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集释》·庄子集释卷二中

内篇人间世第四【一】

  【一】【注】与人群者,不得离人。然人间之变故,世世异宜,唯无心而不自用者,为能随变所适而不荷其累也。  【释文】《人间世》此人间见事,世所常行者也。◎庆藩案〔文选〕潘安仁秋兴赋注引司马云:言处人间之宜,居乱世之理,与人群者不得离人。然人间之事故,与世异宜,唯无心而不自用者,为能唯变所适而何足累。释文阙。《离人》力智反。《不荷》胡我反,又音河。《其累》力伪反。

  颜回见仲尼,请行【一】。

  【一】【疏】姓颜,名回,字子渊,鲁人也;孔子三千门人之中,总四科入室弟子也。仲尼者,姓孔,名丘,字仲尼,亦鲁人,殷汤之后,生衰周之世,有圣德,即颜回之师也。其根由事迹,遍在儒史,今既解释庄子,意在玄虚,故不复委碎载之耳。然人间事绪,纠纷实难,接物利他,理在不易,故寄颜孔以显化导之方,托此圣贤以明心斋之术也。孔圣颜贤耳。  【释文】《颜回》孔子弟子,姓颜,名回,字子渊,鲁人也。

  曰:“奚之【一】?”

  【一】【疏】奚,何也。〔之〕,适也。质问颜回欲往何处耳。

  曰:“将之卫【一】。”  【一】【疏】卫,即殷纣之都,又是康叔之封,今汲郡卫州是也。此则颜答孔问欲行之所也。  曰:“奚为焉【一】?”

  【一】【疏】欲往卫国,何所云为?重责颜生行李意谓矣。

  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一】;轻用其国【二】,而不见其过【三】;轻用民死【四】,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五】,民其无如矣【六】。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一),庶几其国有瘳乎!【七】”  【一】【注】不与民同欲也。

  【疏】卫君,即灵公之子蒯瞶也,荒淫昏乱,纵情无道。其年少壮而威猛可畏,独行凶暴而不顺物心。颜子述己所闻以答尼父。

  【释文】《卫君》司马云:卫庄公蒯瞶也。案左传,卫庄公以鲁哀十五年冬始入国,时颜回已死,不得为庄公,盖是出公辄也。《其行》下孟反。《独》崔云:自专也。向云:与人异也。郭云:不与人同欲。  【二】【注】夫君人者,动必乘人,一怒则伏尸流血,一喜则轩冕塞路。故君人者之用国,不可轻之也。

  【疏】夫民为邦本,本固则邦宁。不能爱重黎元,方欲轻蔑其用,欲不颠覆,其可得乎!  【三】【注】莫敢谏也。

  【疏】强足以距谏,辨足以饰非,故百姓惶惧而吞声,有过而无敢谏者也。

  【四】【注】轻用之于死地。

  【疏】不凝动静,泰然自安,乃轻用国民,投诸死地也。  【五】【注】举国而输之死地,不可称数,视之若草芥也。  【疏】蕉,草芥也。或征战屡兴,或赋税烦重,而死者其数极多。语其多少,以国为量,若举为数,造次难悉。纵恣一身,不恤百姓,视于国民,如薮泽之中草芥者也。

  【释文】《国量》音亮。李力章反。《若蕉》似遥反。徐在尧反。向云:草芥也。崔云:芟刈也,其泽如见芟夷,言野无青草。◎卢文弨曰:蕉亦同樵,故可训芟夷。◎家世父曰:蕉与焦通。风俗通,水草交厝,名之为泽。若焦者,水竭草枯,如火●然,即诗如惔如焚之意。左传成九年,虽有姬姜,无弃蕉萃,班固宾戏,朝而荣华,夕而焦瘁。蕉焦字通。博雅:蕉,黑也,亦通焦。陆氏音义引向云艹芥也,崔云芟刈也,并误。《称数》所主反。

  【六】【注】无所依归。

  【疏】君上无道,臣子饥荒,非但无可柰何,亦乃无所归往也。

  【七】【疏】庶,冀也。几,近也。瘳,愈也。治邦宁谧,不假匡扶;乱国孤危,应须规谏。颜生今将化卫,是以述昔所闻,思其禀受法言,冀其近于善道。譬彼医门,多能救疾,方兹贤士,必能拯难,荒淫之疾,庶其瘳愈者也。  【释文】《治国》直吏反。《医门》于其反。《思其则》绝句。崔李云:则,法也。《有瘳》丑由反。李云:愈也。

  【校】(一)阙误引江南李氏本其下有所行二字,则字属下句。

  仲尼曰:“嘻!若殆(一)往而刑耳【一】!

  【一】【注】其道不足以救彼患。

  【疏】嘻,怪笑声也。若,汝也。殆,近也。孔子哂其术浅,未足化他,汝若往于卫,必遭刑戮者也。

  【释文】《嘻》音熙,又于其反。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殆在而字下。

  夫道不欲杂【一】,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二】。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三】。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四】!

  【一】【注】宜正得其人。

  【二】【注】若夫不得其人。则虽百医守病,适足致疑而不能一愈也。

  【疏】夫灵通之道,唯在纯粹。必其喧杂则事绪繁多,事多则中心扰乱,心中扰乱则忧患斯起。药病既乖,彼此俱困,己尚不立,焉能救物哉!

  【三】【注】有其具,然后可以接物也。

  【疏】诸,于也。存,立也。古昔至德之人,虚怀而游世间,必先安立己道,然后拯救他人,未有己身不存而能接物者也。援引古人,以为鉴诫。

  【四】【注】不虚心以应物,而役思以犯难,故知其所存于己者未定也。夫唯外其知以养真,寄妙当于群才,功名归物而患虑远身,然后可以至于暴人之所行也。  【疏】夫唯虚心以应务,忘智以养真,寄当于群才,归功于万物者,方可处涉人间,逗机行化也。今颜回存立己身,犹未安定,是非喜怒,勃战胸中,有何(庸)〔容〕暇,辄至于卫,欲谏暴君!此行未可也。

  【释文】《役思》息嗣反。《远身》于万反。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一】名也者,相(札)〔轧〕(一)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二】。

  【一】【注】德之所以流荡者,矜名故也;知之所以横出者,争善故也。虽复桀跖,其所矜惜,无非名善也。

  【疏】汝颇知德荡智出所由乎哉?夫德之所以流荡丧真,为矜名故也;智之所以横出逾分者,争善故也。夫唯善恶两忘,名实双遣者,故能(万)〔至〕(二)德不荡,至智不出者也。  【释文】《而知》音智。下及注同。《所为》于伪反。《争善》此及下争名二字依字读。《虽复》扶又反。下皆同。《桀跖》之石反。桀,夏王也。跖,盗跖也。

  【二】【注】夫名智者,世之所用也。而名起则相(札)〔轧〕,智用则争兴,故遗名知而后行可尽也。

  【疏】札,伤也。夫矜名则更相毁损,显智则争竞路兴。故二者并凶祸之器,(尽)不可〔尽〕(三)行于世。

  【释文】《相札》徐于八反,又侧列反。李云:折也。崔云:夭也。亦作轧。崔又云:或作礼,相宾礼也。◎卢文弨曰:今本作轧。◎庆藩案相札,犹言相甲也。广雅:札,甲也;今本札讹作礼。又:车搹,焦札也;太平御览引作鵻礼,钞本引作鹪礼。古礼字作?,与札相似,札讹为?,后人又改为礼耳。(今本广雅作鹪?,亦札之讹。)崔撰札或作礼,亦沿札?形似而误。(淮南说林篇鸟力胜日而服于●礼,礼亦为札之讹。)

  【校】(一)轧字依赵谏议本及世德堂本改。卢校亦作轧。(二)覆宋本作●,盖至之破体。(三)不可尽,依正文及注改。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一】。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一)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二】,命之曰灾人。灾人者,人必反灾之【三】,若殆为人灾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四】?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五】而目将荧之【六】,而色将平之【七】,口将营之【八】,容将形之【九】,心且成之【一0】。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一一】。顺始无穷【一二】,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一三】!

  【一】【疏】矼,确实也。假且道德纯厚,信行确实,芳名令闻,不与物争,而卫君素性顽愚,凶悖少鉴,既未达颜回之意气,岂识匡扶之心乎!  【释文】《信矼》徐古江反。崔音控。简文云:?实貌。

  【二】【注】夫投人夜光,鲜不按剑者,未达故也。今回之德信与其不争之名,彼所未达也,而强以仁义准绳于彼,彼将谓回欲毁人以自成也。是故至人不役志以经世,而虚心以应物,诚信着于天地,不争畅于万物,然后万物归怀,天地不逆,故德音发而天下响会,景行彰而六合俱应,而后始可以经寒暑,涉治乱,而不与逆鳞迕也。

  【疏】绳墨之言,即五德圣智也。回之德性,卫君未达,而强用仁义之术行于暴人之前,所述先王美言,必遭卫君憎恶,故不可也。

  【释文】《而强》其两反。注同。◎卢文弨曰:今本作强。书内并同,不重出。◎家世父曰:祭义结诸心形诸色而术省之,郑注:术当作述。术暴人之前,犹言述诸暴人之前。《人恶有》乌路反。下恶不肖及注同。崔本有作育,云:卖也。◎俞樾曰:释文恶音乌路反,非也。美恶相对为文,当读如本字。有者,育字之误。释文云,崔本作育,云卖也。说文贝部:●,●也,读若育。此育字即●之假字,经传每以鬻为之,鬻亦音育也。以人恶育其美,谓以人之恶鬻己之美也。《鲜不》息浅反。《涉治》直吏反。《迕》音误。

  【三】【注】适不信受,则谓与己争名而反害之。

  【疏】命,名也。卫侯不达汝心,谓汝灾害于己,既遭疑贰,必被反灾故也。

  【释文】《灾》音灾。下皆同。

  【四】【注】苟能悦贤恶愚,闻义而服,便为明君也。苟为明君,则不(若)〔苦〕(二)无贤臣,汝往亦不足复奇;如其不尔,往必受害。故以有心而往,无往而可;无心而应,其应自来,则无往而不可也。

  【疏】殆,近也。夫,叹也。汝若往卫,必近危亡,为暴人所灾害,深可叹也。且卫侯苟能悦爱贤人,憎恶不肖,故当朝多君子,屏黜小人,已有忠臣,何求于汝!汝至于彼,亦何异彼人!既与无异,去便无益。

