,語次及晉將罪己之難,及為郤犨所誣也。晉將伐鄭,使欒黶乞師於魯,成公將如會。叔孫僑如通於成公之母穆姜,欲去季孟氏,而取其室。穆姜送公,使逐季孟,公以晉難告,請反而聽命。姜怒,公子偃、公子鉏趨過,指之曰:「女不可,是皆君也。」公懼,待於壞隤,儆守而後行,故不及戰。郤犨受僑如之賂,為之譖魯於晉侯,曰:「魯侯後至者,待於壞隤,將以待勝者。」晉侯怒,不見公。故成公為單子言之也。

  單子曰:「君何患焉!晉將有亂,其君與三郤其當之乎!」魯侯曰:「寡人懼不免於晉,今君曰「將有亂」,敢問天道乎,抑人故也〔一〕?」對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二〕?吾見晉君之容,而聽三郤之語矣,殆必禍者也。夫君子目以定體,足以從之〔三〕,是以觀其容而知其心矣〔四〕。目以處義〔五〕,足以步目,今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六〕,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目體不相從,何以能久?夫合諸侯,民〔七〕之大事也,於是乎觀存亡。故國將無咎,其君在會,步言視聽,必皆無謫,則可以知德矣。視遠,日絕其義〔八〕;足高,日棄其德〔九〕;言爽,日反其信〔一0〕;聽淫,日離其名〔一一〕。夫目以處義,足以踐德〔一二〕,口以庇信〔一三〕,耳以聽名者也〔一四〕,故不可不慎也。偏喪有咎〔一五〕,既喪則國從之〔一六〕。晉侯爽二,吾是以云〔一七〕。

  〔一〕故,事也。將以天道占之乎,以人事知之乎?

  〔二〕瞽,樂太師,掌知音樂風氣,執同律以聽軍聲,而詔吉凶。史,太史,掌抱天時,與太師同車,皆知天道者。

  〔三〕體,手足也。論語曰「四體不勤」也。

  〔四〕心不固,則容不正也。

  〔五〕義,宜也。

  〔六〕在,存也。

  〔七〕案:「民」,公序本作「國」。

  〔八〕謫,譴也。言日日絕其宜也。

  〔九〕人君容止,佩玉有節。今步高失儀,棄其德也。

  〔一0〕爽,貳也。反,違也。

  〔一一〕淫,濫也。離,失也。名,聲也。失所名也。

  〔一二〕踐,履也。動履,德行也。

  〔一三〕庇,覆也。言行相覆為信也。

  〔一四〕耳所以聽,別萬事之名聲也。

  〔一五〕喪,亡也。步、言、視、聽四者而亡其二,為偏喪。偏喪者有咎,咎及身也。

  〔一六〕既,盡也。四者盡喪,國從而亡也。  〔一七〕爽,當為「喪」字之誤也。喪二,視與步也,是為偏喪,故言晉君當之。  「夫郤氏,晉之寵人也,三卿而五大夫,可以戒懼矣〔一〕。高位寔疾顛〔二〕,厚味寔腊毒〔三〕。今郤伯之語犯,叔迂,季伐,〔四〕犯則陵人,迂則誣人,伐則掩人〔五〕。有是寵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誰能忍之〔六〕!雖齊國子亦將與焉〔七〕。立於淫亂之國,而好盡言,以招人過,怨之本也〔八〕。唯善人能受盡言〔九〕,齊其有乎〔一0〕?吾聞之,國德而鄰於不修,必受其福〔一一〕。今君偪於晉,而鄰於齊,齊、晉有禍,可以取伯,無德之患,何憂於晉?且夫長翟之人利而不義〔一二〕,其利淫矣,流之若何〔一三〕?」

  〔一〕三卿,錡、犨、至也。復有五人為大夫,故號八郤也。

  〔二〕高者近危。疾,速也。顛,隕也。

  〔三〕厚味,喻重祿也。腊,亟也,讀若「廣」。昔酒焉,味厚者,其毒亟也。案:「廣」,公序本作「廟」。攷異卷一:「案皆非也。此必「酋」字之誤,「酋」、「昔」俱有久義。」

