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
广告x

《说文解字注》·12

注解:陂也。从水也声。此篆及解各本无,今补。按徐铉等曰:池沼之池,通用江沱字,今别作池,非是。学者以为确不可易矣。考初学记引说文池者,陂也。从水也声。依□部陂下一曰池也,衣部褫读若池,核之,则池与陂为转注。徐坚所据不误。又考左传隐三年正义引应劭风俗通云:池者,陂也。从水也声。风俗通一书训诂多袭说文,然则应所见固有池篆,别于沱篆显然。徐坚所见同应。而孔颖达引风俗通不引说文者,犹上文引广雅沼池也,不系诸说文耳。逮其后说文佚此,而浅人谓沱池无二。夫形声之字多含会意。沱训江别,故从它。沱之言有它也。停水曰池,故从也。也本训女阴也。诗谓水所出为泉,所聚为池。故曰池之竭矣,不云自濒。泉之竭矣,不云自中。岂与沱同字乎。汉碑作池沼字皆从也。广雅曰:沼,池也。池,沼也。二字互训与许合。直离切。古音在十七部。今本初学记也声误为它声,今本左传正义陂也误为陂池,皆浅人所改。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湖hú

  注解:大陂也。□部曰:陂,一曰池也。然则大陂谓大池也。古言鸿□大陂,言汪汪若千顷陂皆谓大池也。池以锺水,湖特锺水之大者耳。从水胡声。戸吴切。五部。扬州濅,有五湖。职方氏曰:杨州,其泽薮曰具区。其浸五湖。郑曰:具区、五湖在吴南。按经具区、五湖分析言之,五湖之非具区明矣。郑云皆在吴南,则其相联属可知也。濅,川泽所仰以漑灌者也。上文言渭,雝州浸。汾,冀州浸。潞,冀州浸。溠,荆州浸。沭,沂皆靑州浸。五湖,杨州浸。下文曰湛,豫州浸。皆据职方为言。此总释浸字,以补濅篆下所未备也。郑曰:浸可以为陂灌漑者。按可以为陂,谓可以为池也。许云川泽所仰以漑灌者,谓职方其泽薮其川其浸三者析言之。川流或竭,泽水本希,藉浸水亭蓄者多,可以灌注之,故必兼言浸也。上文漑字下曰:漑,灌注也。风俗通曰:湖者,言流渎四面所猥也。川泽所仰以漑灌也。用许语。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汥zhī

  注解:水都也。水都者,水所聚也。民所聚曰都。汥之证未详。从水支声。章移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洫xù

  注解:十里为成。成闲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考工记匠人文也。匠人沟洫之制,惟歙程氏瑶田通艺录能发明之。洫亦作淢。韩诗筑城伊洫,毛诗作淢。传曰:淢,成沟也。笺云:方十里曰成。淢其沟也。按门阈之字,古文作□,是或与血异部而音通也。沟洫对文则异,散文则通,故毛曰成沟。从水血声。况逼切。按古音在十二部。入声。今入职韵者,以毛诗作淢之故。《论语》曰:“尽力于沟洫。”论语泰伯篇。今本于作乎。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沟ɡōu

  注解:水渎也。也字依玄应补。广四尺,深四尺。匠人职曰:九夫为井。井闲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从水冓声。古矦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渎dú

  注解:沟也。谓井闲广四尺,深四尺者也。从水卖声。徒谷切。三部。一曰邑中曰沟。曰字依玄应补。不必井闲,亦不必广四尺深四尺也。按渎之言窦也。凡水所行之孔曰渎。小大皆得称渎。释水曰:注浍曰渎。又曰:江河淮济为四渎。水经注谓古时水所行今久移者曰故渎。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渠qú

  注解:水所居也。渠居叠韵。风俗通亦云:渠者,水所居也。从水〈巨下木〉声。小徐云〈巨下木〉卽柜字,见木部。又尧庙碑以柜为榘。强鱼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瀶lín

  注解:谷也。泉出通川为谷。谷亦称瀶也。从水临声,读若林。力寻切。七部。一曰寒也。与癛音义略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湄méi

  注解:水艹交为湄。小雅:居河之湄。释水、毛传皆曰:水草交为湄。从水睂声。武悲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洐xínɡ