  【释文】《灾夫》音扶。《不肖》音笑,徐苏叫反。似也。《恶用》音乌。

  【五】【注】汝唯有寂然不言耳,言则王公必乘人以君人之势而角其捷辩,以距谏饰非也。

  【疏】诏,言也。王公,卫侯也。汝若行卫,唯当默尔不言,若有箴规,必遭戮辱。且卫侯恃千乘之势,用五等之威,饰非距谏,斗其捷辩,汝既恐怖,何暇匡扶也!  【释文】《若唯》郭如字,一音唯癸反。《无诏》绝句。诏,告也,言也。崔本作詻,音?,云:逆击曰詻。《王公必将乘人》绝句。《而斗其捷》在接反。崔读若唯无詻王公绝句,必将乘人而斗绝句。捷作接,其接,引续也。

  【六】【注】其言辩捷,使人眼眩也。

  【疏】荧,眩也。卫侯虽荒淫暴虐,而甚俊辩聪明,加持人君之威,陵藉忠谏之士,故颜回心生惶怖,眼目眩惑者也。  【释文】《荧之》户扃反。向崔本作营,音荧。◎庆藩案营荧字,古通用,皆●之借字也。说文:●,惑也,从目,荧省声。玉篇:●,唯并胡亭二切。字或作荧,通作营,又通作荣。史记孔子世家匹夫而荧惑诸侯,荧,司马贞本作营。汉书吴王濞传、淮南王安传营惑,史记并作荧惑。否象传不可荣以禄,虞翻本荣作营,谓不可惑以禄也。汉书礼乐志(莹)〔营〕(三)乱富贵之耳目,汉纪(莹)〔营〕作荣。皆其证。《眼眩》玄遍反。

  【七】【注】不能复自异于彼也。

  【疏】纵有谏心,不敢显异,颜色靡顺,与彼和平。

  【八】【注】自救解不暇。  【疏】卫侯位望既高,威严可畏,颜生恐祸及己,忧惧百端,所以口舌自营,略无容暇。

  【九】【疏】形,见也。既惧灾害,故委顺面从,擎跽曲拳,形迹斯见也。  【释文】《容将形之》谓擎跽也。

  【一0】【注】乃且释己以从彼也。

  【疏】岂直外形从顺,亦乃内心和同,不能进善而更成彼恶故也。

  【一一】【注】适不能救,乃更足以成彼之威。

  【疏】以,用也。夫用火救火,猛燎更增;用水救水,波浪弥甚。故颜子之行,适足成卫侯之暴,不能匡劝,可谓益多也

  【一二】【注】寻常守故,未肯变也。

  【一三】【注】未信而谏,虽厚言为害。

  【疏】汝之忠厚之言,近不信用,则虽诚心献替,而必遭刑戮于暴虐君人之前矣。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术作衒。(二)苦字依世德堂本改。(三)营字依汉书改。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一】,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二】。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三】?名实者,圣人之(一)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四】!

  【一】【注】龙逢比干,居下而任上之忧,非其事者也。  【疏】谥法,贼民多杀曰桀,残义损善曰纣。姓关,字龙逢,夏桀之贤臣,尽诚而遭斩首。比干,殷纣之庶叔,忠谏而被割心。伛拊,犹爱养也。拂,逆戾也。此二子者,并古昔良佐,修饰其身,仗行忠节,以臣下之位,忧君上之民,臣有德而君无道,拂戾其君,咸遭戮辱。援古证今,足为龟镜。是知颜回化卫,理未可行也。

  【释文】《关龙逢》夏桀之贤臣。《王子比干》殷纣之叔父。《以下》遐嫁反。《伛》纡甫反。《拊》徐向音抚。李云:伛拊,谓怜爱之也。崔云:犹呕呴,谓养也。《拂其》符弗反。崔云:违也。又芳弗反。

  【二】【注】不欲令臣有胜君之名也。

  【疏】挤,坠也,陷也,毒也。夏桀殷纣,无道之君,自不揣量,犹贪令誉,故因贤臣之修饰,肆其鸩毒而陷之。意在争名逐利,遂至于此故也。

  【释文】《以挤》徐子计反,又子礼反。司马云:毒也。一云:陷也。方言云:灭也。简文云:排也。《是好》呼报反。《欲令》力呈反。

  【三】【注】夫暴君非徒求恣其欲,复乃求名,但所求者非其道耳。

  【疏】尧禹二君,已具前解。丛枝,胥敖,有扈,并是国名。有扈者,今雍州鄠县是也。宅无人曰虚,鬼无后曰厉。言此三国之君,悉皆无道,好起兵戈,征伐他国。岂唯贪求实利,亦乃规觅虚名,遂使境土丘虚,人民绝灭,身遭刑戮,宗庙颠殒。贪名求实,一至如斯,今古共知,汝独不闻也。

  【释文】《丛支》才公反。◎卢文弨曰:今本作枝。《有扈》音户。司马云:国名,在始平郡。案即今京兆鄠县也。《虚厉》如字,又音墟。李云:居宅无人曰虚,死而无后为厉。◎庆藩案虚厉即虚戾也。墨子鲁问篇是以国为虚戾,赵策齐为虚戾,均作戾。戾厉古音义通。诗小雅节南山篇降此大戾,大雅瞻卬篇戾作厉。小宛翰飞戾天,文选西都赋〔注〕引韩诗作厉。孟子滕文公篇狼戾,盐铁论未通篇作梁厉。皆其证。

  【四】【注】惜名贪欲之君,虽复尧禹,不能胜化也,故与众攻之,而汝乃欲空手而往,化之以道哉?

  【疏】夫庸人暴主,贪利求名,虽尧禹圣君,不能怀之以德,犹兴兵众,问罪夷凶。况颜子匹夫,空手行化,不然之理,亦在无疑故也。

  【校】(一)赵谏议本无之字。  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一】!”

  【一】【疏】尝,试也。汝之化道,虽复未弘,既欲请行,必有所以,试陈汝意,告语我来。

  【释文】《语我》鱼据反。下同。◎卢文弨曰:旧作鱼豫反,讹。今改正。

  颜回曰:“端而虚【一】,勉而一【二】,则可乎【三】?”

  【一】【注】正其形而虚其心也。

  【疏】端正其形,尽人臣之敬;虚豁心虑,竭匡谏之诚。既承高命,敢述所以耳。  【二】【注】言逊而不二也。

  【疏】勉厉身心,尽诚奉国,言行忠谨,纔无差二。

  【三】【疏】如前二术,可以行不?

  曰:“恶!恶可【一】!夫以阳为充孔扬【二】,采色不定【三】,常人之所不违【四】,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五】。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六】!将执而不化【七】,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八】!”

  【一】【注】言未可也。

  【疏】恶恶,犹于何也,于何而可,言未可也。  【释文】《恶恶》皆音乌,下同。

  【二】【注】言卫君亢阳之性充张于内而甚扬于外,强御之至也。

  【疏】阳,刚猛也。充,满也。孔,甚也。言卫君以刚猛之性满实内心,强暴之甚,彰扬外迹。

  【三】【注】喜怒无常。

  【疏】顺心则喜,违意则嗔,神采气色,曾无定准。

  【四】【注】莫之敢逆。

  【疏】为性暴虐,威猛寻常,谏士贤人,讵能逆迕!  【五】【注】夫顽强之甚,人以快(一)事感己,己陵藉而乃抑挫之,以求从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

  【疏】案,抑也。容与,犹放纵也。人以快善之事箴规感动,君乃因其忠谏而抑挫之,以求快乐纵容,遂其荒淫之意也。

  【释文】《挫之》子卧反。《从容》七容反。  【六】【注】言乃少多,无回降之胜也。

  【疏】卫侯无道,其来已久。日将渐渍之德,尚不能成,况乎鸿范圣明,如何可望也!

  【七】【注】故守其本意也。

  【疏】饰非暗主,不能从(人)谏如流,固执本心,谁肯变恶为善者也。

  【八】【注】外合而内不訾,即向之端虚而勉一耳,言此未足以化之。

  【疏】外形擎跽,以尽足恭,内心顺从,不敢訾毁。以此请行,行何利益,化卫之道,庸讵可乎!斯则斥前端虚之术未宜行用之矣。

  【释文】《不訾》向徐音紫。崔云:毁也。  【校】(一)赵谏议本快作使。

  “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一】。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二】?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三】。外曲者,与人之(一)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四】,是之谓与人为徒【五】。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六】。其言虽教,谪之实也【七】。古之有也,非吾有也【八】。若然者,虽直而不病【九】,是之谓与古为徒【一0】。若是则可乎【一一】?”   【一】【注】颜回更说此三条也。

  【疏】前陈二事,已被诋诃,今设三条,庶其允合。此标题目,下释其义,颜生述己以简宣尼是也。

  【释文】《而上》时掌反。下同。

  【二】【注】物无贵贱,得生一也。故善与不善,付之公当耳,一无所求于人也。

  【疏】此下释义。蕲,求也。言我内心质素诚直,共自然之理而为徒类。是知帝王与我,皆禀天然,故能忘贵贱于君臣,遗善恶于荣辱,复矜名以避恶,求善于他人乎?具此虚怀,庶其合理。

  【释文】《蕲乎》音祈。

  【三】【注】依乎天理,推己(性)〔信〕(二)命,若婴儿之直往也。

  【疏】然,如此也。童子,婴儿也。若如向说,推理直前,行比婴儿,故人谓之童子。结成前义,故是之谓与天为徒也。

  【四】【疏】夫外形委曲,随顺世间者,将人伦为徒类也。擎手跽足,磬折曲躬,俯仰拜伏者,人臣之礼也。而和同尘垢,污隆任物,人皆行此,我独不为邪!是以为人所为,故人无怨疾也。

  【释文】《擎》徐其惊反。《跽》徐其里反。说文云:长跪也。《曲拳》音权。《无疵》才斯反。

  【五】【注】外形委曲,随人事之所当为者也。  【疏】此结(成)〔前〕(三)也。  【六】【注】成于今而比于古也。

  【疏】忠谏之事,乃成于今,君臣之义,上比于古,故与古之忠臣比干等类,是其义也。

  【七】【注】虽是常教,实有讽责之旨。  【疏】谪,责也。所陈之言,虽是教迹,论其意旨,实有讽责之心也。

  【释文】《谪之》直革反。《讽责》非凤反。  【八】【疏】敻古以来,有此忠谏,非我今日独起箴规者也。

  【九】【注】寄直于古,故无以病我也。  【疏】若忠谏之道,自古有之,我今诚直,亦幸无忧累。

  【一0】【疏】此结前也。

  【一一】【疏】呈此三条,未知可不?