  〔四〕伯,錡也。叔,犨也。季,至也。

  〔五〕掩人之美。

  〔六〕益,猶加也。三怨,陵、誣、掩也。

  〔七〕與,與於禍也。  〔八〕招,舉也。

  〔九〕思聞過以自改。

  〔一0〕言無也。

  〔一一〕國德,己國有德也。鄰於不修,與不修德者為鄰也。

  〔一二〕長翟之人,謂叔孫僑如也。僑如之父得臣敗翟于鹹,獲長翟僑如,因名其子為僑如。利而不義者,好利而不義。通於穆姜,欲逐季孟而專魯國也。

  〔一三〕言其所利驕淫之事耳。流,放也,放之若何也。

  魯侯歸,乃逐叔孫僑如。簡王十一年,諸侯會于柯陵〔一〕。十二年,晉殺三郤。十三年,晉侯弒〔二〕,於翼東門葬,以車一乘。〔三〕齊人殺國武子〔四〕。

  〔一〕簡王十一年,魯成十七年也。案攷異卷一:「案「七」當作「六」,字之誤也。簡王十二年,晉殺三郤,在魯成十七年。十三年,晉殺厲公,在魯成十八年。然則簡王十一年為魯成十六年無疑矣。」

  〔二〕厲公既殺三郤,欒書、中行偃懼誅,執厲公而殺之於匠酈氏也。

  〔三〕翼,晉別都也。傳曰「葬之于翼東門之外」,不得同於先君也。禮,諸侯七命,遣車七乘。以車一乘,不成喪也。

  〔四〕是年,齊人又殺國佐也。齊慶剋通于靈公之母聲孟子。國佐召慶剋而謂之,慶剋以告夫人,夫人愬之於靈公,靈公殺之。殺在魯成十八年也。

  2晉孫談之子周適周,事單襄公〔一〕,立無跛〔二〕,視無還〔三〕,聽無聳〔四〕,言無遠〔五〕;言敬必及天〔六〕,言忠必及意〔七〕,言信必及身〔八〕,言仁必及人〔九〕,言義必及利,〔一0〕言智必及事〔一一〕,言勇必及制〔一二〕,言教必及辯,〔一三〕言孝必及神〔一四〕,言惠必及和〔一五〕,言讓必及敵;〔一六〕晉國有憂未嘗不戚〔一七〕,有慶未嘗不怡〔一八〕。

  〔一〕談,晉襄公之孫惠伯談也。周者,談之子,晉悼公之名也。晉自獻公用驪姬之讒詛,不畜群公子,故孫周適周事單襄公。  〔二〕跛,偏任也。

  〔三〕睛轉復反為還也。

  〔四〕不聳耳而聽也。  〔五〕遠,謂非耳目所及也。

  〔六〕象天之敬,乾乾不息。  〔七〕出自心意為忠。

  〔八〕先信於身,而後及人。  〔九〕博愛於人為仁。

  〔一0〕能利人物,然後為義。易曰:「利物足以和義。」

  〔一一〕能處事物為智。

  〔一二〕以義為制也,勇而不義非勇也。  〔一三〕辯,別也。能分別是非,乃可以教。

  〔一四〕孝於鬼神,則存者信矣。

  〔一五〕惠,愛也。和,睦也。言致和睦,乃為親愛也。  〔一六〕雖在匹敵,猶以禮讓也。

  〔一七〕急其宗也。

  〔一八〕慶,福也。怡,悅也。

  襄公有疾,召頃公而告之〔一〕,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其行也文〔二〕,能文則得天地。天地所胙,小而後國〔三〕。夫敬,文之恭也〔四〕;忠,文之實也〔五〕;信,文之孚也〔六〕;仁,文之愛也〔七〕;義,文之制也〔八〕;智,文之輿也〔九〕;勇,文之帥也〔一0〕;教,文之施也〔一一〕;孝,文之本也〔一二〕;惠,文之慈也〔一三〕;讓,文之材也〔一四〕。象天能敬〔一五〕,帥意能忠〔一六〕,思身能信〔一七〕,愛人能仁〔一八〕,利制能義〔一九〕,事建能智〔二0〕,帥義能勇〔二一〕,施辯能教〔二二〕,昭神能孝〔二三〕,慈和能惠〔二四〕,推敵能讓〔二五〕。此十一者,夫子皆有焉〔二六〕。

