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范》·纳谏第五
大禹为倾听臣民的呼声,在皇宫前放一个小鼓,谁有冤屈就可以摇鼓伸冤;尧帝专置“谤木”于宫前,以求下民之谏。连圣贤都如此注重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况常人乎?
《尚书》曰:“朝夕纳谏,以辅台德。”又傅说谓高宗曰:“惟木从绳则直,后从谏则圣。后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言木以绳直,君以谏圣。明君能受谏则臣不待其命承意而谏之也。既王能如此,则谁敢不敬顺王之美命而谏者乎?是以尧舜衢室之问,总章之访,以来天下之谏,以通天下之情。故至圣至明,以配天也。至如桀纣拒谏饰非,直至于焚放而不自觉者,诚可悲哉!畴,谁也。祗,敬也。
休,美也。]
【原文】夫王者,高居深视,亏听阻明。[《书》曰:视远惟明,听德惟聪。人君深处独阳之地,九重之宫,与民悬隔。所听不及远,所视不得遍,复有五色以障乎目,五音以塞乎耳,虽欲视而弗明,虽欲听而弗聪矣。此谓亏听阻明。亏,损也。阻,障也。]恐有过而不闻,惧有阙而莫补。所以设鞀树木,[鬻子曰:禹之治天下也,县五声以听,曰:“语寡人狱讼者,挥鞀。”《世纪》曰:“帝喾命垂作鞀鞞”。《释名》曰:“鞀,道也。”《周礼》注曰: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与鼗同。树木谓谤木也。《管子》云:“尧置谤木以求下民之谏。”]思献替之谋;[后汉《胡广传》曰:“臣以献可替否为忠。”]倾耳虚心,伫忠正之说。[倾,侧也。言侧耳而听,虚心而受,无一物之私蔽,企望其告以正直之言也。] 【译述】君主深处九重之宫,与民隔绝,不能看到天下所有的东西,不能听到天下所有的声音。惟恐自己有过失而不能听到,自己有缺失而不能及时补救。因此,大禹治理天下,专门设立了一个如同小鼓一样的鞀,并且对百姓说:如果谁有诉讼和不平,就可以摇鞀;尧帝也专门树起一根“谤木”,表示愿意倾听老百姓的呼声。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能够吸纳正确的意见和谋略。他们侧耳倾听,虚心纳谏,期望有识之士能以正直之言相告。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