  【校】(一)赵谏议本无之字。(二)信字依赵谏议本改。(三)依下疏文改。

  仲尼曰:“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一】,虽固亦无罪。【二】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三】!犹师心者也【四】。”

  【一】【注】当理无二,而张三条以政之,与事不冥也。

  【疏】谍,条理也,当也。法苟当理,不俟多端,政设三条,大伤繁冗。于理不当,亦不安恬,故于何而可也。

  【释文】《大多》音泰,徐敕佐反。崔本作太。《不谍》徐徒协反,向吐颊反。李云:安也。崔云:间谍也。◎俞樾曰:政字绝句。大多政者,郭注所谓当理无二而张三条以政之也。法而不谍,四字为句。列御寇篇形谍成光,释文曰:谍,便僻也。此谍字义与彼同,谓有法度而不便僻也。李训安,崔训间谍,并失其义。  【二】【注】虽未弘大,亦且不见咎责。

  【疏】设此三条,虽复固陋,既未行李,亦幸无咎责者也。

  【三】【注】罪则无矣,化则未也。  【疏】胡,何也。颜回化卫,止有是法,纔可独善,未及济时,故何可以及化也。又解:若止而勿行,于理便是,如其适卫,必自遭殆也。

  【四】【注】挟三术以适彼,非无心而付之天下也。  【疏】夫圣人虚己,应时无心,譬彼明镜,方兹虚谷。今颜回预作言教,方思虑可不,既非忘淡薄,故知师其有心也。

  【释文】《挟三》户牒反。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一】。”

  【一】【疏】颜生三术,一朝顿尽,化卫之道,进趣无方,更请圣师,庶闻妙法。

  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一)而为之,其易邪【一】?易之者,?天不宜【二】。”  【一】【注】夫有其心而为之(二)者,诚未易也。

  【疏】颜回殷勤致请,尼父为说心斋。但能虚忘,吾当告汝,必有其心为作,便乖心斋之妙。故有心而索玄道,诚未易者也。

  【释文】《曰齐》本亦作斋,同,侧皆反。下同。◎卢文弨曰:今本作斋。《其易》以豉反。后皆同。向崔云:轻易也。  【二】【注】以有为为易,未见其宜也。  【疏】尔雅云,夏曰皓天。言其气皓汗也。以有为之心而行道为易者,?天之下,不见其宜。言不宜以有为心斋也。

  【释文】《?天》徐胡老反。向云:?天,自然也。◎卢文弨曰:旧本皞从白,今从注本从日。

  【校】(一)心字依阙误引张君房本及注文补。(二)赵谏议本无之字。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一】?”

  【一】【疏】茹,食也。荤,辛菜也。斋,齐也,谓心迹俱不染尘境也。颜子家贫,儒史具悉,无酒可饮,无荤可茹,箪瓢蔬素,已经数月,请若此得为斋不。  【释文】《不茹》徐音汝,食也。《荤》徐许云反。《数月》色主反。

  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一】。”

  【一】【疏】尼父答言,此是祭祀神君献宗庙,俗中致斋之法,非所谓心斋者也。

  回曰:“敢问心斋【一】。”

  【一】【疏】向说家贫,事当祭祀。心斋之术,请示其方。

  仲尼曰:“若一志【一】,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二】,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三】!听止于耳【四】,心止于符【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六】。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七】。”

  【一】【注】去异端而任独(者)也(乎)(一)。

  【疏】志一汝心,无复异端,凝寂虚忘,冥符独化。此下答于颜子,广示心斋之术者也。

  【释文】《去异》起吕反。下同。  【二】【疏】耳根虚寂,不凝宫商,反听无声,凝神心符。

  【三】【疏】心有知觉,犹起攀缘;气无情虑,虚柔任物。故去彼知觉,取此虚柔,遣之又遣,渐阶玄妙也乎!

  【四】【疏】不着声尘,止于听。此释无听之以耳也。

  【五】【疏】符,合也。心起缘虑,必与境合,庶令凝寂,不复与境相符。此释无听之以心者也。

  【六】【注】(遣)〔遗〕(二)耳目,去心意,而符气性之自得,此虚以待物者也。

  【疏】如气柔弱虚空,其心寂泊忘怀,方能应物。此解而听之以气也。◎俞樾曰:上文云,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此文听止于耳,当作耳止于听,传写误倒也,乃申说无听之以耳之义。言耳之为用止于听而已,故无听之以耳也。心止于符,乃申说无听之以心之义。言心之用止于符而已,故无听之以心也。符之言合也,言与物合也,与物合,则非虚而待物之谓矣。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乃申说气字,明当听之以气也。郭注曰遗耳目去心意等语,误以符气二字连读,不特失其义,且不成句矣。

  【七】【注】虚其心则至道集于怀也。  【疏】唯此真道,集在虚心。故如虚心者,心斋妙道也。

  【校】(一)者乎二字依世德堂本删。(二)遗字依世德堂本及诸子平议改。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一】;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二】;可谓虚乎?”  【一】【注】未始使心斋,故有其身。

  【疏】未禀心斋之教,犹怀封滞之心,既不能隳体以忘身,尚谓颜回之实有也。

  【释文】《未始得使》绝句。崔读至实字绝句。

  【二】【注】既得心斋之使,则无其身。

  【疏】既得夫子之教,使其人以虚斋,遂能物我洞忘,未尝〔回〕之可有也。

  夫子曰:“尽矣【一】。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二】入则鸣,不入则止【三】。无门无毒【四】,一宅而寓于不得已【五】,则几矣【六】。

  【一】【疏】夫子向说心斋之妙,妙尽于斯。  【二】【注】放心自得之场,当于实而止。

  【疏】夫子语颜生化卫之要,慎莫据其枢要,且复游入蕃傍,亦宜晦迹消声,不可以名智感物。樊,蕃也。

  【三】【注】譬之宫商,应而无心,故曰鸣也。夫无心而应者,任彼耳,不强应也。

  【疏】若已道狎卫侯,则可鸣声匡救;如其谏不入耳,则宜缄口忘言。强显忠贞,必遭祸害。

  【释文】《不强》其丈反。  【四】【注】使物自若,无门者也;付天下之自安,无毒者也。毒,治也。  【疏】毒,治也。如水如镜,应感虚怀,己不预作也。

  【释文】《无毒》如字,治也。崔本作每,云:贪也。◎家世父曰:说文:毒,厚也。老子:亭之毒之。无门者,入焉不测其方;无毒者,游焉不泥其迹。应乎自然之符,斯能入游其藩而无感其名。◎李桢曰:门毒对文,毒与门不同类。说文:毒,厚也。害人之艹,往往而生,义亦不合。毒乃壔之假借。许壔下云:保也,亦曰高土也,读若毒。与此注自安义合。张行孚说文发疑曰:壔者,累土为台以传信,即吕氏春秋所谓为高保祷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是也。祷当为壔之讹。壔是保卫之所,故借其义为保卫。易经、庄、老三毒字,正是此义,(老子亭之毒之,周易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毒字并是假借。)广雅所以有毒安也一训。按(捣)〔壔〕为毒本字,正与门同类,所以门毒对文。读都皓切,音之转也。

  【五】【注】不得已者,理之必然者也,体至一之宅而会乎必然之符者也。

  【疏】宅,居处也。处心至一之道,不得止而应之,机感冥会,非预谋也。

  【释文】《而寓》崔本作如愚。

  【六】【注】理尽于斯。

  【疏】几,尽也。应物理尽于斯也。

  绝迹易,无行地难【一】。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二】。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三】。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四】,吉祥止止【五】。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六】。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七】!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八】!”

  【一】【注】不行则易,欲行而不践地,不可能也;无为则易,欲为而不伤性,不可得也。

  【疏】夫端居绝迹,理在不难;行不践地,故当不易。亦犹无为虚寂,应感则易;有为思虑,涉物则难。其理必然,故举斯譬矣。

  【释文】《绝迹易无》绝句。向崔皆以无字属下句。◎卢文弨曰:此读谬甚,何不依注?

  【二】【注】视听之所得者粗,故易欺也;至于自然之报细,故难伪也。则失真少者,不全亦少;失真多者,不全亦多;失得之报,未有不当其分者也。而欲违天为伪,不亦难乎!

  【疏】夫人情驱使,其法粗浅,(而)所以易欺;天然驭用,斯理微细,是故难矫。故知人间涉物,必须率性任真也。

  【释文】《者粗》音?。  【三】【注】言必有其具,乃能其事,今无至虚之宅,无由有化物之实也。

  【疏】夫鸟无六翮,必不可以抟空;人无二知,亦未能以接物也。

  【释文】《有知知者》上音智,下如字。下句同。

  【四】【注】夫视有若无,虚室者也。虚室(一)而纯白独生矣。

  【疏】瞻,观照也。彼,前境也。阕,空也。观察万有,悉皆空寂,故能虚其心室,乃照真源,而智惠明白,随用而生。白,道也。

  【释文】《阕者》徐苦穴反。司马云:空也。《虚室生白》崔云:白者,日光所照也。司马云: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

  【五】【注】夫吉祥之所集者,至虚至静也。

  【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止者,凝静之智。言吉祥善福,止在凝静之心,亦能致吉祥之善应也。◎俞樾曰:止止连文,于义无取。淮南子俶真篇作虚室生白,吉祥止也,疑此文下止字亦也字之误。唐卢重元注列子天瑞篇曰,虚室生白,吉祥止耳,亦可证止止连文之误。

  【六】【注】若夫不止于当,不会于极,此为以应坐之日而驰骛不息也。故外敌未至而内已困矣,岂能化物哉!