  注解:沟行水也。从水行。此以会意包形声。戸庚切。古音在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涧jiàn

  注解:山夹水也。释山、毛传皆云。小雅:秩秩斯干。毛云:干,□也。此谓诗假借干为□也。从水闲声。古苋切。十四部。一曰涧水,出弘农新安,东南入雒。雒,各本作洛,今正。地理志曰:弘农郡新安。禹贡□水在东南入雒。禹贡雒水,出弘农郡上雒冢领山,东北至巩入河。按地理志禹贡雒水字作雒。凡云伊水入雒,谷水入雒,□水入雒,廛水入雒。凡云上雒县,雒阳县。字皆不作洛也。且志文前后相应。此云禹贡雒水,则前文称禹贡逾于雒。伊雒瀍□旣入于河,道雒自熊耳,古本必皆作雒,断不作洛也。且志称职方豫州川曰荧雒,雍州浸曰渭洛,二字分别画然。可以证上称禹贡,亦必分别画然。惟豫雒、雍洛不同字。故北地归德下云洛水出北蛮夷中,直路下云沮水出东西入洛,左冯翊褱德下云洛水东南入渭,与雒水字迥别。学者以是求之,可以知黄初一诏之欺人矣。汉新安县故城在今河南河南府渑池县东。□水在今渑池县东,合于谷水,而互受通称,同至今洛阳县西南入洛水。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澳yù

  注解:隈厓也。其内曰澳,其外曰鞫。鞫旧作隈,今正。尔雅说厓岸曰:隩隈厓。内为隩。外为鞫。郭以隈字上属,厓字下属。以许订之,郭非是。□部隈下曰:水曲隩也。隩下曰:水隈厓也。亦隈厓联文。隩与澳字异而音义同。今毛诗瞻彼淇奥字作奥,古文假借也。毛诗曰:奥,隈也。此言水曲之里渊奥然也。大雅:芮鞫之卽。笺云:水之内曰澳,水之外曰鞫。鞫谓水曲之表圜穹然也。鞫之双声为居穷切,故伛偻之状曰鞠竆,曰匑穷。水曲之表如弓,故曰鞫。韩诗、汉志作□。字林作□。俗本尔雅改鞫为隈,因或取以改说文耳。从水奥声。于六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泶xué

  注解:夏有水,冬无水,曰泶。释山曰:山上有水埒。夏有水,冬无水泶。谓山上夏有停潦,冬则干也。从水,学省声,读若学。胡角切。三部。□,泶或不省。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tān

  注解:水濡而干也。□字古义如此,后人用为沙滩,此之谓古今字也。沙滩字亦或作潬。从水□声。诗释文引说文他安反。大徐益以呼旰切,非也。十四部。《诗》曰:“□其干矣。”王风文。今毛诗作暵,葢非也。一章曰□其干矣。二章曰□其修矣。修且干也。三章曰□其湿矣。知□兼濡与干言之。毛传曰烟皃。烟者,一物而濡之干之,则烟邑无色也。滩,俗□从隹。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汕shàn

  注解:鱼游水皃。小雅:南有嘉鱼,烝然汕汕。传曰:汕,樔也。诗不从毛,葢三家之说。从水山声。所晏切。十四部。《诗》曰:“烝然汕汕。”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决jué

  注解:下流也。各本作行流。众经音义三引皆作下流。下读自上下下之下。胡驾切。决水之义引伸为决□。从水夬声。古穴切。众经音义三引说文胡玦切。十五部。庐江有决水,出大别山。地理志:庐江郡雩娄。决水,北至蓼入淮。又有灌水,亦北至蓼入决。水经注:决水,自安丰县故城西北,径蓼县故城东。又西北,灌水注之。又北入于淮。决水卽今史河,详灌字下。按汉志六安国安丰县下曰:禹贡大别在西南。许云决水出大别山,卽安丰之大别山也。汉安丰今为固始及霍丘。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灓luán

  注解:屚流也。宋姚宏曰:战国策王季历葬于楚山之尾,灓水啮其墓,谓墓为山尾屚流所沮败也。孔衍春秋后语改为蛮水,注云:宜都县有蛮水。误甚。王季葬鄠南。从水□声。洛官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滴dī

