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7
賖shē
注解:贳买也。贳买者,在彼为贳,在我则为賖也。周礼泉府:凡賖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郑司农云:賖,贳也。从贝余声。式车切。古音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贳shìp281下
注解:贷也。泉府以凡賖者与凡民之贷者并言。然则賖与贷有别。賖,贳也。若今人云賖是也。贷,借也。若今人云借是也。其事相类,故许浑言之曰贳,贷也。高祖本纪:常从武负王媪贳酒。韦昭曰:贳,賖也。按賖贳皆纾缓之词。从贝世声。神夜切。按古音在五部。声类、字林、邹诞生皆音势。刘昌宗周礼音乃读时夜反。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赘zhuì
注解:□物质钱。若今人之抵押也。汉严助传:卖爵赘子,以接衣食。如淳曰:淮南俗卖子与人作奴婢名为赘子,三年不能赎遂为奴婢。按大雅传曰:赘,属也。谓赘为缀之假借也。孟子:属其耆老。大传作赘其耆老。公羊传云:君若赘旒。史、汉云:赘壻。此为聮属之偁。又庄子云:附赘县肬。老子云:余食赘行。此为余剩之偁。皆缀字之假借。从敖贝。会意。之芮切。十五部。敖者犹放,敖,出游也。放,逐也。敖与放义不同而可通,故曰犹。谓贝当复取之也。谓字依韵会补。放者当复还,赘者当复赎。其义一也。此十字释敖贝之意。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质zhì
注解:□物相赘。质赘双声。以物相赘,如春秋交质子是也。引伸其义为朴也,地也。如有质有文是。小雅毛传云旳质也,周礼射则充椹质,左传策名委质,皆是。又绵诗、抑诗传曰:质,成也。礼谓平明为质明。从贝从斦。阙。阙者,阙从斦之说也。韵会从斦作斦声,无阙字。之日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贸mào
注解:易财也。卫风:抱布贸丝。咎繇谟:贸迁有无化居。从贝卯声。莫□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赎shú
注解:贸也。尧典:金作赎□。从贝□声。殊六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费fèi
注解:散财用也。论语曰:君子惠而不费。从贝弗声。房未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责zé
注解:求也。引伸为诛责、责任。周礼小宰:听称责以传别。称责,卽今之举债。古无债字。俗作债,则声形皆异矣。从贝朿声。侧革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贾ɡǔ
注解:贾,此复举字之未□者。市也。市,贾卖所之也。因之凡买凡卖皆曰市。贾者,凡买卖之偁也。酒诰曰:远服贾。汉石经论语曰:求善贾而贾诸。今论语作沽者,假借字也。引伸之凡卖者之所得,贾者之所出,皆曰贾。俗又别其字作价,别其音入禡韵,古无是也。从贝襾声。公户切五部。一曰坐卖售也。六字葢浅人妄增。司市注:通物曰商,居卖物曰贾。居卖物,谓居积物亦兼卖之也。居非谓坐。此以坐与下行相对,又赘以说文所无之售字,殊无文理。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shānɡp282上
注解:行贾也。白虎通曰:商贾何谓也。商之为言章也,章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贾之为言固也,固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通物曰商,居卖曰贾。按白虎通古本如是。汉律历志:商,章也。物成□可章度也。尚书:我商赉女。徐邈商音章。□部商从章声。皆可证。□俗作□。经传皆作商,商行而□废矣。浑言之则□贾可互偁,析言之则行贾曰□。行贾者,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从贝,商省声。式阳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贩fàn
