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集释》·庄子集释卷五上

外篇天地第十二【一】   【一】【释文】以事名篇。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一】;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二】;人卒虽众,其主君也【三】。君原于德而成于天【四】,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一)矣【五】。

  【一】【注】均于不为而自化也。  【疏】夫二仪生育,覆载无穷,形质之中,最为广大;而新新变化,其状不殊,念念迁谢,实惟均等,所谓亭之也。故云天地与我并生。

  【释文】《天地》释名云:天,显也,高显在上也;又坦也,坦然高远也;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礼统云: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易说云:元气初分,清轻上为天,浊重下为地。

  【二】【注】一以自得为治。  【疏】夫四生万物,其类最繁,至于率性自得,斯理唯一,所谓毒之也。故又云万物与我为一。

  【释文】《其治》直吏反。注同,下官治并注亦同。

  【三】【注】天下异心,无心者主也。

  【疏】黔首卒隶,其数虽多,主而君者,一人而已。无心因任,允当斯位。

  【释文】《人卒》尊忽反。

  【四】【注】以德为原,无物不得。得者自得,故得而不谢,所以成天也。

  【疏】原,本也。夫君主人物,必须以德为宗;物各自得,故全成自然之性。

  【释文】《君原》原,本也。

  【五】【注】任自然之运动。

  【疏】玄,远也。古之君,谓三皇已前帝王也。言玄古圣君,无为而治天下也,盖何为哉!此引古证今,成天德之义也。

  【校】(一)赵谏议本已作止。

  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一】,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二】,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三】,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四】。故通于天地者,德也【五】;行于万物者,道也(一)【六】;上治人者,事也【七】;能有所艺者,技也【八】。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九】。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一0】,渊静而百姓定【一一】。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一二】。无心得而鬼神服【一三】。”

  【一】【注】无为者,自然为君,非邪也。

  【疏】以虚通之理,观应物之数,而无为因任之君,不用邪僻之言者,故理当于正道。◎家世父曰:言者,名也。正其君之名,天下自然听命焉。故曰名之必可言也,一衷诸道而已矣。  【释文】《非邪也》似嗟反。本又作为。

  【二】【注】各当其分,则无为位上,有为位下也。

  【疏】夫君道无为,而臣道有事,尊卑劳逸,理固不同。譬如首自居上,足自居下,用道观察,分义分明。

  【三】【注】官各当其所能则治矣。  【疏】夫官有高卑,能有优劣,能受职则物无私得,是故天下之官治也。  【四】【注】无为也,则天下各以其无为应之。

  【疏】夫大道生物,性情不同,率己所以,悉皆备足,或走或飞,咸应其用,不知所以,岂复措心!故以理遍观,则庶物之应备。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一】。无为为之之谓天【二】,无为言之之谓德【三】,爱人利物之谓仁【四】,不同同之之谓大【五】,行不崖异之谓宽【六】,有万不同之谓富【七】。故执德之谓纪【八】,德成之谓立【九】,循于道之谓备【一0】,不以物挫志之谓完【一一】。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一二】,沛乎其为万物逝也【一三】。若然者,藏金于山,藏(一)珠于渊【一四】,不利货财【一五】,不近贵富【一六】;不乐寿,不哀夭【一七】:不荣通,不丑穷【一八】;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一九】,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二0】。显则明【二一】,万物一府,死生同状【二二】。”

  【一】【注】有心则累其自然,故当刳而去之。

  【疏】夫子者,老子也。庄子师老君,故曰夫子也。刳,去也,洒也。虚通之道,包罗无外,二仪待之以覆载,万物得之以化生,何莫由斯,最为物本。叹洋洋之美大,以勖当世之君王,可不法道之无为,洗去有心之累者邪!

  【释文】《夫子》司马云:庄子也。一云:老子也。此两夫子曰,元嘉本皆为别章,崔本亦尔。《覆载》芳富反。《洋洋》音洋,又音详。《不刳》口吴反,又口侯反。崔本作轩,云:宽悦之貌。《而去》起吕反。

  【二】【注】不为此为,而此为自为,乃天道。

  【疏】无为为之,率性而动也。天机自张,故谓之天。此不为为也。  【三】【注】不为此言,而此言自言,乃真德。

  【疏】寂然无说而应答无方,譬县镜高堂,物来斯照,语默不殊,故谓之德也。此不言而言者也。

  【四】【注】此任其性命之情也。

  【疏】慈若云行,爱如雨施,心无偏执,德泽弘普,措其性命,故谓之仁也。

  【五】【注】万物万形,各止其分,不引彼以同我,乃成大耳。

  【疏】夫刻雕众形,而性情各异,率其素分,佥合自然,任而不割,故谓之大也。

  【六】【注】玄同彼我,则万物自容,故有余。

  【疏】夫韬光晦迹,而混俗扬波,若树德不异于人,立行岂殊于物!而心无崖际,若万顷之波,林薮苍生,可谓宽容矣。

  【七】【注】我无不同,故能独有斯万。

  【疏】位居九五,威夸万乘,任庶物之不同,顺苍生之为异,而群性咸得,故能富有天下也。

  【八】【注】德者,人之纲要。

  【疏】能持已前之德行者,可谓群物之纲纪也。

  【九】【注】非德而成者,不可谓立。  【疏】德行既成,方可立功而济物也。  【一0】【注】夫道非偏物也。

  【疏】循,顺也。能顺于虚通,德行方足。  【释文】《循》音旬,或作修。

  【一一】【注】内自得也。

  【疏】挫,屈也。一毁誉,混荣辱,不以世物屈节,其德完全。

  【释文】《挫》作卧反。

  【一二】【注】心大,故事无不容也。

  【疏】韬,包容也。君子贤人,肆于已前十事,则能包容物务,心性宽大也。

  【释文】《韬》吐刀反。广雅云:藏也。◎俞樾曰:郭注未得事字之义。事心,犹立心也,言其立心之大也。礼记郊特牲篇郑注曰:事,犹立也。释名曰:事,倳也;倳,立也。并其证也。如郭注,则是心足以容事而非事心矣。吕氏春秋论人篇,事心乎自然之涂,亦以事心连文,义与此同,足证郭注之误。

  【一三】【注】德泽滂沛,任万物之自往也。  【疏】逝,往也。心性宽闲,德泽滂沛,故为群生之所归往也。  【释文】《沛》普贝反。字林云:流也。《物逝》崔本逝作启,云:开也。《滂沛》普旁反。

  【一四】【注】不贵难得之物。  【疏】若如前行,便是无为,既不羡于荣华,故不贵于宝货。是以珠生于水,不索故藏之于渊;金出于山,不求故韬之于岳也。

  【一五】【注】乃能忘我,况货财乎!

  【疏】虽得珠玉,尚不贪以资身;常用货财,岂复将为利也!

  【一六】【注】自来寄耳,心常去之远也。

  【疏】寄去寄来,不哀不乐,故外疏远乎轩冕,内不近乎富贵也。  【释文】《不近》附近之近。  【一七】【注】所谓县解。

  【疏】假令寿年延永,不以为乐,性命夭促,不以为哀。  【释文】《不乐》音洛。《县解》上音玄,下音蟹。  【一八】【注】忘寿夭于胸中,况穷通之间哉!

  【疏】富贵荣达,不以为荣华;贫贱窒塞,不以为丑辱。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