  注解:水注也。埤仓有渧字读去声,卽滴字也。从水啻声。都历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注zhù

  注解:灌也。大雅曰:挹彼注兹。引伸为传注,为六书转注。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适也。故释经以明其义曰注,交互之而其义相输曰转注。释故,释言,释训皆转注也。有假注为咮者,如注星卽咮星是也。从水主声。之戍切。古音如昼,在四部。○按汉,唐、宋人经注之字无有作注者,明人始改注为注,大非古义也。古惟注记字从言,如左传叙诸所记注,韩愈文巿井货钱注记之类。通俗文云:记物曰注。广雅:注,识也。古起居注用此字,与注释字别。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wò

  注解:漑灌也。自上浇下曰沃。故下文云浇者,沃也。周礼、左传皆言沃盥是也。水沃则土肥,故云沃土。水沃则有光泽,故毛传云沃沃,壮佼也。又云沃,柔也。从水芺声。乌酷切。古音在二部。隶作沃。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zé

  注解:所□□水也。□当作雝,塞也。广雅曰:□,隁也。从水□声。所责切。古音在五部。曹宪仓故反。《汉律》曰:“及其门首洒□。”葢谓壅水于人家门前有妨害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澨shì

  注解:埤增水边土,人所止者。土部曰:埤,增也。增,益也。郦善长曰:左传文十六年:楚军次于句澨。定四年:左司马戌败吴师于雍澨。昭二十三年:司马薳越缢于薳澨。服□或谓之邑,又谓之地。京相璠、杜预亦云:水际及边地名也。今南阳淯阳二县之闲淯水之滨,有南澨北澨矣。从水筮声。筮水篆作□。时制切。十五部。《夏书》曰:“过三澨。”禹贡文。水经曰:三澨地在南郡邔县北沱。郦注云:地说曰:沔水东行过三澨,合流触大别山阪。故马融、郑玄、王肃、孔安国等咸以为三澨水名也。惟许愼说异。按水经释为地,与许合。水经者,或谓桑钦所作。然则许正用孔氏古文尚书说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津jīn

  注解:水渡也。商书微子曰:若涉大水其无津。俗本妄增涯字。按经传多假借津为□润字,周礼其民黑而津是。从水□声。将邻切。十二部。隶省作津。□,古文津,从舟淮。按当是从舟,从水,进省声。〖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淜pínɡ

  注解:无舟渡河也。小雅传曰:徒涉曰冯河,徒搏曰暴虎。尔雅释训、论语孔注同。淜正字,冯假借字。从水朋声。皮冰切。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hénɡ

  注解:小津也。谓渡之小者也,非地大人众之所。小一作水,非。从水横声。戸孟切。按玉篇戸□切为长。古音在十部。一曰□船渡也。方言曰:方舟谓之□。郭云:杨州人呼渡津舫为杭。荆州人呼□,音横。广雅:□,筏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泭fū

  注解:编木□渡也。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传曰:方,泭也。卽释言之舫,泭也。尔雅字多从俗耳。释水曰: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泭。方言曰:泭谓之□。□谓之筏。筏,秦晋之通语也。广韵曰:大曰□,曰筏。小曰泭。按论语乘桴于海,假桴为泭也。凡竹木芦苇皆可编为之。今江苏,四川之语曰□。从水付声。芳无切。古音在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渡dù

  注解:济也。上文济篆下无此义,此补见。邶风传曰:济,渡也。方言曰:过度谓之涉济。凡过其处皆曰渡假。借多作度。天体三百六十五度,谓所过者三百六十五也。从水度声。徒故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沿yán

  注解:缘水而下也。禹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郑本沿作松,字之误也。马本作均,依今文尚书也。均者,沿之假借字。如三年问反巡过其故乡。荀卿巡作铅,假铅为巡,其理一也。从水□声。与专切。十四部。□古文沇。《春秋传》曰:“王沿夏。”左传昭十三年曰:王沿夏,将欲入鄢。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泝sù

