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九 南直一

《禹贡》:淮海惟扬州。《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应劭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又江南之气燥劲,厥性轻扬。春秋时为吴地,其在天文,斗则吴之分野,亦兼鲁宋之疆邳、泗以北,故鲁地。徐州,则宋地也,在《禹贡》为徐州之域。越灭吴,并其地。战国时为楚地。秦始皇兼天下,为九江、鄣郡、会稽及泗水郡地。项羽都彭城,亦为楚地。汉初,为吴、楚、淮南诸国之境。武帝置十三州,此为扬州,而淮北则属于徐州。后汉因之。三国魏跨有淮南,亦置扬州治寿春,而江南为吴地已上见第二卷。后仿此。晋亦置扬州初治寿春。平吴后,治建邺,渡江后,扬州遂为王畿时侨置州郡,参错其间。按:晋及十六国,并见第三卷。后仿此。刘宋侨置南徐、南兖、南豫诸州南徐治京口,南兖治广陵,南豫治历阳。余详见刘宋州郡。后仿此,而扬州如故元凶劭弑逆,分浙东五郡为会州,省扬州立司隶校尉。劭诛,复故。孝建二年,复分扬州浙东五郡,置东扬州。大明三年,更以扬州丹阳、淮南、宣城、吴郡、吴兴、义兴六郡为王畿,而以东扬州为扬州。大明八年,子业立,仍以王畿为扬州,扬州为东扬州。萧齐复增置豫州、青州、冀州及北兖、北徐诸州豫治寿春,青、冀治朐山,北兖治淮阴,北徐治钟离。梁初因之,其后分裂益多。陈初自江以北,没于高齐。后虽复取淮南,而不能有也。隋氏亦置十三州,然不详所统自刘宋以下,俱见第四卷。后仿此。唐贞观中,分天下为十道,此为江南及淮南道。开元中,又分江南为东西道东道治苏州,西道治洪州。唐末属于杨行密而吴郡属于吴越,后为李?所据唐末节镇及十国分合,俱详见第五、第六卷。后仿此。宋置淮南、江南及两浙路。元丰改作,又分淮南、江南皆为东西路。渡江以后,又分两浙置浙西路。元置浙江行省于杭州,河南行省于汴梁,而江淮南北地分属焉自宋至元,俱见第七、第八卷。后仿此。明初定鼎于金陵,遂为都会。正统六年,始为陪都,为直隶府者凡十有四,州四,属州凡十三,县凡九十有六总为里一万三千七百四十三,夏秋二税,大约五百九十九万五千三十四石有奇,而卫所参列其中。今为江南布政使司。