注解:买贱卖贵者。司市曰: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注云:贩夫贩妇朝资夕卖。按资犹取也。从贝反声。形声包会意。方愿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买mǎi
注解:市也。市者,买物之所。因之买物亦言市。论语:沽酒市脯。从网贝。会意。莫蟹切。十六部。春秋襄三十一年:莒人弑其君密州。密州,左传作买朱鉏。杜云:买朱鉏,密州之字。按弑君未有书字者。传明云:书曰莒人弑其君买朱鉏。然则左公所据之经实作买朱鉏,不作密州也。买为密,朱为州,皆音之转。朱鉏者,犹邾之言邾娄也。今本经与传不合,葢或以公、榖经文改左氏经文。《孟子》曰:“登垄□而网市利。”见公孙丑篇。此引以证从网贝之意也。垄孟子作龙。丁公箸读为隆。陆善经乃读为垄,谓冈垄□而高者。按赵注释为堁□而高者也。堁,尘塺也。高诱云:楚人谓尘为堁。赵本葢作尨□。尨,尘杂之皃。嚣尘不到,地势略高之处也。古书尨龙二字多相乱。许书亦当作尨□,浅人以陆善经说改为垄耳。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贵ɡuì
注解:物不贱也。从贝臾声。居胃切。十五部。臾,古文蒉。见艹部。○按贵篆各本厕部末賏上,非旧次也。今更正。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贱jiàn
注解:贾少也。贾,今之价字。从贝戋声。才线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赋fù
注解:敛也。周礼大宰:以九赋敛财贿。敛之曰赋,班之亦曰赋。经传中凡言以物班布与人曰赋。从贝武声。方遇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贪tān
注解:欲物也。心部惏,女部婪皆训贪。从贝今声。他含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贬biǎn
注解:损也。从贝□声。形声包会意也。铉本作从贝从乏。方敛切。杜林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贫pínp282下
注解:财分少也。谓财分而少也。合则见多,分则见少。富,备也,厚也。则贫者,不备,不厚之谓。从贝分,分亦声。符巾切。十三部。□,古文从宀分。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赁lìn
注解:庸也。庸者今之佣字。广韵曰:佣,余封切。佣,赁也。凡雇僦皆曰庸,曰赁。从贝任声。尼禁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赇qiú
注解:□财物枉法相谢也。枉法者,违法也。法当有罪,而以财求免,是曰赇。受之者亦曰赇。吕□:五过之疪惟来。马本作惟求,云有请赇也。按上文惟货者,今之不枉法赃也。惟求者,今之枉法赃也。从贝求声。形声包会意。巨留切。三部。一曰戴质也。载各本作戴。今依韵会正。谓载质而往求人偁貣也。质谓以物相赘。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购ɡòu
注解:□财有所求也。县重价以求得其物也。汉律:能捕豺貀,购钱百。从贝冓声。古□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shǔ
注解:赍财卜问为□。卜问,广韵作问卜。史记货殖传: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竭能,为重糈也。日者传: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按糈皆当作□,同音假借。□所以雠卜者也。祭神米曰糈。卜者必礼神,故其字亦作糈。从贝疋声,读若所。疏举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赀zī
注解:小罚□财自赎也。赀字本义如是。引伸为凡财货之偁。从贝此声。卽夷切。十五部。汉律:民不繇,赀钱二十三。繇傜古今字。二十三各本作二十二。今正。汉仪注曰:人年十五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筭。又七岁至十四,出口钱人二十。以供天子。至武帝时又口加三钱以补车骑马。见昭帝纪、光武纪二注及今四库全书内汉旧仪。按论衡谢短篇曰:七岁头钱二十三。亦谓此也。然则民不傜者,谓七岁至十四岁。赀钱二十三者,口钱二十并武帝所加三钱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賨cónɡ