  注解:逆流而上曰□洄。秦风传曰:逆流而上曰遡洄。顺流而涉曰遡游。释水同,涉作下。□向也。向当作乡。浅人所改也。汉人书向背字皆作乡,不作向。中庸素隐注曰:素读为攻城攻其所傃之傃。傃犹乡也。按遡者,从其朔。傃者,从其素。故字从朔,从素。水欲下,违之而上也。此释洄字之义。洄违叠韵。从水□声。桑故切。五部。遡,□或从辵朔。朔亦声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洄huí

  注解:□洄也。从水回声。以形声包会意。戸灰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泳yǒnɡ

  注解:潜行水中也。周南:不可泳思。释水、毛传皆曰:潜行为泳。下文云潜,涉水也。涉,徒行厉水也。从水永声。为命切。古音在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潜qián

  注解:涉水也。上文云潜行水中,对下文浮行水上言之。邶风传云:由厀以上为涉。然则言潜者,自其厀以下□于水言之,所谓泳也。左传哀十七年:越子以三军潜涉。又按潜汓等字,后人不甚分明。若水经注江水篇云:有潜客泳而视之,见水下有两石牛。此则谓潜全□水中矣。一曰藏也。此今日通行义。释言曰:潜,深也。方言曰:潜,涵,沈也。从水朁声。昨盐切。七部。一曰汉为潜。释水文。刘逵注蜀都赋云:禹贡梁州,沲潜旣道。有水从汉中沔阳县南流,至梓潼汉寿县,入大穴中,通冈山下,西南潜出,今名伏水。旧说云禹贡潜水也。郭朴尔雅音义同此说。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淦ɡàn

  注解:水入船中也。水入船中,必由朕而入。淦者,浸淫随理之意。从水金声。古暗切。古音在七部。一曰泥也。谓涂泥。汵,淦或从今。今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泛fàn

  注解:浮也。邶风曰:泛彼柏舟,亦泛其流。上泛谓泛泛,浮皃也。下泛当作泛,浮也。泛泛古同音,而字有区别如此。左传僖十三年:泛舟之役。亦当作泛。从水乏声。孚梵切。古音在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汓qiú

  注解:浮行水上也。若今人能划水者是也。列子曰:习于水,勇于泅。从水子。子犹小也。浮于水上,望之甚小也。似由切。三部。古文或□汓为□字。此古文小篆之别也。其义其音其形皆别矣。按善水者或□或浮皆无不可,则不妨同字同音也。泅,汓或从囚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砅lì

  注解:履石渡水也。谓若今有水汪,??砖石而过。水之至小至浅者也。从水石。会意。力制切。十五部。《诗》曰:“深则砅。”此称邶风言假借也。毛诗曰:深则厉。释水曰:以衣涉水为厉。又曰:繇带以上为厉。此并存二说也。毛传依之。定本改云:以衣涉水为厉,谓由带以上也。合为一说,缪矣。履石渡水,乃水之至浅,尚无待于揭衣者。其与深则厉绝然二事明矣。厉砅二字同音,故诗容有作砅者。许称以明假借,如尚书以作□为作好,以□席为蔑席之比。经典释文引韩诗至心曰厉,玉篇作水深至心曰砅,至心卽由带以上之说也。葢韩诗作深则砅,许称之与。戴先生乃以桥梁说砅。如其说,许当径云石梁,不当云履石渡水矣。诗言深则厉,浅则揭,喻因时之宜。倘深待石梁,则有不能渡者矣。禹贡厉砥,玄应引作砅砥。伪说命用汝作厉。宋庠国语补音引诗作砅。汗□云:砅,古文砺。此可见古假砅为厉,非一处矣。濿,砅或从厉。厉者,石也。从水厉犹从水石也。引伸之为凡渡水之称,如大人赋云横厉飞泉以正东是也。字多作厉。〇厉旣改作□,则此亦当作〈氵□〉。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凑còu

  注解:水上人所会也。引伸为凡聚集之偁。从水奏声。仓奏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湛chén