◇应天府属县八上元县附郭  江宁县附郭  句容县  溧阳县  溧水县高淳县  江浦县  六合县

◇凤阳府属州五 县十三

风阳县附郭  临淮县  怀远县  定远县  五河县虹县寿州属县二

霍丘县  蒙城县

泗州属县二

盱眙县  天长县宿州属县一灵璧县

颍州属县二

颍上县  太和县亳州

◇淮安府属州二 县九

山阳县附郭  清河县  盐城县  安东县  桃源县沭阳县海州属县一

赣榆县邳州属县二

宿迁县  睢宁县

◇扬州府属州三 县七

江都县附郭  仪真县  泰兴县高邮州属县二宝应县  兴化县

泰州属县一

如皋县

通州属县一

海门县今废◇苏州府属州一 县七

吴县附郭  长洲县附郭  吴江县  昆山县  常熟县  嘉定县

太仓州属县一

崇明县

◇松江府属县三

华亭县附郭  上海县  青浦县◇常州府属县五

武进县附郭  无锡县  宜兴县  江阴县  靖江县

◇镇江府属县三

丹徒县附郭  丹阳县  金坛县

◇庐州府属州二 县六

合肥县附郭  舒城县  庐江县

无为州属县一

巢县六安州属县二

英山县  霍山县

◇安庆府属县六

怀宁县附郭  桐城县  潜山县  太湖县  宿松县望江县

◇太平府属县三当涂县附郭  芜湖县  繁昌县

◇池州府属县六

贵池县附郭  青阳县  铜陵县  石埭县  建德县东流县

◇宁国府属县六

宣城县附郭  南陵县  泾县  宁国县  旌德县  太平县◇徽州府属县六

歙县附郭  休宁县  婺源县  祁门县  黟县  绩溪县直隶◇徐州属县四

萧县  沛县  丰县  砀山县

直隶◇滁州属县二

全椒县  来安县

直隶◇和州属县一

含山县

直隶◇广德州属县一

建平县

东滨海,

自淮安府东北接山东胶州界,松江府东南接浙江海盐县界,几千二百里,皆海滨也。而淮安之安东,为淮河入海之口。扬州之海门海门县,今废,入通州,为大江入海之口。苏州之崇明,则孤悬海中,为江口捍蔽,诚东面之险矣。

南据五湖,

五湖,即太湖也,与浙江湖州府分界。西接梁楚,

自徐、亳以西徐州、亳州,则梁地梁,今归德府。自颍、寿以西颍州、寿州,则楚地也楚地,谓汝宁府。

北有淮甸。邳、徐之境,皆跨淮北,上接山东,所以联络中原,翼蔽肩背也。

其名山,则有钟山,

钟山,在江宁府城东北朝阳门外旧《志》:在城东北十五里,诸葛武侯所云钟山龙蟠者也。一名蒋山吴大帝祖讳钟,因改曰蒋山,以汉末秣陵尉蒋子文逐贼有功,死,葬于此,因名,亦曰金陵山,亦曰北山,一名紫金山庾阐《扬都赋》谓时有紫金,故名。山周回六十里,高百五十余丈,负北面南。其东则达青龙、雁门诸山,北连雉亭山青龙山,在今江宁府城东南三十五里。雁门山,则在城东南六十里。雉亭山,在城东北四十里,一名骑亭山,西临青溪山,南有钟浦水,流入秦淮。《丹阳记》一作《金陵新志》,明张铉撰:京师南并连岭,而蒋山??嶷峻,实作扬州之镇。晋咸和三年,苏峻反于历阳,自横江济,从南道出蒋陵胡氏曰:蒋山之陵阜也,战于西陵钟山南,吴大帝陵也,亦曰孙陵,台军败绩,峻遂攻青溪栅,入台城。齐永元二年,崔慧景自京口向建康,拔竹里见句容县。东昏侯使中领军王莹督军据湖头玄武湖头,筑垒,上带蒋山西岩,以拒慧景。万副儿因说慧景曰:今平路皆为台军所断,不可议进,惟宜从蒋山龙尾上,出其不意耳胡氏曰:自山趾筑道陂ヌ以登山,曰龙尾。从之,分遣千余人,鱼贯缘山,自西岩夜下,鼓叫临城中即西岩下垒中也,台军惊溃。遂入北篱门,屯乐游苑。宫门闭,东府、石头、白下诸城皆溃《齐纪》:永明中,惠文太子立楼观于钟山下,号曰东田。又于东田起小苑,营城包巷,弥亘华远。建武二年,诏罢东田,及毁苑中兴光楼。梁太清二年,侯景迫台城,邵陵王纶自京口入援。景遣兵御之于江乘。赵伯超谓纶曰:今若从黄城大路黄城,当作江乘。又《金陵志》:上元县东北清风乡有黄城村,必与贼遇,不如径指钟山,突据广漠门,出敌不意,城围必解。纶从之,夜行失道,迂二十里,及旦,营于蒋山。景见之,大骇,悉送所掠妇女珍货于石头,具舟欲走。纶御军无法,寻为贼所败。梁末,徐嗣徽引齐军潜至钟山,侯安都与齐将王敬宝战于龙尾。既而齐师潜逾钟山,陈霸先分军顿乐游苑东及覆舟山北,断其冲要,齐师败却。陈祯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