注解:南蛮赋也。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曰:盘瓠之传蛮夷,秦置黔中郡,汉改为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魏都赋曰:賨幏积墆。幏见巾部。从贝宗声。徂红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卖yù
注解:□也。□,行且卖也。□字不见经传。周礼多言儥。儥训买,亦训卖。胥师饰行儥慝,贾师贵儥者,葢卽说文之卖字。而说文人部儥,见也。则今之觌字也。玉篇云:卖或作粥鬻。是卖鬻为古今字矣。按□□变作卖,易与卖相混。从贝□声。□,古文睦,见目部。读若育。余六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賏yīnɡp283上
注解:颈饰也。从二贝。騈贝为饰也。乌茎切。十一部。文五十九 重三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贝部
邑yì
注解:国也。郑庄公曰:吾先君新邑于此。左传凡偁人曰大国,凡自偁曰敝邑。古国邑通偁。白虎通曰:夏曰夏邑,商曰商邑,周曰京师。尚书曰西邑夏,曰天邑商,曰作新大邑于东国雒皆是。周礼:四井为邑。左传: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此又在一国中分析言之。从囗,音韦。封域也。先王之制,尊□有大小,从卪。尊卑谓公矦伯子男也。大小谓方五百里,方四百里,方三百里,方二百里,方百里也。土部曰:公矦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从孟子说也。尊卑大小出于王命,故从卪。于汲切。七部。凡邑之属皆从邑。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邦bānɡ
注解:国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析言之也。许云:邦,国也。国,邦也。统言之也。周礼注又云:邦之所居亦曰国。此谓统言则封竟之内曰国,曰邑,析言则国野对偁。周礼体国经野是也。古者城□所在曰国,曰邑,而不曰邦。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矦。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周礼故书:乃分地邦而辨其守地。邦谓土畍。杜子春改邦为域,非也。从邑丰声。博江切。九部。□,古文。从□田。之,适也。所谓往卽乃封。古文封字亦从之土。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郡jùn
注解: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逸周书作雒篇曰:千里百县,县有四郡。高注六月纪云:周制:天子畿内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郡有监。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周时县大郡小。至秦始皇兼天下,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县耳。按作雒篇与周礼不合。郑注月令但云:四监,主山林川泽之官。百县,乡遂之属。是不从作雒说也。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各本少受县下大夫五字。今从水经注河水篇所引补正。赵简子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十大夫受郡。见左传哀公二年。至秦初,天下置三十六郡□监县。战国策:甘茂曰:宜阳,大县也。名为县,其实郡也。秦武王时巳郡大县小矣。前此惠文王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后十三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吴氏师道云:或者山东诸矦先变古县大郡小之制,而秦效之。