  【疏】苟不能形同槁木,心若死灰,则虽容仪端拱,而精神驰骛,(不)〔可〕谓形坐而心驰者也。

  【七】【注】夫使耳目闭而自然得者,心知之用外矣。故将任性直通,无往不冥,尚无幽昧之责,而况人间之累乎!  【疏】徇,使也。夫能令根窍内通,不缘于物境,精神安静,(志)〔忘〕外于心知者,斯则外遣于形,内忘于智,则隳体黜聪,虚怀任物,鬼神冥附而舍止,不亦当乎!人伦钻仰而归依,固其宜矣。故外篇云无鬼责无人非也。

  【释文】《夫徇》辞俊反。徐辞伦反。李云:使也。《心知》音智,注同。

  【八】【注】言物无贵贱,未有不由心知耳目以自通者也。故世之所谓知者,岂欲知而知哉?所谓见者,岂为(二)见而见哉?若夫知见可以欲(而)为〔而〕(三)得者,则欲贤可以得贤,为圣可以得圣乎?固不可矣。而世不知知之自知,因欲为知以知之;不见见之自见,因欲为见以见之;不知生之自生,又将为生以生之。故见目而求离朱之明,见耳而责师旷之聪,故心神奔驰于内,耳目竭丧于外,处身不适而与物不冥矣。不冥矣,而能合乎人间之变,应乎世世之节者,未之有也。

  【疏】是,指斥之名也,此近指以前心斋等法,能造化万物,孕育苍生也。伏牛乘马,号曰伏戏,姓风,即太昊。几蘧者,三皇已前无文字之君也。言此心斋之道,夏禹虞舜以为应物纲纽,伏戏几蘧行之以终其身,而况世间凡鄙疏散之人,轨辙此道而欲化物。

  【释文】《所纽》徐女酒反。崔云:系而行之曰纽。简文云:纽,本也。《伏戏》本又作羲,亦作牺,同。许宜反。即大●,三皇之始也。《几蘧》其居反。向云:古之帝王也。李云:上古帝王。《散焉》悉旦反。李云:放也。崔云:德不及圣王为散。《之聪》一本作听。《竭丧》息浪反。

  【校】(一)虚室二字赵谏议本互易。(二)为字世德堂本作谓,赵本亦作为。(三)为而依世德堂本互易。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一】,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二】。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三】。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一)【四】。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五】;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六】。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七】。’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八】。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九】!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一0】,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一一】!”

  【一】【注】重其使,欲有所求也。

  【疏】楚庄王之玄孙尹成子,名诸梁,字子高,食采于叶,僭号称公。王者,春秋实为楚子,而僭称王。齐,即姜姓太公之裔。其先禹之四岳,或封于吕,故谓太公为吕望。周武王封太公于营丘,是为齐国。齐楚二国,结好往来,玉帛使乎,相继不绝,或急难而求救,或问罪而请兵,情事不轻,委寄甚重,是故诸梁忧虑,询道仲尼也。

  【释文】《叶公》音摄。《子高》楚大夫,为叶县尹,僭称公,姓沉,名诸梁,字子高。《将使》所吏反。注及下待使同。

  【二】【注】恐直空报其敬,而不肯急应其求也。

  【疏】齐侯迹尔往来,心无真实,至于迎待楚使,甚自殷勤,所请事情,未达依允。奉命既重,预有此忧。

  【三】【疏】匹夫鄙志,尚不可动,况夫五等,如何可动!以此而量,甚为忧栗之也。

  【释文】《栗之》音栗。李云:惧也。  【四】【注】夫事无大小,少有不言以成为欢者耳。此仲尼之所曾告诸梁者也。

  【疏】子者,仲尼。寡之言少。夫经营事绪,抑乃多端。虽复大小不同,而莫不以成遂为欢适也。故诸梁引前所禀,用发后机也。

  【释文】《常语》鱼据反。下同。◎卢文弨曰:今本书常作尝。

  【五】【注】夫以成为欢者,不成则怒矣。此楚王之所不能免也。  【疏】情若乖阻,事不成遂,则有人伦之道,刑罚之忧。

  【六】【注】人患虽去,然喜惧战于胸中,固已结冰?于五藏矣。

  【疏】喜则阳舒,忧则阴惨。事既成遂,中情允惬,变昔日之忧为今时之喜。喜惧交集于一心,阴阳勃战于五藏,冰?聚结,非患如何?故下文云。

  【释文】《藏矣》才浪反。

  【七】【注】成败若任之于彼而莫足以患心者,唯有德者乎!

  【疏】安得丧于灵府,任成败于前涂,不以忧喜累心者,其唯盛德焉!

  【八】【注】对火而不思凉,明其所馔俭薄也。

  【疏】臧,善也。清,凉也。承命严重,心怀怖惧,执用粗餐,不暇精膳。所馔既其俭薄,爨人不欲思凉,燃火不多,无热可避之也。

  【释文】《执》众家本并然。简文作热。《粗》音麤,又才古反。《而不臧》作郎反,善也。绝句。一音才郎反,句至爨字。《爨》七乱反。《无欲清》七性反,字宜从?。从?者,假借也。凊,凉也。《之人》言爨火为食而不思清凉,明火微而食宜俭薄。《所馔》士恋反。

  【九】【注】所馔俭薄而内热饮冰者,诚忧事之难,非美食之为也。

  【疏】诸梁晨朝受诏,暮夕饮冰,足明怖惧忧愁,内心熏灼。询道情切,达照此怀也。

  【释文】《内热与》音余。下慎与同。向云:食美食者必内热。

  【一0】【注】事未成则唯恐不成耳。若果不成,则恐惧结于内而刑网罗于外也。

  【疏】夫情事未决,成败不知,而忧喜存怀,是阴阳之患也。事若乖舛,必不成遂,则有人臣之道,刑网斯及。有此二患,何处逃愆?

  【释文】《则恐惧》丘勇反。

  【一一】【疏】忝为人臣,滥充末使,位高德薄,不足任之。子既圣人,情兼利物,必有所以,幸来告示!

  【释文】《以任》而林反,一音而鸩反。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此句作寡有不道以成欢。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一】。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二】;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三】。是之谓大戒【四】。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五】;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六】;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柰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七】。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九】!  【一】【疏】戒,法也。寰宇之内,教法极多,要切而论,莫过二事。二事义旨,具列下文。

  【二】【注】自然结固,不可解也。

  【疏】夫孝子事亲,尽于爱敬。此之性命,出自天然,中心率由,故不可解。

  【三】【注】千人聚,不以一人为主,不乱则散。故多贤不可以多君,无贤不可以无君,此天人之道,必至之宜。

  【疏】夫君臣上下,理固必然。故忠臣事君,死成其节,此乃分义相投,非关天性。然六合虽宽,未有无君之国,若有罪责,亦何处逃愆!是以奉命即行,无劳进退。  【四】【注】若君可逃而亲可解,则不足戒也。

  【疏】结成以前君亲大戒义矣。  【五】【疏】夫孝子养亲,务在顺适,登仕求禄,不择高卑,所遇而安,方名至孝也。

  【六】【疏】夫礼亲事主,志尽忠贞,事无夷险,安之若命,岂得拣择利害,然后奉行!能如此者,是忠臣之盛美也。

  【七】【注】知不可柰何者命也而安之,则无哀无乐,何易施之有哉!故冥然以所遇为命而不施心于其间,泯然与至当为一而无休戚于其中,虽事凡人,犹无往而不适,而况于君亲哉!

  【疏】夫为道之士而自安其心智者,体违顺之不殊,达得丧之为一,故能涉哀乐之前境,不轻易施,知穷达之必然,岂人情之能制!是以安心顺命,不乖天理。自非至人玄德,孰能如兹也!

  【释文】《哀乐》音洛。注、下同。《施乎》如字。崔以豉反,云:移也。◎庆藩案施读为移,不易施,犹言不移易也。晏子春秋外篇君臣易施,荀子儒效篇哀虚之相施易之,汉书卫绾传人之所施易,施并读为移。正言之则为易施,倒言之则为施易也。(本王氏读书杂志。)

  【八】【注】事有必至,理固常通,故任之则事济,事济而身不存者,未之有也,又何用心于其身哉!

  【疏】夫臣子事于君父,必须致命尽情,有事即行,无容简择,忘身整务,固是其宜。苟不得止,应须任命也。

  【九】【注】理无不通,故当任所遇而直前耳。若乃信道不笃而悦恶存怀,不能与至当俱往而谋生虑死,吾未见能成其事者也。  【疏】既曰行人,无容悦恶,奉事君命,但当适齐,有何闲暇谋生虑死也!

  【释文】《而恶》乌路反,下皆同。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一】,远则必忠之以言,【二】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三】。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四】。凡溢之类妄【五】,妄则其信之也莫【六】,莫则传言者殃【七】。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八】。’  【一】【注】近者得接,故以其信验亲相靡服也。  【释文】《复以》扶又反。下注同。

  【二】【注】遥以言传意也。

  【疏】凡交游邻近,则以信情靡顺;相去遥远,则以言表忠诚。此仲尼引己所闻劝戒诸梁也。

  【释文】《传意》丈专反。下文并注同。  【三】【注】夫喜怒之言,若过其实,传之者宜使两不失中,故未易也。  【疏】以言表意,或使人传,彼此相投,乍相喜怒。为此使乎,人间未易。

  【释文】《两怒》如字。注同。本又作怨。下同。《未易》以豉反。下文、注皆同。

  【四】【注】溢,过也。喜怒之言常过其当也。

  【疏】溢,过也,彼此两人,互相喜怒,若其顺情,则美恶之言必当过者也。

  【五】【注】嫌非彼言,似传者妄作。  【疏】类,似也。夫溢当之言,体非真实,听者既疑,似使人妄构也。

  【六】【注】莫然疑之也。

  【疏】莫,致疑貌也。既似传者妄作,遂生不信之心,莫然疑之也。

  【七】【注】就传过言,似于诞妄(一)。受者有疑,则传言者横以轻重为罪也。

  【疏】受者生疑,心怀不信,传语使乎,殃过斯及。

  【八】【注】虽闻临时之过言而勿传也,必称其常情而要其诚致,则近于全也。

  【疏】夫处涉人闲,为使实难,必须探察常情、必使宾主折中,不得传一时喜怒,致两言(虽)〔难〕窥。能如是者,近获全身。夫子引先圣之格言,为当来之轨辙也。

  【释文】《而要》一遥反。《则近》附近之近。

  【校】(一)赵谏议本作妄诞。

  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一】,常卒乎阴【二】,(大)〔泰〕(一)至则多奇巧【三】;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四】,常卒乎乱,【五】(大)〔泰〕至则多奇乐【六】。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七】。