  〔一〕頃公,單襄公之子也。  〔二〕經緯天地曰文。  〔三〕胙,福也。天之所福,小則得國,大得天下也。

  〔四〕文者,德之總名也。恭者,其別行也。十一義皆如之。  〔五〕忠自中出,故為文之實誠也。  〔六〕孚,覆也。

  〔七〕仁者,文之慈愛。

  〔八〕義所以制斷事宜也。  〔九〕智所以載行文德。

  〔一0〕謂以勇帥行,其心義。  〔一一〕所以施布德化。

  〔一二〕言人始於事親,故孝為文本也。

  〔一三〕慈,愛也。

  〔一四〕材,用也。

  〔一五〕言能則天,是能敬也。

  〔一六〕帥,循也。循己之意,恕而行之,為忠也。

  〔一七〕思誠其身,乃為信也。易曰「體信,足以長人」也。

  〔一八〕言愛人乃為仁也。

  〔一九〕以利為制,故能義也。  〔二0〕能處立百事,為智也。

  〔二一〕修義而行,故能勇。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  〔二二〕施其道化而行,能辯明之,故能教。

  〔二三〕昭,顯也。尊而顯之,若周公然。  〔二四〕慈愛和睦,故能惠也。

  〔二五〕與己體敵,猶推先之,故能讓。

  〔二六〕夫子,晉周也。

  「天六地五,數之常也〔一〕。經之以天,緯之以地〔二〕。經緯不爽,文之象也〔三〕。文王質文,故天胙之以天下。夫子被之矣〔四〕,其昭穆又近,可以得國〔五〕。且夫立無跛,正也;視無還,端也;聽無聳,成也〔六〕;言無遠,慎也。夫正,德之道也〔七〕;端,德之信也〔八〕;成,德之終也〔九〕;慎,德之守也〔一0〕。守終純固,道正事信,明令德矣〔一一〕。慎成端正,德之相也〔一二〕。為晉休戚,不背本也〔一三〕。被文相德,非國何取!〔一四〕

  〔一〕天有六氣,謂陰、陽、風、雨、晦、明也。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也。

  〔二〕以天之六氣為經,以地之五行為緯,而成之也。

  〔三〕爽,差也。

  〔四〕質文,其質性有文德也。被,被服之也。言文王質性有文德,故能得天下。晉周則被服之,可以得國也。

  〔五〕父昭子穆,孫復為昭,一昭一穆,相次而下。近者,言周子之親與晉最近。  〔六〕成,定也。

  〔七〕德之道路。

  〔八〕端愨故信。

  〔九〕志定故能終也。

  〔一0〕守,守德也。  〔一一〕言周子明於善德也。  〔一二〕相,助也。慎成端正,覆述上事,為下出也。

  〔一三〕休,喜也。

  〔一四〕被服文德,又以四行輔助之。非國何取,言必得國也。

  「成公之歸也,吾聞晉之筮之也〔一〕,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終,君三出焉〔二〕。」一既往矣,後之不知,其次必此〔三〕。且吾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曰:「使有晉國〔四〕,三而畀驩之孫〔五〕。」故名之曰「黑臀」,於今再矣〔六〕。襄公曰驩,此其孫也〔七〕。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誰?且其夢曰:「必驩之孫,實有晉國。」其卦曰:「必三取君於周。」其德又可以君國,三襲焉〔八〕。吾聞之大誓,故曰:「朕夢協朕卜,襲于休祥,戎商必克〔九〕。」以三襲也〔一0〕。晉仍無道而鮮冑,其將失之矣。〔一一〕必早善晉子,其當之也〔一二〕。」

  〔一〕成公,晉文公之庶子成公黑臀也。歸者,自周歸晉也。趙穿弒靈公,趙盾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蓍曰筮,筮立成公也。

  〔二〕乾下乾上,乾也。坤下乾上,否也。乾初九、九二、九三,變而之否也。乾,天也,君也,故曰配,配先君也。不終,子孫不終為君也。乾下變而為坤,坤,地也,臣也。天地不交曰否,變有臣象。三爻,故三世而終。上有乾,乾,天子也。五體不變,周天子國也。三爻有三變,故君三出於周也。案:「乾,天子也」下,公序本有「五亦天子」四字。

  〔三〕一,謂成公,已往為晉吾。後之不知,不知最後者在誰也。其次必此,次成公而往者,必周子也。

  〔四〕規,畫也。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