  注解:□也。古书浮沈字多作湛。湛沈古今字。沉又沈之俗也。下文云:□,湛也。二字转注。从水甚声。按直林切。七部。大徐宅减切,未知古义古音也。凡湛字引伸之义甚多,其音不一。要其古音则同直林切而已。一曰湛水,豫章浸。州,各本作章,今依地理志注、集韵所引订正。职方氏:荆州其浸颖、湛。豫州其浸波、溠。许系溠于荆,系湛于豫,葢以正经文之互讹也。郑注云:湛,未闻。许系诸豫,葢必实有所指矣。水经汝水篇注曰:汝水,又东南径繁丘城南而东南出。湛水出犫县北鱼齿山西北,东南流历鱼齿山为湛浦。春秋传襄十六年:楚晋战于湛阪。葢卽湛水以名阪也。又东南径蒲城北。又东入汝。周礼郑注曰未闻,葢偶有不照。按许意亦正谓斯水也。杜元凯云:昆阳县北有湛水,东入汝。今河南南阳府叶县北二十里有昆阳城。□,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湮yīn

  注解:□也。释诂:湮,落也。落与□义相近。从水垔声。于眞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nì

  注解:□也。此沈溺之本字也。今人多用溺水水名字为之。古今异字耳。玉篇引孔子曰:君子□于口,小人□于水。顾希冯所见礼记尚作□。从水人。读与溺同。奴历切。古音葢在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没mò

  注解:湛也。湛,各本作沈,浅人以今字改之也,今正。□者全入于水,故引伸之义□尽。小雅:曷其□矣。传云:□,尽也。论语□阶,孔安国曰:□,尽也。凡贪□、干□皆沈溺之引伸。从水□声。莫勃切。十五部。〖注〗殁、歾、□,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渨wēi

  注解:□也。从水畏声。乌恢切。十五部。按此字疑后人所增。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滃wěnɡ

  注解:云气起也。易林,潼滃蔚荟,扶首来会。谓云起也。江赋:气滃渤以雾杳。有假翁为滃者,周礼醴齐注:盎犹翁也。成而翁翁然葱白色。从水翁声。乌孔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泱yānɡ

  注解:滃也。射雉赋:天泱泱以垂云。善曰:毛诗英英白云。毛苌曰英英,白云皃。泱与英古字通。按泱滃双声。从水央声。于良切。十部。徐爰曰音英,音之转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凄qī

  注解:云雨起也。各本作云雨,误,今依初学记、太平御览正。雨云,谓欲雨之云。唐人诗晴云、雨云是也。按诗曰:凄其以风。毛传:凄,寒风皃。又曰:风雨凄凄。葢凄有阴寒之意。小雅:有渰凄凄。皃急雨欲来之状,未尝不兼风言之。许以字从水,但谓之雨云。从水妻声。七稽切。十五部。《诗》曰:“有渰凄凄。”今诗作萋萋,非也。吕览、汉书、玉篇、广韵皆作凄凄。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渰yǎn

  注解:雨云皃。各本作云雨皃,今依初学记、太平御览正。毛传曰:渰,云兴皃。颜氏家训、定本、集注作阴云。恐许所据径作雨云。渰,汉书作黤。按有渰凄凄,谓黑云如鬊,凄风怒生,此山雨欲来风满楼之象也。旣而白云弥漫,风定雨甚,则与云祁祁,雨我公田也。诗之体物浏亮如是。从水弇声。衣检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溟mínɡ

  注解:小雨溟溟也。太玄经:密雨溟沐。玉篇曰:溟蒙小雨。庄子南溟北溟,其字当是本作冥。从水冥声。莫经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洓sè

  注解:小雨霝皃。霝,各本作零,今正。洓洓亦雨声。从水朿声。所责切。十六部。俗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瀑bào

  注解:疾雨也。曓疾有所趣也。故从水,从曓,为疾雨。从水曓声。平到切。二部。《诗》曰:“终风且□。”诗邶风文。按毛诗终风且曓传曰:曓,疾也。卽指风言。许所据葢三家诗。一曰沫也。沫一作沬,误。马融长笛赋曰:山水猥至,□□喷沫。喷沫,水跳沫也。□□,喷沫皃。蜀都赋亦曰:龙池□□濆其隈。濆当作喷。江赋曰:拊拂□沫。一曰瀑,霣也。雨部曰:霣,雨也。齐人谓靁为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澍shù

  注解:时雨也,所□树生万物者也。依魏都赋注、后汉明帝纪注补五字。树旧讹澍,今正。树澍以叠韵为训。难蜀父老曰:羣生澍濡。从水尌声。当句切。古音在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湒jí