  【一】【注】本共好戏。

  【释文】《共好》呼报反。

  【二】【注】欲胜情至,潜兴害彼者也(二)。

  【疏】阳,喜也。阴,怒也。夫较力相戏,非无机巧。初始戏谑,则情在喜欢;逮乎终卒,则心生忿怒,好胜之情,潜似相害。世闲喜怒,情变例然。此举斗力以譬之也。◎家世父曰:凡显见谓之阳,隐伏谓之阴。斗巧者必多阴谋,极其心思之用以求相胜也。  【三】【注】不复循理。

  【疏】忿怒之至,欲胜之甚,则情多奇谲,巧诈百端也。

  【释文】《大至》音泰,本亦作泰。徐敕佐反。下同。◎卢文弨曰:今本书作泰。《奇巧》如字,又苦孝反。

  【四】【注】尊卑有别,旅酬有次。

  【释文】《乎治》直吏反。《有别》彼列反。

  【五】【注】湛湎淫液也。

  【疏】治,理也。夫宾主献酬,自有伦理,(倒辨)〔侧弁〕(三)之后,无复尊卑,初正卒乱,物皆如此。举饮酒以为譬。  【释文】《湛》直林反,又答南反。《湎》面善反。《淫液》以只反。

  【六】【注】淫荒(四)纵横,无所不至。

  【疏】宴赏既酬,荒淫斯甚,当歌屡舞,无复节文,多方奇异,欢乐何极也。

  【七】【注】夫烦生于简,事起于微,此必至之势也。

  【疏】凡情常事,亦复如然。莫不始则诚信,终则鄙恶;初起简少,后必巨大。是以烦生于简,事起于微。此合喻也。◎俞樾曰:谅与鄙,文不相对。上文云,(使)〔始〕乎阳常卒乎阴,始乎治常卒乎乱,阴阳治乱皆相对,而谅鄙不相对。谅疑诸字之误。诸读为都。尔雅释地,宋有孟诸史记夏本纪作明都,是其例也。始乎都常卒乎鄙,都鄙正相对。因字通作诸,又误作谅,遂失其恉矣。淮南子诠言篇曰,故始于都者常大于鄙,即本庄子,可据以订正。彼文大字乃卒字之误,说见王氏念孙读书杂志。

  【校】(一)泰字依世德堂本及卢校改。(二)世德堂本无者也二字。(三)侧弁依刘文典补正本改。(四)世德堂本荒作流。  (夫)(一)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一】。〔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二】。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三】。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四】。克核大(二)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五】。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六】故法言曰:‘无迁令【七】,无劝成【八】,过度益也【九】。’迁令劝成殆事【一0】,美成在久【一一】,恶成不及改【一二】,可不慎与【一三】!且夫乘物以游心【一四】,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一五】。何作为报也【一六】!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一七】。”

  【一】【注】夫言者,风波也,故行之则实丧矣。

  【疏】夫水因风而起波,譬心因言而喜怒也。故因此风波之言而行喜怒者,则丧于实理者也。◎庆藩案波当读为播。郑注禹贡云:播,散也。波与播,古字通,言风播则易动也。风播与实丧对文,则不可作波浪训矣。(外物篇司马波臣注云波荡之臣,波荡即播荡也。)僖二十三年左传波及晋国,波亦当为播,谓播散及晋国也。(本王引之经义述闻。)禹贡荥波既猪,马郑王本并作(荧)〔荥〕播,索隐云是播溢之义。皆其证。

  【释文】《实丧》息浪反。注、下同。◎家世父曰:实丧,犹言得失。实者,有而存之;丧者,忽而忘之。佹得而佹失者,行之大患也,故曰危。郭象注,行之则实丧矣,遗风波而弗行则实不丧矣,恐误。  【二】【注】故遗风波而弗行,则实不丧矣。夫事得其实,则危可安而荡可定〔也〕(三)。

  【疏】风鼓水波,易为动荡,譬言丧实理,危殆不难也。

  【三】【注】夫忿怒之作,无他由也,常由巧言过实,偏辞失当耳。

  【疏】夫施设忿怒,更无所由,每为浮伪巧言偏辞谄佞之故也。

  【释文】《偏辞》音篇。崔本作谝,音辩。

  【四】【注】譬之野兽,蹴之穷地,音急情尽,则和声不至而气息不理,茀然暴怒,俱生●疵以相对之。  【疏】夫野兽困窘,(回)〔迫〕(四)之穷地,性命将死,鸣不择音,气息茀郁,心生疵疾,忽然暴怒,搏噬于人。此是起譬也。  【释文】《气息》并如字。向本作●器,云:●,马氏作息。器,气也。崔本作●●,云:喘息●不调也。又作荜字。◎庆藩案释文气一本作器。气器古通用,气正字,器借字也。大戴记文王官人篇其气宽以柔,周书气作器,是其证。《茀然》徐符弗反。郭敷末反。李音怫。崔音勃。《心厉》如字,李音赖。《蹴之》子六反。《●》疑卖反,又音诣。本又作疣,音尤。《疵》士卖反,又齐计反。上若作疣,此则才知反。◎卢文弨曰:盖读与睚眦同。

  【五】【注】夫宽以容物,物必归焉。克核太精,则鄙吝心生而不自觉也。故大人荡然放物于自得之场,不苦人之能,不竭人之欢,故四海之交可全矣。

  【疏】夫克切责核,逼迫太甚,则不善之心欻然自应,情事相感,物理自然。是知躁则失君,宽则得众也。

  【释文】《克核》幸格反。

  【六】【注】苟不自觉,安能知祸福之所齐诣也!

  【疏】夫急躁忤物,必拒之理,数自相召,不知所以。且当时以不肖应之,则谁知终后之祸者邪?

  【释文】《所齐》如字,又才计反。◎庆藩案文选鲍明远拟古诗注引司马云:谁知祸之所终者也(五)。

  【七】【注】传彼实也。

  【疏】承君令命,以实传之,不得以临时喜怒辄为迁改者也。

  【八】【注】任其自成。

  【疏】直陈君令,任彼事情,无劳劝奖,强令成就也。

  【九】【注】益则非任实者。

  【疏】安于天命,率性任情,无劳添益语言,过于本度也。

  【一0】【注】此事之危殆者。

  【疏】故改其君命,强劝彼(我)〔成〕(六),其于情事,大成危殆。  【一一】【注】美成者任其时化,譬之种植,不可一朝成。

  【疏】心之所美,率意而成,不由劝奖,故能长久。◎家世父曰:美者久于其道而后化成,一日之成,不足恃也,恶者一成而遂不及改。美恶几微之辨,而难易形焉。是以就美而去恶者,人之常情也,而势常不相及,有反施之而习而安焉者矣。注意似隔。

  【一二】【注】彼之所恶而劝强成之,则悔败寻至。

  【疏】心之所恶,强劝而成,不及多时,寻当改悔。

  【释文】《所恶》乌路反。《劝?》其丈反。下欲?同。

  【一三】【疏】处涉人世,衔命使乎,先圣法言,深宜戒慎。  【一四】【注】寄物以为意也。  【疏】夫独化之士,混迹人闲,乘有物以遨游,运虚心以顺世,则何殆之有哉!

  【一五】【注】任理之必然者,中庸之符全矣,斯接物之至者也。

  【疏】不得已者,理之必然也。寄必然之事,养中和之心,斯真理之造极,应物之至妙者乎!  【一六】【注】当任齐所报之实,何为为齐作意于其闲哉!  【疏】率己运命,推理而行,何须预生抑度,为齐作报(故)也。

  【释文】《为为》上如字,下于伪反。  【一七】【注】直为致命最易,而以喜怒施心,故难也。

  【疏】直致率情,任于天命,甚自简易,岂有难邪!此其难者,言不难。

  【校】(一)夫字依世德堂本移下。(二)世德堂本大作太。(三)也字依世德堂本补。(四)迫字依下疏文逼迫太甚改。(五)原误在疏文下,今改正。(六)成字依刘文典补正本改。

  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子【一】,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二】。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三】。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四】。若然者,吾柰之何【五】?”

  【一】【疏】姓颜,名阖,鲁之贤人也。大子,蒯瞶也。颜阖自鲁适卫,将欲为太子之师傅也。  【释文】《颜阖》胡腊反。向崔本作廅。鲁之贤人隐者。◎卢文弨曰:今本廅作盍。《卫灵公》左传云名元。《大子》音泰。司马云:蒯瞶也。  【二】【疏】姓蘧,名瑗,字伯玉,卫之贤大夫。蒯瞶禀天然之凶德,持杀戮以快心。既是卫国之人,故言有人于此。将为储君之傅,故询道于哲人。

  【释文】《蘧》其居反。《伯玉》名瑗,卫大夫。《天杀》如字,谓如天杀物也。徐所列反。  【三】【注】夫小人之性,引之轨制则憎己,纵其无度则乱邦。

  【疏】方,犹法。禀性凶顽,不履仁义。与之方法,而轨制憎己,所以危身;纵之无度,而荒淫颠蹶,所以亡国。

  【释文】《无方》李云:方,道也。

  【四】【注】不知民过之由己,故罪责于民而不自改。

  【疏】己之无道,曾不悛革,百姓有罪,诛戮极深。唯见黔首之?,不知过之由己。既知如风靡草,是知责在于君。

  【释文】《其知》音智。

  【五】【疏】然,犹如是。将柰之何,询道蘧瑗,故陈其所以。

  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也(一)哉【一】!形莫若就,心莫若和【二】。虽然,之二者有患【三】。就不欲入【四】,和不欲出【五】。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六】。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七】。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八】。

  【一】【注】反复与会,俱所以为正身。  【疏】戒,勖也。己身不可率耳。防慎储君,勿轻犯触,身履正道,随顺机宜。前叹其能问,后则示其方法也。

  【释文】《正女》音汝。下同。《反复》芳服反。

  【二】【注】形不乖迕,和而不同。

  【疏】身形从就,不乖君臣之礼。心智和顺,迹混而事济之也。

  【三】【疏】前之二条,略标方术。既未尽善,犹有其患累也。

  【四】【注】就者形顺,入者遂与同。

  【疏】郭注云,就者形顺,入者遂与同也。

  【五】【注】和者(以)义济,出者自显伐(也)(二)。

  【疏】心智和顺,方便接引,推功储君,不显己能,斯不出也。

  【六】【注】若遂与同,则是颠危而不扶持,与彼俱亡矣。故当(摸)〔模〕(三)格天地,但不立小异耳。

  【疏】颠,覆也。灭,绝也。崩,坏也。蹶,败也。形容从就,同入彼恶,则是颠危而不扶持,故致颠覆灭绝,崩蹶败坏,与彼俱亡也矣。

  【释文】《为蹶》徐其月反。郭音厥。李举卫反。《摸格》莫胡反。◎卢文弨曰:今本摸从木作模。  【七】【注】自显和之,且有含垢之声;济彼之名,彼将恶其胜己,妄生妖孽。故当闷然若晦,玄同光尘,然后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疏】变物为妖。孽,灾也。虽复和光同尘,而自显出己智,不能韬光晦迹,故有济彼之名。蒯瞶恶其胜己,谓其妄生妖孽,故以事而害之。◎家世父曰:和,始五味之相济,甘辛并用,混合无形。若表而出之,则非和矣。时其喜怒,因其缓急,以调伏其机,而不与为迎拒。有迎拒斯有出入,和不欲出,为无拒也。  【释文】《孽》彦列反。《将恶》乌路反。《闷然》音门。