是也。至始皇卄六年,始置三十六郡。三十六郡者,钱氏大昕曰:地理志:河东、太原、上党、东郡、颍川、南阳、南郡、九江、巨鹿、齐郡、琅邪、会稽、汉中、蜀郡、巴郡、陇西、北地、上郡、云中、鴈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南海皆曰秦置,长沙国曰秦郡,河南曰故秦三川郡,沛郡曰故秦泗水郡,五原曰秦九原郡,鬰林曰故秦桂林郡,日南曰故秦象郡,赵国曰故秦邯郸郡,梁国曰故秦砀郡,鲁国曰故秦薛郡,数之适得三十六。下文揔之曰:本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此确然不易者也。史记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而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乃在三十三年。裴骃以为不当在三十六之内,因舍三郡,以内史,鄣郡,黔中,足之。内史别于三十六郡不待言。故鄣郡虽见于志注,而不系之秦。黔中郡见昭襄王三十年,而志不之数,不可为典要也。史记之三十六与汉志同,乃揔摄后事而言之。故汉志、说文、高诱吕览注、应劭风俗通、皇甫谧帝王世纪、司马彪郡国志皆言秦分三十六郡。裴氏不从汉志之目。而唐人作晋书乃造秦四十郡之说,前此无言之者。从邑君声。渠运切。十三部。按释诂曰:郡,乃也。此未得其说,疑□之误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都dūp283下
注解: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左传曰: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周礼大司徒注曰:都鄙者,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畍曰都。鄙,所居也。载师注曰: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大宰八则注曰:都鄙,公□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周召毛耼毕原之属在畿内者,祭祀者其先君社稷五祀。按据杜氏释例:大曰都,小曰邑。虽小而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尊其所居而大之也。又按左氏言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许改云有先君之旧宗庙,则必如晋之曲沃故绛而后可偁都,恐非左氏意也。左氏与周官合。从邑者声。当孤切。五部。周礼:歫国五百里为都。此周礼说也。周礼载师注引司马法曰:王国百里为郊,二百里为州,三百里为野,四百里为县,五百里为都。大宰注曰: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邻línp284上
注解:五家为邻。见遂人职。按引伸为凡亲密之偁。从邑□声。力珍切。十二部。〖注〗厸,古文邻。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酇zuǎn
注解:百家为酇。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酇,五酇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酇,聚也。谓酇与攒攒音义皆同。攒,一曰丛木也。攒,冣也。从邑赞声。作管切。又作旦切。南阳有酇县。汉地理志南阳郡酇矦国。孟康曰:音赞。按南阳县作酇,沛郡县作□。许二字书然不相乱也,在沛者后亦作酇,直由莽曰赞治而乱。南阳酇音赞,沛□及改作酇字皆音嵯,音亦本不相乱。萧何始封之酇,茂陵书、文颖、臣瓒、颜师古、杜佑皆云在南阳,江统、戴规、姚察、李吉甫、今钱氏大昕皆云在沛。在沛说是也。始封于□,高后乃封之南阳之酇,与筑阳。文帝至莽之酇矦皆在南阳,故地理志于南阳云酇矦国,而沛郡酇下不云矦国,为在沛者不久也。诸家所传班固作泗水亭高祖碑云:文昌四友,汉有萧何。序功第一,受封于□。以韵求之,可以不惑。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鄙bǐ