  注解:雨下也。广雅云:湒湒,雨也。毛诗:其角湒湒。宋本释文如是,假借为角皃。从水咠声。□入切。七部。一曰□涌皃。上文云湁湒,□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澬cí

  注解:久雨涔澬也。亦作涔□。一曰水名。广韵曰:在常山郡。从水资声。才私切。又卽夷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潦lǎo

  注解:雨水也。各本作雨水大皃,今依诗采苹正义、文□陆机赠顾彦先诗注、众经音义卷一订。曲礼释文亦曰:雨水谓之潦。雨水,谓雨下之水也。左传曰:水潦将降。召南:于彼行潦。传曰:行潦,流潦也。按传以流释行。服注左传乃云道路之水。赵注孟子乃 云道旁流潦,以道释行,似非。潦水流而聚焉,故曰行潦,不必在道旁也。从水□声。卢皓切。二部。俗借涝水字为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濩huò

  注解:雨流□下皃。皃,宋本无,非。□,屋水流下也。今俗语□檐水澑下曰滴濩,乃古语也。或假濩为镬,如诗是刈是濩是也。或假为护,如汤乐名大濩是也。从水蒦声。胡郭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涿zhuó

  注解:流下滴也。周礼壶涿氏注:壶,瓦□也。涿,击之也。按击瓦□之声如滴然,故曰壶涿。今俗谓一滴曰一涿,音如笃,卽此字也。又作沰,音当洛反。广雅:沰,磓也。崔寔书:上火不落,下火滴沰。周礼掌舍注云:柜受居澑水涑橐者也。橐卽沰之假借。从水豖声。竹角切。古音在三部。上谷有涿鹿县。鹿字各本夺,今补。涿县在涿郡,不在上谷也。地理志上谷郡涿鹿,今涿鹿。故城在直隶宣化府保安州南。明志谓之轩辕城。涿郡涿,今涿县。故城在顺天府涿州州治。□,奇字涿,古文奇字也。从日乙。从日者,谓于日光中见之。乙葢象滴下之形,非甲乙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泷lónɡ

  注解:雨泷泷也。也,大徐作皃,今依小徐及广韵。泷泷,雨滴皃也。音转读为浪浪,平声。方言曰:泷涿谓之沾渍。郭云:泷涿犹濑滞也。濑滞当作□渧。埤仓云:渧□,漉也。通俗文云:霝滴谓之□渧。又广韵、集韵皆云:泷涷,沾渍也。泷涷卽泷涿也。荀卿书:东笼而退。杨倞云:东笼卽泷涷。从水龙声。力公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渿nài

  注解:□沛也。玉篇同。未闻。一本作沛之。广韵,集韵,类篇同。亦未闻。按□沛当系□渧之字误。又佚渧篆耳。与上文三篆同义,故厕于此。从水柰声。奴带切。十五部。□,郞计切。渧,都计切。今俗语多如此。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滈hào

  注解:久雨也。引伸为水皃。上林赋:翯乎滈滈。吴都赋:滈汗六州之域。借为京兆镐水字。从水高声。乎老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溇lǚ

  注解:雨溇溇也。溇溇犹缕缕也。不绝之皃。一曰汝南人广韵有人字。谓□酒习之不醉曰溇。曰字依韵会订。谓不善饮者每日饮少许,久久习之,渐能不醉。其方言曰溇。从水娄声。力主切。古音在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溦wēi

  注解:小雨也。今人槩作微。广韵、集韵皆曰:浽溦,小雨。按尔雅:谷者,溦。假借字也。从水□声。各本作微省声,今正。无非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蒙ménɡ

  注解:溦雨皃。溦,各本作微,今正。皃,各本作也,今依玉篇正。溦溟蒙三字,一声之转。豳风曰:零雨其蒙。传云:蒙,雨皃。广韵:空蒙,小雨。广雅作靀。靀,俗字也。从水□声。莫红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沈chén

  注解:陵上滈水也。谓陵上雨积停潦也。古多假借为湛□之湛,如小雅载沈载浮是。又或借为渖字,檀弓为榆沈是也。从水冘声。直深切。又尸甚切。八部。一曰浊黕也。黑部曰:黕,滓垢也。黕沈同音通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洅zài

  注解:靁震洅洅也。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