  【八】【注】不小立圭角以逆其鳞也。

  【疏】町,畔也。畦,垺也。与,共也。入,会也。夫处世接物,其道实难。不可遂与和同,亦无容顿生乖忤。或同婴儿之愚鄙,且复无知;或类田野之无畦,略无界畔;纵奢侈之贪求,任凶猛之杀戮。然后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达斯趣者,方会无累之道也。  【释文】《婴儿》李云:喻无意也。崔云:喻骄游也。《无町》徒顶反。《畦》户圭反。李云:町畦,畔埒也。无畔埒,无威仪也。崔云:喻守节。《无崖》司马云:不顾法也。《无疵》似移反。病也。

  【校】(一)世德堂本无也字。(二)以字也字依赵谏议本及世德堂本删。(三)模字依世德堂本及卢校改。

  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一】。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二】。  【一】【注】夫螳蜋之怒臂,非不美也;以当车辙,顾非敌耳。今知之所无柰何而欲强当其任,即螳螂之怒臂也。

  【疏】螳螂,有斧虫也。夫螳螂鼓怒其臂以当轩车之辙,虽复自恃才能之美善,而必不胜举其职任。喻颜阖欲以己之才能以当储君之势,何异乎螳螂怒臂之当车辙也!  【释文】《不胜》音升。◎庆藩案御览九百四十六引司马云:非不有美才,顾不胜任耳。释文阙。

  【二】【注】积汝之才,伐汝之美,以犯此人,危殆之道。

  【疏】积,蕴蓄也。而,汝也。几,危也。既傅储君,应须戒慎,今乃蕴蓄才能,自矜汝美,犯触威势,必致危亡。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一】;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二】;时其饥饱,达其怒心【三】。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四】。

  【一】【注】恐其因有杀心而遂怒也。  【疏】汝颇知世有养虎之法乎?猪羊之类,不可生供猛兽,恐其因杀而生嗔怒也。◎家世父曰:几矣,言其怒视螳螂,几近之也。此不自量其才者也。虎之怒也,而可使驯,马之良也,而使缺衔毁首碎胸以怒,无他,勿与撄之而已。螳螂之撄车辙,奚所利而为之哉!

  【释文】《为其》于伪反。下同。

  【二】【注】方使虎自啮分之,则因用力而怒矣。

  【疏】汝颇知假令以死物投兽,犹须先为分决,若使虎自啮分,恐因用力而怒之也。

  【释文】《分之》如字。  【三】【注】知其所以怒而顺之。

  【疏】知饥饱之时,达喜怒之节,通于物理,岂复危亡!

  【四】【注】顺理则异类生爱,逆节则至亲交兵。

  【疏】夫顺则悦媚,虎狼可以驯狎;逆则杀害,至亲所以交兵。媚己之道既同,涉物之方无别也。◎家世父曰:达其怒心,自有作用。所谓顺者,非务徇其欲也,无使杀焉而不导之以为怒也,无使决焉而不纵之以为怒也。苟无撄其怒而已,其心常有所自达焉,则顺矣。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一】。适有?虻仆缘【二】,而拊之不时【三】,则缺衔毁首碎胸【四】。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五】!”

  【一】【注】矢溺至贱,而以宝器盛之,爱马之至者也。  【疏】蜄,大蛤也。爱马之屎,意在贵重。屎溺至贱,以大蜄盛之,情有所滞,遂至于是也。

  【释文】《盛矢》音成。下及注同。矢或作屎,同。《以蜄》徐市轸反,蛤类。《溺》奴吊反。

  【二】【注】仆仆然群着马。

  【释文】《?》音文。本或作●,同。《虻》孟庚反。《仆缘》普木反,徐敷木反。向云:仆仆然,?虻缘马稠穊之貌。崔音如字,云:仆御。◎王念孙曰:案向崔二说皆非也。仆之言附也,言?虻附缘于马体也。仆与附,声近而义同。大雅既醉篇景命有仆,毛传曰:仆,附也。郑笺曰:天之大命又附着于女。文选子虚赋注引广雅曰:仆,谓附着于人。(案今广雅无此语。广雅疑广仓之讹。)《群着》直略反。

  【三】【注】虽救其患,而掩马之不意。

  【释文】《而拊》李音抚,又音付,一音附。崔本作府,音附。

  【四】【注】掩其不备,故惊而至此。

  【疏】仆,聚也。拊,拍也。衔,勒也。适有?虻,群聚缘马,主既爱惜,卒然拊之,意在除害。不定时节,掩马不意,忽然惊骇,于是马缺衔勒,挽破辔头,人遭蹄蹋,毁首碎胸者也。  【五】【注】意至除患,率然拊之,以至毁碎,失其所以爱矣。故当世接物,逆顺之际,不可不慎也。

  【疏】亡,犹失也。意之所(在)〔至〕(一),在乎爱马,既以毁损,即失其所爱。人间涉物,其义亦然,机感参差,即遭祸害。拊马之喻,深宜慎之也。◎家世父曰:人与人相接而成世,而美恶生焉,从违判焉,顺逆形焉。如是而大患因之以生,谓人之不足与处也,而乌知己之不足与处人也!处己以无用,斯得之矣。德荡乎名,知出乎争,为此一篇之主脑。篇尾五段,去名与争,乃可出入于人间世。

  【释文】《率然》疏律反。本或作卒,七忽反。

  【校】(一)至字依正文及郭注改。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一】。其大蔽数千(一)牛,絜之百围【二】,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三】。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四】。

  【一】【疏】之,适也。曲辕,地名也。其道屈曲,犹如嵩山之西有轘辕之道,即斯类也。栎,木名也。社,土神也。祀封土曰社。社,吐也,言能吐生万物,故谓之社也。匠是工人之通称,石乃巧者之私名。其人自鲁适齐,涂经曲道,睹兹异木,拥肿不材。欲明处涉人间,必须以无用为用也。

  【释文】《曲辕》音袁。司马云:曲辕,曲道也。崔云:道名。《栎》力狄反。李云:木名,一云:梂也。◎卢文弨曰:梂,众本作采,讹。今从宋本正。

  【二】【疏】絜,约束也。栎社之树,特高常木,枝叶覆荫,蔽数千牛,以绳束之,围粗百尺。江南庄本多言其大蔽牛,无数千字,此本应错。且商丘之木,既结驷千乘,曲辕之树,岂蔽一牛?以此格量,数千之本是也。

  【释文】《蔽牛》必世反。李云:牛住其旁而不见。《絜》向徐户结反,徐又虎结反。约束也。◎庆藩案文选贾长沙过秦论注引司马云:絜,匝也。释文阙。《百围》李云:径尺为围,盖十丈也。

  【三】【疏】七尺曰仞。此树直竦崟岑七十余尺,然后挺生枝干,蔽日捎云。堪为船者,旁有数十木之大。盖其状如是也。  【释文】《十仞》小尔雅云:四尺曰仞。案七尺曰仞。崔本作千仞。或云:八尺曰仞。《旁十数》所具反。崔云:旁,旁枝也。◎俞樾曰:旁读为方,古字通用。尚书皋陶谟篇方施象刑惟明,新序节士篇方作旁,甫刑篇方告无辜于上,论衡变动篇方作旁,并其证也。在宥篇出入无旁,即出入无方,此本书假旁为方之证。诗正月篇民今方殆,郑笺云:方,且也。其可以为舟者方十数,言可以为舟者且十数也。释文引崔曰,旁,旁枝也,盖不知旁为方假字,故语词而误以为实义矣。

  【四】【疏】辍,止也。木大异常,看者甚众。唯有匠石知其不材,行涂直过,曾不留视也。

  【释文】《观者》。古奂反,又音官。《匠伯》伯,匠石字也。崔本亦作石。◎庆藩案文选何平叔景福殿赋注、王子渊洞箫赋注、嵇叔夜琴赋注、司马绍统赠山涛诗注、张景阳七命注,并引司马云:匠石,字伯。释文阙。《不辍》丁劣反。

  【校】(一)世德堂本无数千二字,与释文同,阙误引江南李氏及张君房本有。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一】?”

  【一】【疏】门人惊栎社之盛美,乃住立以视看。自负笈以从师,未见材有若此(怪)大也。〔怪〕匠之不顾,走及,遂以咨询。

  【释文】《厌》于艳反,又于瞻反。

  曰:“已矣,勿言之矣【一】!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二】,以为器则速毁【三】,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四】。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五】。”

  【一】【疏】已,止也。匠石知大木之不材,非世俗之所用,嫌弟子之辞费,诃令止而勿言也。

  【二】【疏】栎木体重,为船即沉;近土多败,为棺椁速折。疏散之树,终于天年,亦是不材之木,故致闲散也。

  【释文】《散木》悉但反,徐悉旦反。下同。《则速》如字。向崔本作数。向所禄反。下同。《腐》扶甫反。

  【三】【疏】人闲器物,贵在牢固。栎既疏脆,早毁何疑也!

  【四】【疏】樠,脂汗出也。蠹,木内虫也。为门户则液樠而脂出,为梁柱则蠹而不牢。

  【释文】《液》音亦。《樠》亡言反。向李莫干反。郭武半反。司马云:液,津液也。樠,谓脂出樠樠然也。崔云:黑液出也。◎李桢曰:广韵二十二元:樠,松心,又木名也。说文:樠,松心木。段注云:疑有夺误,当作松心也,一曰木名也。陆所据是说文古本。按松心有脂,液樠正取此义。谓脂出如松心也。此庄子字法之妙。疏与释文义俱不明。又广韵释●曰松脂,段云即樠为松脂之误。余疑●为樠之或体。《蠹》丁故反。

  【五】【注】不在可用之数,故曰散木。

  【疏】闲散疏脆,故不材之木,涉用无堪,所以免早夭。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一】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二】,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三】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四】,为予大用【五】。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六】?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柰何哉其相物也【七】?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八】!”

