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通义校注》·卷 八
禮:「天子祭天地山川,歲遍。〔二〕」春秋國語〔三〕:「凡禘郊宗祖報,此五者,國之典禮〔四〕;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於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為質者也〔五〕;及天之三辰,所昭〔六〕仰也;地之五行,所生殖也;九州名山川澤,所出財用也:非是族也,不在祀典。」禮矣〔七〕。論語:「非其鬼而祭之,諂也。〔八〕」又曰:「淫祀無福〔九〕。」是以泰山不享季氏之旅〔一0〕,而易美西鄰之禴祭〔一一〕,蓋重祀而不貴牲,敬寶而不求華也。自高祖受命,郊祀〔一二〕祈望〔一三〕,世有所增,武帝尤敬鬼神〔一四〕,于時盛矣。至平帝時,天地六宗〔一五〕已下,及諸小神,凡千七百所〔一六〕。今營夷寓泯〔一七〕,宰器闕亡,蓋物盛則衰,自然之道,天其或者〔一八〕,欲反本也,故記敘神物曰祀典也。
〔一〕蘇頌曰:「祀典八,子抄云:「二十。」……又意林以「祀典」為「儀禮」。」
〔二〕禮記曲禮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遍。」疏云:「歲遍者,謂五方之帝,迎氣、雩祀、明堂及郊,雖有重者,諸神摠遍,故云歲遍。」
〔三〕魯語上文。
〔四〕「禮」,國語「祀」。
〔五〕國語「質」上有「明」字。
〔六〕「昭」,郎本、鍾本作「招」,國語作「瞻」。拾補覆校曰:「祭法是「瞻仰」,此與漢書郊祀志同。」
〔七〕拾補:「孫云:「禮」字似在下文「又曰」中間,脫在此,但下卷所引亦同,或二字皆衍文。」器案:此文又見禮記祭法及漢書郊祀志。 〔八〕為政文。
〔九〕此禮記曲禮下文,「又」疑「禮」訛。
〔一0〕論語八佾篇:「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包注曰:「神不享非禮,林放尚知問禮,泰山之神反不如林放邪,欲誣而祭之。」
〔一一〕易既濟:「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王注:「牛,祭之盛者也;禴,祭之薄者也。居既濟之時,而處尊位,物皆盛矣,將何為焉?其所務者,祭祀而已。祭祀之盛,莫盛修德,故沼沚之毛,蘋蘩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