注解:五酇为鄙。见遂人。五百家也。又周礼都鄙:王子弟公□大夫采地,其畍曰都。鄙,所居也。按大司徒以邦国、都鄙对言。郑注以邦之所居曰国,都之所居曰鄙对言。春秋经传鄙字多训为边者,葢周礼都鄙歫国五百里,在王畿之边,故鄙可释为边。又引伸为轻薄之偁。而鄙夫字故作啚。冣目云俗儒啚夫翫其所习,可证也。今则鄙行而啚废矣。从邑啚声。兵美切。古音在一部。故鄙否通叚用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郊jiāo
注解:歫国百里为郊。杜子春注周礼曰: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玉藻说郊祭曰:于郊,故谓之郊。从邑交声。古肴切。二部。按周礼故书作蒿,假借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邸dǐ
注解:属国舍也。文帝纪曰:入代邸。颜注曰: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归至也。按今俗谓旅舍为邸。经典假借邸为柢,如典瑞四圭有邸是也。释器:邸谓之柢。当作柢谓之邸。释言曰:柢,本也。郑司农引作邸本也可证。尔雅皆释经之辞。从邑氐声。都礼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郛fú
注解:□也。□各本作郭。今正。公羊传入其郛注:郛,恢郭也。城外大郭也。从邑孚声。甫无切。古音在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邮yóu
注解:竟上行书舍。孟子: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释言:邮,过也。按经过与过失,古不分平去。故经过曰邮,过失亦曰邮。为尤訧之假借字。从邑□。会意。羽求切。古音在一部。□,边也。说从垂之意。在境上,故从垂。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shàop284下
注解:国甸,大夫稍。稍,所食邑。载师注曰:故书稍或作削。按削当是□之误。许所据正故书或本也。太宰家削之赋当作家□。释文曰:家削本又作□是也。按国甸之下疑有夺文。大宰曰: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之赋。载师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地。此云国甸,卽经之邦甸也。邦甸去国二百里,家□三百里。此当云国甸之外曰家□。大夫稍。稍,所食邑。郑曰:家邑,大夫之采地也。稍与□叠韵。从邑肖声。所敎切。二部。《周礼》曰:“任□地。”在天子三百里之内。郑说同。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鄯shàn
注解:鄯善,西胡国也。许书三言西胡,皆谓西域也。言西胡以别于匈奴为北胡也。汉西域传云: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元凤四年,傅介子诛其王,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是则此时初制鄯字也。汉鄯善国城在今哈密卫东南。中国山川,维首在陇蜀。纪地者必始于西,故起西域而雍州。从邑善,善亦声。时战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qiónɡ
注解:夏后时诸侯夷羿国也。弓部曰:□,帝喾□官,夏少康灭之。羽部曰:□,羽之□风,亦古诸矦也。按□□古通用。云帝喾射官而夏少康灭之,则夏之夷羿卽帝喾□官之后裔明矣。夷羿见左传虞箴。左传:魏绛云:夏训有之曰:有竆后羿,昔有夏方衰,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寒浞杀羿,靡灭浞,立少康,有穷由是遂亡。今左传作穷。许所据作□。今古字也。左氏之□石,杜不言其地所在,葢非山海经、离骚、淮南子所云弱水所出之穷石也。地理志,说文皆云弱水出张掖山丹,则山海经、离骚、淮南子所云竆石当在山丹。汉山丹今为甘州府山丹县,歫夏都安邑甚远。然许鄯善之下卽出□字,固谓西北边地。从邑,穷省声。渠弓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jì