  【一】【注】凡可用之木为文木。

  【疏】恶乎,犹于何也。若,汝也。予,我也。可用之木为文木也。匠石归寝,栎社感梦,问于匠石:“汝将何物比并我哉?为当将我作不材散木邪?为当比予于有用文章之木邪?”

  【释文】《见梦》胡荐反。《女将》音汝。《恶乎》音乌。下同。

  【二】【疏】夫在树曰果,柤梨之类;在地曰蓏,瓜瓠之徒。汝岂比我于此之辈者耶?

  【释文】《柤》侧加反。《橘》均必反。《柚》由救反。徐以救反。《果蓏》徐力果反。

  【三】【注】物皆以自用伤。

  【疏】夫果蓏之类,其味堪食,子实既熟,即遭剥落,于是大枝折损,小枝发泄。此岂不为滋味能美,所以用苦其生!毁辱之言,即斯之谓。且春生秋落,乃尽天年;中涂打击,名为横夭。而有识无情,世俗人物,皆以有用伤夭其生,故此结言莫不如是。掊,打也。

  【释文】《泄》徐思列反。崔云:泄,泄同。◎俞樾曰:泄字之义,于此无取,殆非也。泄当读为抴。荀子非相篇接人则用抴,杨注:抴,牵引也。小枝抴,谓见牵引也。诗七月篇,取彼斧斨,以伐远扬,即此所云大枝折也。又曰,猗彼女桑,即此所云小枝抴也。郑笺云:女桑,少枝。少枝即小枝矣。猗乃掎之假字。说文手部:掎,偏引也,是与抴同义。《苦其》如字。崔本作枯。《掊》普口反。徐方垢反。

  【四】【注】数有?睨己者,唯今匠石明之耳。

  【释文】《几死》音祈,又音机。下同。《数有》音朔。《?》普系反。《睨》五系反。  【五】【注】积无用乃为济生之大用。

  【疏】不材无用,必获全生,栎社求之,其来久矣。而庸拙之匠,疑是文木,频去顾盼,欲见诛剪,惧夭斧斤,邻乎死地。今逢匠伯,鉴我不材,方得全生,为我大用。几,近也。  【六】【注】若有用,(必)〔久〕(一)见伐。

  【疏】向使我是文木而有材用,必遭剪截,夭折斧斤,岂得此长大而寿年乎!  【七】【疏】汝之与我,皆造化之一物也,与物岂能相知!柰何哉,假问之辞。

  【八】【注】以戏匠石。

  【疏】匠石以不材为散,栎社以材能为无用,故谓石为散人也。炫材能于世俗,故邻于夭折;我以疏散而无用,故得全生。汝是近死之散人,安知我是散木耶?托于梦中,以戏匠石也。

  【释文】《而几死之》绝句,向同。一读连下散人为句,崔同。

  【校】(一)久字依世德堂本改。

  匠石觉而诊其梦【一】。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二】?”

  【一】【疏】诊,占也。匠石既觉,思量睡中,占候其梦,说向弟子也。

  【释文】《觉》古孝反。《而诊》徐直信反。司马向云:诊,占梦也。◎王念孙曰:向秀司马彪并云,诊,占梦也。案下文皆匠石与弟子论栎社之事,无占梦之事。诊当读为畛。尔雅云:畛,告也。郭注引曲礼曰,畛于鬼神。畛与诊,古字通。此谓匠石觉而告其梦于弟子,非谓占梦也。  【二】【注】犹嫌其以为社自荣,不趣取于无用而已。

  【疏】栎木意趣,取于无用为用全其生者,则何为为社以自荣乎?门人未解,故起斯问也。

  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一】,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二】不为社者,且几有剪乎【三】!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四】,而以义(誉)〔喻〕(一)之,不亦远乎【五】!”  【一】【注】社自来寄耳,非此木求之为社也。

  【疏】若,汝也。彼,谓社也。汝但慎密,莫轻出言。彼社之神,自来寄托,非关此木(栎)〔乐〕为社也。  【二】【注】言此木乃以社为不知己而见辱病者也,岂荣之哉!

  【疏】诟,辱也。思此社神为不知我以无用为用,贵在全生,乃横来寄托,深见诟病,翻为羞耻,岂荣之哉!

  【释文】《诟》李云:呼豆反。徐音垢。《厉》如字。司马云:诟,辱也。厉,病也。

  【三】【注】(木)〔本〕(二)自以无用为用,则虽不为社,亦终不近于剪伐之害。

  【疏】本以疏散不材,故得全其生道,假令不为社树,岂近于剪伐之害乎!

  【释文】《且几》音机,或音祈。《剪乎》子浅反。崔本作前于。◎庆藩案乎,崔本作于,于即乎也。论语为政篇书云孝乎惟孝,皇侃本及汉石经并作于。吕览审应篇然则先王圣于,高注:于,乎也。皆其例。《不近》附近之近。下同。

  【四】【注】彼以无保为保,而众以有保为保。

  【疏】疏散之树,以无用保生,文木之徒,以才能折夭,所以为其异之者也。  【五】【注】利人长物,禁民为非,社之义也。夫无用者,泊然不为而群才自用,(自)用者各得其叙而不与焉,此(以)(三)无用之所以全生也。汝以社誉之,无缘近也乎!

  【疏】夫散木不材,禀之造物,赖其无用,所以全生。而社神寄托,以成诟厉,更以社义赞誉,失之弥远。  【释文】《义誉》音余。注同。◎卢文弨曰:今本书誉作喻。《长物》丁两反。《泊然》步各反。《不与》音余。

  【校】(一)喻字依世德堂本及卢校改。(二)本字依疏文及世德堂本改。(三)自字及以字依宋本删。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一)芘其所藾【一】。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二】!”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视〕(二)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三】;咶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四】。

  【一】【注】其枝所阴,可以隐芘千乘(者也)(三)。

  【疏】伯,长也。其道甚尊,堪为物长,故(为)〔谓〕之伯,即南郭子綦也。商丘,地名,在梁宋之域。驷马曰乘。藾,阴也。子綦于宋国之中,径于商丘之地,遇见大木,异于寻常,树木粗长,枝叶茂盛,垂阴布影,荫覆极多,连结车乘,可芘(驷)〔四〕千匹马也。  【释文】《南伯》李云,即南郭也。伯,长也。《商之丘》司马云:今梁国睢阳县是也。《千乘》绳证反。《隐》崔云:伤于热也。《将芘》本亦作庇。徐甫至反,又悲位反。崔本作比,云:芘也。《所藾》音赖。崔本作赖。向云:荫也,可以荫芘千乘也。李同。《所阴》于鸩反。  【二】【疏】子綦既睹此木,不识其名,疑有异能,故致斯大。  【三】【疏】轴解者,如车轴之转,谓转心木也。周身为棺,棺,完也。周棺为椁。夫梁栋须直,拳曲所以不堪;棺椁藉牢,解散所以不固也。  【释文】《异材夫》音符。《仰而》向崔本作从而。《则拳》本亦作卷,音权。《轴》直竹反。《解》李云:如衣轴之直解也。  【四】【疏】以舌咶叶,则唇口烂伤;用鼻嗅之,则醉闷不止。酲,酒病也。

  【释文】《咶》食纸反。《嗅》崔作?,许救反。◎卢文弨曰:旧作崔云?,云字讹,今改正。《狂酲》音呈。李云,狂如酲也。病酒曰酲。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隐将作将隐。(二)视字依世德堂本改。(三)也者二字依世德堂本删。

  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一】。嗟乎神人,以此不材【二】!

  【一】【疏】通体不材,可谓全生之大才;众(诸)〔谓〕无用,乃是济物之妙用;故能不夭斤斧而荫庇千乘也矣。

  【二】【注】夫王不材于百官,故百官御其事,而明者为之视,聪者为之听,知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扞。夫何为哉?玄默而已。而群材不失其当,则不材乃材之所至赖也。故天下乐推而不厌,乘(一)万物而无害也。

  【疏】夫至人神矣,阴阳所以不测;混迹人闲,和光所以不耀。故能深根固蒂,长生(之)久视,舟船庶物,荫覆黔黎。譬彼栎社,方兹异木,是以嗟叹神人〔之〕用,不材者,大材也。

  【释文】《为之》于伪反。下为之皆同。

  【校】(一)赵谏议本乘作臣。  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一】。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斩之【二】;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三】;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樿傍者斩之【四】。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五】。故解(以)之〔以〕(一)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六】。此皆巫祝以知之矣【七】,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八】。  【一】【疏】荆氏,地名也。宋国有荆氏之地,宜此楸柏桑之三木,悉皆端直,堪为材用。此略举文木有材所以夭折,对前散木无用所以全生也。

  【释文】《荆氏》司马云:地名也。一曰里名,《宜秋柏桑》崔云:荆氏之地,宜此三木。李云:三木,文木也。◎卢文弨曰:今本书秋作楸。

  【二】【疏】两手曰拱,一手曰把。狙猴,狝猴也。杙,橛也,亦杆也。拱把之木,其材非大,适可斩为杆橛,以击扞狝猴也。

  【释文】《拱》恭勇反。《把》百雅反。徐甫雅反。司马云:两手曰拱,一手曰把。《而上》时掌反。《狙》七余反。《猴》音侯。《之杙》以职反,又羊植反。郭且羊(二)反。司马作●,音八。李云:欲以栖戏狙猴也。崔本作柭,音跋,云:枷也。

  【三】【疏】丽,屋栋也,亦曰小船也。高名,荣显也。三尺四尺之围,其木稍大,求荣华高屋显好名船者,辄取之也。

  【释文】《三围》崔云:围环八尺为一围。《之丽》如字,又音礼。司马云:小船也,又屋●也。◎庆藩案名,大也。谓求高大之丽者,用三围四围之木也;(谓大为名,说见天下〔篇〕名山三百下。)  【四】【疏】樿旁,棺材也。亦言:棺之全一边而不两合者谓之樿旁。七围八围,其木极大,富贵之屋,商贾之家,求大板为棺材者,当斩取之也。

