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二十七 川渎四
淮水 汉水
《禹贡》言导九川。孟夫子推禹抑洪水之功,则第曰江、淮、河、汉。此四大川者,其亘千古而不易乎?虽然,汉合于江者也;今日之淮,又合于河者也。陵谷渐移,平成难冀。吾又安知河之不独为一川,而淮且南注于江乎?为纪淮水。
淮水出河南桐柏县桐柏山。
《禹贡》曰:导淮自桐柏。淮之源与古不异也。或以为出自大复,或以为出自胎簪。夫大复、胎簪之去桐柏也,仅矣。何必求胜于古人耶详见《禹贡》山川?
东流经信阳州北,确山县南。又东历罗山县北,真阳县南。
淮水在信阳州城北四十五里。魏人所云义阳,差近淮源者也详见信阳形势。淮之北岸,即确山县境。北去县四十里,东流七十里,至罗山县境。南去县二十里,淮之北岸,为真阳县境。北去县八十里,南北相争,淮流常为襟要。
又东经息县南,又东经光山县北。
淮水在息县南五里,东流三十里,径光山县北。南去县八十里,自汝、颍而问途于江汉者,光山其利涉之所矣。又东径光州之北,又东北流经固始县北。淮水在光州城北六十七里。又东北流百四十余里,而经固始县北,南去县七十里唐贞元十三年,淮水溢于亳州。盖自县境北溢入州界。此为淮西襟要之地。盖自固始而东,咫尺寿春。淮之北岸,则为江南颍州之界。又东北经颍州之南,又东经霍丘县北。淮水在颍州城南百三十里,又东流十余里,汝水自河南境流入焉汝水,详见河南大川,亦谓之淮口。淮口南北相争时要口也。淮之南岸,即霍丘县界,南去县三十里。又东流经颍上县南,又东经寿州之北。
淮水在颍上县南三十里。又东三十五里,即东西正阳镇也东正阳,属寿州西,正阳属颍上县。夹淮据险,为古来之津要。今商旅往来者皆辏集焉。颍水亦自河南境流经此入于淮颍水,详见河南大川,谓之颍口。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