注解:周封黄帝之后于□也。乐记曰: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按□蓟古今字也,蓟行而□废矣。汉地理志、郡国志皆作蓟,则其字假借久矣。陆德明曰:蓟,今涿郡蓟县是也,卽燕国之都也。孔安国、司马迁及郑皆云:燕召公与周同姓。案黄帝姓姬,君奭葢其后也。或黄帝之后封蓟者灭绝,而更封燕召公乎。疑不能明也。而皇甫谧以召公为文王之庶子,记传更无所出。又左传富辰言文王之昭亦无燕。玉裁按:地理志曰:广阳国蓟,燕召公所封。然则班意谓封黄帝之后卽召公也。而周本纪以封尧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并言。张守节疑蓟为燕所幷,未知其审。从邑契声,读若蓟。古诣切。十五部。上谷有□县。地理志广阳国下曰:高帝燕国,昭帝元凤元年为广阳郡,宣帝本始元年更为国。郡国志广阳郡注曰:世祖省广阳郡,幷上谷,永平八年复。按许云上谷有蓟县,依光武省幷而言也。今京师顺天府附郭大兴县治卽古燕都。许说汉制作□,则知汉时故作□矣。但不解今之汉志何以作蓟也。○又按此五字,当如下文邰下□下之例,作今上谷蓟县是也七字。汉时字巳作蓟,如邰巳作斄,□巳作穰。古今字不同,故箸之以言其合。假令汉时字本作□,则其立文当云上谷县也周时黄帝之后所封。如邹下云鲁县古邾国,帝颛顼之后所封之例矣。然则□者,许所见古字也。蓟者,汉时字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邰táip285上
注解:炎帝之后,姜姓所封,周弃外家国。大雅:有邰家室。毛传曰:邰,姜嫄之国也。尧见天因邰而生后稷,故国后稷于邰,使事天以显神,顺天命。是则邰本后稷外家之国名,炎帝之后姜姓所封也。国后稷于邰时,葢国姜姓于他处矣。至武王克殷,兴灭国,继绝世,乃封神农之后于焦。从邑台声。土来切。一部。右扶风斄县是也。见地理志。周人作邰,汉人作斄,古今语小异,故古今字不同。郡国志无斄县。郿下曰:有邰亭。葢斄县倂入郿也。邰亭,杜预谓之厘乡,徐广谓之斄乡,今陜西干州武功县县西南二十二里故斄城是。《诗》曰:“有邰家室。”今生民诗有卽字。考高诱注吕览辨士引:实颖实栗,有邰家室。亦无卽。○宋本说文无卽。与九经字□所引合。一本有者非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qí
注解:周文王所封。在右扶风美阳中水乡。经典有岐无□。惟汉地理志曰:大王徙□,文王作酆。匈奴传曰:秦襄公伐戎至□。师古曰:□,古岐字。岐专行而□废矣。许所见豳岐作□,犹所见蓟作□也。地理志曰:右扶风美阳,禹贡岐山在西北。中水乡,周大王所邑。鲁颂笺曰:大王自豳徙居岐山之阳。按此云文王所封,要其终而言。皇矣诗曰:度其鲜原,居岐之阳。笺云:乃始谋居善原广平之地,亦在岐山之南也。文王自□迁酆,非文王始国□也。下云酆,周文王所都。则此当云大王矣。戴先生曰:美阳今为陜西凤翔府岐山、扶风二县。汉志:美阳、岐山在西北。今岐山县东七十里岐山是。从邑支声。巨支切。十五部。岐,□或从山支声。因岐山□名之也。□或者、岐之或字。谓岐卽□邑之或体也。又云因岐山□名之,则又□邑岐山画为二字矣。考岐山见于夏书、雅颂、汉志。□邑因岐山以名,□邑可作岐,岐山不可作□。薛综注西京赋引说文:岐山在长安西美阳县畍,山有两岐,因以名焉。此说文山部原文也。山有两岐,当作山有两枝。山有两枝,故名曰岐山。疑后人移入于此而□改之。学者读此可以□邑部之岐专入山部矣。○按汉书地理志曰大王徙□。曰襄公将兵救周有功,赐受□酆之地。郊祀志曰大王建国于□梁。匈奴传曰秦襄公伐戎至□。皆作□。□周字也。而岐山字地理志皆作岐。是可证□岐之别。□,古文□,从枝从山。古文□当作古文岐,此亦浅人改山部之文入此部耳。亦当□此入彼。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邠bīnp285下
注解:周大王国。在右扶风美阳。从邑分声。补巾切。十三部。豳,美阳亭,卽豳也。民俗□夜市,有豳山。从山从豩。阙。按此二篆说解可疑。豳者,公刘之国。史记云庆节所国,非大王国。疑一。汉地理志、毛诗笺、郡国志皆云:豳在右扶风栒邑,不在美阳。疑二。地理、郡国二志皆云:栒邑有豳乡。徐广曰:新平漆县之东北有豳亭。汉右扶风之漆与栒邑皆是豳域,不得美阳有豳亭。疑三。从山,豩声,非有阙也。而云从豩,阙。疑四。假令许果以豳合邠,当云或邠字,而不言及。疑五。葢古地名作邠,山名作豳,而地名因于山名,同音通用,如□岐之比。是以周礼钥师经文作豳,注作邠。汉人于地名用邠不用豳。许氏原书当是豳岐本在山部,而后人移之,倂古今字为一字。抑或许书之变例有然,未能定也。经典多作豳,惟孟子作邠。唐开元十三年始改豳州为邠州。见通典、元和郡县志。郭忠恕云:因似幽而易误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郿méip286上
