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二 陕西一
《禹贡》曰:黑水、西河惟雍州按:黑水在雍州西北,西河在州东。此主冀州而言,故曰西河。《周礼·职方》:正西曰雍州应劭曰:雍,壅也。四面有山,壅塞为固也。又为西北之位,阳所不及,阴气壅阏也。周都丰镐,则雍州为王畿。东迁以后,乃为秦地。孝公作为咸阳,筑冀阙徙都之。故谓之秦川,亦曰关中按潘岳《关中记》:东自函关,西至陇关,二关之间,谓之关中。东西千余里。《三辅旧事》云:西以散关为限,东以函谷为界。徐广曰: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秦地居四关之中,亦曰四塞。其在天文,东井、舆鬼,则秦分野,亦兼赵、魏之疆按:今榆林以北属赵,同、华二州以东,皆属魏。而汉中,在《禹贡》为梁州之域,于春秋、战国,则楚地也。始皇并天下,置内史、上郡、北地、陇西暨汉中郡。项羽入秦,分其地为雍、塞、翟三国,谓之三秦,而汉中则属于汉秦及三秦,详见首卷。汉有天下,都长安。武帝置十三州,以三辅属司隶,而更置凉州以地处西方,常寒凉也,其汉中则属益州。后汉因之建武初,尝以三辅置雍州,治京兆,旋罢。献帝时,复置雍州,并凉州属焉。魏分河西为凉州,陇右为秦州,而司隶如故。蜀汉有汉中,置梁州治焉。晋改司隶为雍州,而凉、秦、梁三州皆如故。及永嘉以后,刘、石、苻、姚相继据之时所置州郡纷纭难理。今见第三卷。刘裕灭姚秦,而其地旋没于夏,惟汉中之地,常为内境,以秦、梁二州并治焉。后魏置雍州及南秦、北秦等州按:雍州治长安,北秦州治上わ,今见巩昌府秦州。南秦州治洛谷,见巩昌府成县,尽有雍州之地。迨西魏以及宇文周,则又南兼汉中矣。隋氏虽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而不详所统余州皆然。后魏、周、齐州郡,见第四卷。唐贞观中,分天下为十道,此为关内、陇右道,而汉中属于山南道。开元中,又分为京畿、关内、陇右及山南西道以上详见第五卷。唐末,为李茂贞及朱温所据,而汉中旋属于王建。后唐同光中,悉收复焉。应顺初,汉中又亡于孟蜀唐末方镇及五代十国,俱见第五卷。宋初,置陕西路,而于汉中置峡西路。庆历初,改置?延、环庆、秦凤、泾原四路。熙宁中,又增置熙河路,既又分置永兴路,凡六路。元丰六年,改为永兴、秦凤二路,而峡西亦析为利州路仍治兴元,即今汉中府。金人得关中,亦置京兆、?延、庆原、熙秦等路后又分熙秦为凤翔、临洮二路。时汉中仍为宋境。元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于京兆汉中亦属焉,又置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于甘州。元末,李思齐、张思道等据其地。明初,讨平之。洪武九年,置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府八、属州二十一、县九十五总为里三千五百九十有七,夏秋二税,大约一百九十二万九千五十七石有奇,而卫所参列其间。今仍为陕西布政司。
◇西安府属州六 县三十一
长安县附郭 咸宁县附郭 咸阳县 泾阳县 兴平县临潼县 渭南县 蓝田县 ?县 ??县 高陵县 富平县 三原县 醴泉县
华州属县二
华阴县 蒲城县
商州属县四
商南县 洛南县 山阳县 镇安县
同州属县五
朝邑县 ?阳县 韩城县 澄城县 白水县
耀州属县一
同官县
乾州属县二武功县 永寿县
?州属县三淳化县 三水县 长武县
◇凤翔府属州一 县七
凤翔县附郭 岐山县 宝鸡县 扶风县 ?县 ?阳县麟游县
陇州
◇汉中府属州二 县十四
南郑县附郭 褒城县 城固县 洋县 西乡县凤县
宁羌州属县二
沔县 略阳县
兴安州属县六
平利县 石泉县 洵阳县 汉阴县 白河县 紫阳县
◇延安府属州三 县十六
肤施县附郭 安塞县 甘泉县 安定县 保安县宜川县 延川县 延长县 青涧县
?州属县三
洛川县 中部县 宜君县
绥德州属县一米脂县
葭州属县三吴堡县 神木县 府谷县
◇庆阳府属州一 县四
安化县附郭 合水县 环县
宁州属县一真宁县今县属府◇平凉府属州三 县七
平凉县附郭 崇信县 华亭县 镇原县
泾州属县一
灵台县
静宁州属县二
庄浪县 隆德县
固原州卫所附见◇巩昌府属州三 县十四
陇西县附郭 安定县 会宁县 通渭县 漳县 宁远县伏羌县 西和县 成县
秦州属县三秦安县 清水县 礼县
阶州属县一
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