注解:右扶风县。前后二志同。大雅:申伯信迈,王饯于郿。毛云:郿地。笺云:时王葢省岐周,故于郿云。正义云:申在镐京之东南,自镐适申,涂不经郿。时宣王葢省视岐周,申伯从王至岐,自岐饯之。按今凤翔府郿县县东北十五里渭水之北有故郿城。从邑睂声。武悲切。师古音媚。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郁yù
注解:右扶风郁夷也。见地理志。班引诗:周道郁夷。师古曰:毛诗周道倭遟,韩诗作郁夷字,言使臣乗马行于此道。按古假借为□字,如论语郁郁乎文哉是也。□,有文章也。其始借彧为□,其后又借郁为彧。今陜西凤翔府陇州州西五十里有故郁夷城。后汉建武二年,邓禹遣兵击赤眉于郁夷,在此处也。从邑有声。于六切。古音在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鄠hù
注解:右扶风县也。前后二志同。今陜西西安府鄠县县北二里有故鄠城,卽古扈国也。从邑雩声。胡古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扈hù
注解:夏后同姓所封,战于甘者。尚书序曰: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马融曰:有扈,姒姓之国,为无道。又曰:甘,有扈南郊地名也。左传曰:夏有观扈。五观与扈皆夏同姓也。在鄠,谓夏之有扈在汉之鄠。鄠卽扈,如斄卽邰,蓟卽□,皆古今字。姚察史记训纂云:户扈鄠三字一也。按扈为周字,鄠为秦字。通典云:至秦改为鄠。有扈谷、甘亭。此五字有脱误。当作有户谷户亭甘亭七字。今汉书鄠下云:古国,有扈谷亭。语不完。当依元和郡县志所引云:古扈国有户谷、户亭,又有甘亭。史记正义所引志云:古扈国,有户亭。疑正义尚脱户谷二字。许书当与汉志同。户扈同字。姚察云:户扈鄠三字同。是也。从邑户声。胡古切。五部。按左传扈民无淫者也,同屈荡户之之户,止也。又离骚:扈江蓠于辟芷。王云:楚人名被为扈。□,古文扈,从山□。此未详其右所从也。锴曰:从辰巳之巳。窃谓当从户,而转写失之。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péi
注解:右扶风鄠乡。谓右扶风鄠县有□乡也。下仿此。汉□成矦周绁。服虔音菅蒯之蒯。苏林音簿催反。小颜、小司马皆云:字从崩从邑。功臣表:剻成在长沙。张守节引舆地志云:□成县,故陈仓县之故乡聚名也,周绁所封。与汉表、说文皆乖异。而穆天子传天子西征至于□,又未详其地。从邑崩声。沛城父有□乡,沛郡城父见地理志。城父者,左传襄元年昭九年之夷地,今安徽颍州府亳州州东南七十里有故城父城是也。史记索隐引三苍云:□乡在城父县。音裴。读若陪。许云崩声,则在第六部也。读若陪,则音转在一部也。□城,楚汉春秋作凭城。师古云□又音普肯反。皆本音也。今音薄回切,依读若陪之云而入灰韵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jūp286下
注解:右扶风鄠乡。从邑且声。子余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郝hǎo
注解:右扶风鄠盩厔乡。铉本如此。谓右扶风之鄠县、盩庢县皆有郝乡也。玉篇作右扶风盩庢乡,无鄠字。而锴本作右扶风鄠乡盩庢县,脱落不完。汲古毛扆乃取以改旧本,可笑也。前志曰:右扶风盩庢。按在今陜西西安府盩庢县。从邑赤声。呼各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酆fēnɡ
注解:周文王所都。诗书皆作丰。左传:酆,文之昭也。字从邑。前后二志亦作酆。大雅曰:旣伐于崇,作邑于丰。杜预曰:酆在鄠县。后志曰:酆在京兆杜陵西南。在京兆杜陵西南。京兆尹杜陵,二志同。今陜西西安府府东南十五里有故杜陵城。从邑丰声。□戎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郑zhènɡ
注解:京兆县。二志同。今陜西同州府华州州城北有故郑城。周厉王子友所封。前志曰:周宣王弟郑桓公邑。从邑奠声。直正切。十一部。宗周之灭,郑徙潧洧之上,今新郑是也。桓公友之子武公与平王东迁,取虢郐鄢蔽补丹依畴历华十邑之地,右雒左济,前华后河,食溱洧焉。从其故名曰郑。至汉为河南郡新郑。二志同。今河南开封府新郑县西有故郑城。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合hé
注解:左冯翊合阳县。二志同。应邵曰:在邰水之阳也。按今陜西同州府合阳县卽其地。从邑合声。矦合切。七部。《诗》曰:“在合之阳。”大雅文。今诗合作洽。水经注引亦作合。按魏世家:文矦时西攻秦,筑雒阴合阳。字作合,葢合者水名。毛诗本作在合之阳,故许引以说会意。秦汉间乃制合字耳。今诗作洽者,后人意加水旁。许引诗作合者,后人所改。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kǒu
注解:京兆蓝田乡。二志皆云:京兆尹蓝田。今陜西西安府蓝田县县治西十一里有蓝田故城。□者,乡名。今人叩击字从卩,不当作□。从邑口声。苦后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fán
注解:京兆杜陵乡。水经注渭水篇:泬水上承皇子陂于樊川。其地卽杜之樊乡也。汉祖至栎阳,以将军樊哙灌废□最,赐邑于此乡。按樊乡见史汉樊哙传。索隐引三秦记曰:长安正南,山名秦岭,谷名子午,一名樊川,一名御宿。樊乡卽樊川也。宋敏求长安志曰:樊川在万年县南三十五里。引十道志云:其地卽杜陵之樊乡。凡言樊乡,卽许之□乡也,在今西安府南三十里之樊川。周语:樊仲山父谏。韦曰:仲山父王□士,食采于樊。毛传曰:仲山甫,樊矦也。按周襄王赐晋文公阳樊之田。阳樊,一名樊,一名阳。国语:阳人不服,而曰阳有樊仲之官守焉。然则仲山甫之樊非此□也。阳樊,方舆纪要云:或曰在今河南怀庆府济源县。从邑樊声。附袁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fūp287上
注解:左冯翊县。见地下志。按封禅书秦文公作鄜畤。今陜西鄜州洛川县县东南七十里有鄜城废县。从邑麃声。甫无切。按票声麃声当在二部。而孟康鄜音□者,凡汉志地名皆随其地语言为音故也。□省作鄜。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tú
注解:左冯翊合阳亭。谓左冯翊合阳有□亭也。各本作□阳亭,误。今依集韵、类篇、王伯厚诗地理考,正。伯厚困学纪闻亦作□阳亭,则宋时本固是,非错出也。大雅韩奕:出宿于屠。毛曰:屠,地名。宋潏水李氏谓地在同州□谷,是也。按屠□古今字。顾氏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作荼谷渡,云在今陜西同州府合阳县东河西故城南。从邑屠声。同都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邮yóu
注解:左冯翊高陵亭。各本无亭字。今依广韵尤韵及玉篇补。锡韵又曰:邮,乡名,在高陵。按左冯翊高陵,二志同。今陜西西安府高陵县卽其地。从邑由声。徒历切。古音在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nián
注解:左冯翊谷口乡。左冯翊谷口,见地理志。今陜西西安府醴泉县东北七十里有故谷口城。从邑年声,读若宁。奴颠切。十二部。按广韵奴丁切。年声而读如宁,合韵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邽ɡuī
注解:陇西上邽也。见地理志。郡国志曰:汉阳郡上邽故属陇西。胡氏三省云:秦本纪:武公伐邽冀戎,初县之。上邽县,故邽戎地也。此为上邽,京兆有下邽。今甘肃秦州州西六十里有故上邽城。从邑圭声。古畦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部bù
注解:天水狄部。地理志水无狄部,未详。顾氏祖禹曰:汉天水郡,今陜西巩昌府以东秦州之境是其地。从邑否声。蒲口切。四部。按广韵曰:部,署也。许冣目曰: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郖dòup287下
注解:弘农县庾地。二志弘农郡首弘农县。郡县同名,故言弘农县也。庾当作渡,字之误也。水经注河水篇曰:门水又北径弘农县故城东。城卽故函谷关。门水侧城北流而注于河,河水于此有浢津。以河北有浢水南入于河,故有浢津之名也。穆天子传:天子自窴軨乃次于浢水之阳,丁亥入于南郑。考其沿历所踵,路直斯津,是知袁豹之徒窦津之说非矣。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