  【释文】《求樿》本亦作擅,音膳。◎卢文弨曰:旧本樿从示,讹。注同。今改正。《傍》薄刚反。崔云:樿傍,棺也。司马云:棺之全一边者,谓之樿傍。

  【五】【注】有材者未能无惜也。  【疏】为有用,故不尽造化之年,而中途夭于工人之手,斯皆以其才能为之患害也。  【六】【注】巫祝解除,弃此三者,必妙选骍具,然后敢用。

  【疏】颡,额也。亢,高也。痔,下漏病也。巫祝陈?狗以祠祭,选牛豕以解除,必须精简纯色,择其好者,展如在之诚敬,庶冥感于鬼神。今乃有高鼻折额之豚,白额不骍之犊,痔漏秽病之人,三者既不清洁,故不可往于灵河而设祭奠者也。古者将人沉河以祭河伯,西门豹为邺令,方断之,即其类是也。

  【释文】《故解》徐古卖反,又佳买反。注同。向古邂反。《颡》息党反。司马云:?也。《亢鼻》徐古葬反。司马云:高也,额折故鼻高。崔云:仰也。《痔》徐直里反。司马云:隐创也。◎卢文弨曰:旧脱云字,今增。《适河》司马云:谓沉人于河祭也。《骍具》恤营反。  【七】【注】巫祝于此亦知不材者全也。  【八】【注】夫全生者,天下之所谓祥也,巫祝以不材为不祥而弗用也,彼乃以不祥全生,乃大祥也。神人者,无心而顺物者也。故天下所谓大祥,神人不逆。

  【疏】女曰巫,男曰觋。祝者,执板读祭文者也。祥,善也。巫师祝史解除之时,知此三者不堪享祭,故弃而不用,以为不善之物也。然神圣之人,知侔造化,知不材无用,故得全生。是知白颡亢鼻之言,痔病不祥之说,适是小巫之鄙情,岂曰大人之适智!故才不全者,神人所以为吉祥大善之事也。

  【校】(一)之以二字依世德堂本互易。(二)杙无且羊音。郭下疑脱作戕二字。广韵十一唐戕下云:戕牁,亦作牂牁,则郎切。汉书地理志牂牁郡注:牂戕,系船杙也。是郭本作戕即戕柯之戕,与杙形近义同而音殊,其音且羊反,是戕非杙明矣。  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一】,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二】。挫针治繲,足以糊口【三】;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四】。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一)于其间【五】;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六】;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七】。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八】!”

  【一】【疏】四支离拆,百体宽疏,遂使颐颊隐在脐间,肩膊高于顶上。形容如此,故以支离名之。

  【释文】《支离疏》司马云,形体支离不全貌。疏,其名也。《颐》以之反。《于顶》如字。本作项,亦如字。司马云:言脊曲颈缩也。淮南曰脊管高于顶也。  【二】【疏】会撮,高竖貌。五管,五脏腧也。五脏之腧,并在人背,古人头髻,皆近顶后。今支离残病,伛偻低头,一使脏腧头髻,悉皆向上,两脚髀股挛缩而迫于?肋也。

  【释文】《会》古外反,徐古活反,向音活。《撮》子外反。向徐子活反。崔云:会撮,项椎也。《指天》司马云:会撮,髻也。古者髻在项中,脊曲头低,故髻指天也。向云:两肩竦而上,会撮然也。◎李桢曰:崔云:会撮,项椎也,说是。(大宗师篇,句赘指天,李云:句赘,项椎也,其形如赘。证知崔说是。)素问刺热篇,项上三椎陷者中也,王注,此举数脊椎大法也。沉氏彤释骨曰,项大椎以下二十一椎,通曰脊骨,曰脊椎。崔知会撮是此者,难经四十五难,骨会大杼,张注:大杼,穴名,在项后第一椎,两旁诸骨,自此檠架往下支生,故骨会于大杼。据此,知会撮正从骨会取义,又在大椎之间,故曰项椎也。撮,唐徐坚初学记卷十九引作?。玉篇:?,木?节也,与脊节正相似,从木作(撮)〔?〕,于义为长。按颐肩属外说,会撮五管属内说。颐隐,故肩高,项椎指天,故藏腧在上,各相因而致者也。(灵枢背腧篇:肺腧在三椎之闲,心腧在五椎之闲,肝腧在九椎之闲,牌腧在十一椎之闲,肾腧在十四椎之闲。)司马训髻,是别一义。诗小雅台笠缁撮,传云:缁撮,缁布冠也。正义曰:言撮,是小撮持其髻而已。据此,则以会撮为髻,当亦是小撮持其发,故名之。会与●通。说文:●,骨擿之可以会发者。卫风会弁如星,许氏引作●。周礼会五采玉琪,注:故书会作●。又士丧礼鬠弁用桑,疏云:以髻为鬠,取以发会聚之意。会与鬠亦通。集韵有●字,音撮,髻也。当是俗因会撮造为头髻专字。◎庆藩案释文引崔云,会撮,项椎也,字当作●。玉篇:●,木椎也,徂活切。撮●声近。尸子行险以撮。撮,乘载器,音与钻同。周礼丧大记君殡用楯攒,注:輴,乘柩之车,攒,犹菆也。尸子所谓?,即礼之攒。《管》崔本作筦。《在上》李云:管,腧也。五藏之腧皆在上也。《两髀》本又作牌,同。音陛。徐又甫婢反。崔云:偻人腹在髀里也。《为?》许劫反。司马云:脊曲髀竖,故与?并也。  【三】【疏】挫针,缝衣也。治繲,洗浣也。糊,饲也,庸役身力以饲养其口命也。

  【释文】《挫》徐子卧反,郭租禾反。崔云:案也。《针》执金反。司马云:挫针,缝衣也。《治繲》佳卖反。司马云:浣衣也。向同。崔作●,音?。《餬口》徐音胡。李云:食也。崔云:字或作互,或作●。

  【四】【疏】筴,小箕也。精,米也。言其扫市场,鼓箕策,播扬土,简精粗也。又解:鼓策,谓布蓍数卦兆也。播精,谓精判吉凶辨精灵也。或扫市以供家口,或卖卜以活身命,所得之物可以养十人也。

  【释文】《鼓策》初革反,徐又音颊。司马云:鼓,(?)〔簸〕(二)也,小箕曰筴。崔云:鼓策,揲蓍钻龟也。《播精》如字。一音所,字则当作数。精,司马云:简米曰精。崔云:播精,卜卦占兆也。鼓策播精,言卖卜。◎庆藩案精当为糈之误。郭璞注南山经曰:糈,先吕反,今江东音取。(释文音取,字当作糈(三)。精字古无取音,与糈字形相似而误。)说文:糈,粮也。《以食》音嗣。

  【五】【注】(持)〔恃〕(四)其无用,故不自窜匿。  【疏】边蕃有事,征求勇夫,残病之人,不堪征讨,自得无惧,攘臂遨游,恃其无用,故不窜匿。  【释文】《攘》如羊反。《臂于其闲》如字。司马云:闲,里也。崔本作攘臂于其开,云:开,门中也。《窜匿》女力反。

  【六】【注】不任徭役故也。

  【疏】国家有重大徭役,为有痼疾,故不受其功程者也。

  【七】【注】役则不与,赐则受之。

  【疏】六石四斗曰钟。君上忧怜鳏寡,矜恤贫病,形残既重,受物还多。故郭注云,役则不预,赐则受之者也。

  【释文】《三钟》司马云:六斛四斗曰钟。◎卢文弨曰:旧本六讹斛,今改正。《不与》音豫。

  【八】【注】神人无用于物,而物各得自用,归功名于群才,与物冥而无迹,故免人闲之害,处常美之实,此支离其德者也。

  【疏】夫支离其形,犹忘形也;支离其德,犹忘德也。而况支离残病,适是忘形,既非圣人,故未能忘德。夫忘德者,智周万物而反智于愚,明并三光而归明于昧,故能成功不居,为而不恃,推功名于群才,与物冥而无迹,斯忘德者也。夫忘形者犹足以养身终年,免乎人间之害,何况忘德者邪!其胜劣浅深,故不可同年而语矣。是知支离其德者,其唯圣人乎!

  【校】(一)世德堂本无而游二字。(二)簸字依世德堂本改。(三)按释文不言精音取,其谓一音所者,指播字言,故云字则当作数。郭说殊误。(四)恃字依疏文及世德堂本改。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一】!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二】。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四】。福轻乎羽,莫之知载【五】;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六】。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七】!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八】!吾行(一)郄曲,无伤吾足【九】!”

  【一】【注】当顺时直前,尽乎会通之宜耳。世之盛衰,蔑然不足觉,故曰何如。

  【疏】何如,犹如何也。适,之也。时孔子自鲁之楚,舍于宾馆。楚有贤人,姓陆,名通,字接舆,知孔子历聘,行歌讥刺。凤兮凤兮,故哀叹圣人,比于来仪应瑞之鸟也,有道即见,无道当隐,如何怀此圣德,往适衰乱之邦者耶!

  【二】【注】趣当尽临时之宜耳。

  【疏】当来之世,有怀道之君可应聘者,时命如驰,故不可待。适往之时,尧舜之主,变化已久,亦不可寻。趣合当时之宜,无劳瞻前顾后也。  【三】【注】付之自尔,而理自生成。生成非我也,岂为治乱易节哉!治者自求成,故遗成而不败;乱者(二)自求生,故忘生而不死。  【疏】有道之君,休明之世,圣人弘道施教,成就天下。时逢暗主,命属荒季,适可全生远害,韬光晦迹。

  【释文】《岂为》于伪反。《治乱》直吏反。下同。

  【四】【注】不瞻前顾后,而尽当今之会,冥然与时世为一,而后妙当可全,刑名可免。

  【疏】方,犹当。今丧乱之时,正属衰周之世,危行言逊,仅可免于刑戮,方欲执迹应聘,不亦妄乎!此接舆之词,讥诮孔子也。

  【释文】《仅》音觐。  【五】【注】足能行而放之,手能执而任之,听耳之所闻,视目之所见,知止其所不知,能止其所不能,用其自用,为其自为,恣其性内而无纤芥于分外,此无为之至易也。无为而性命不全者,未之有也;性命全而非福者,理未闻也。故夫福者,即向之所谓全耳,非假物也,岂有寄鸿毛之重哉!率性而动,动不过分,天下之至易者也;举其自举,载其自载,天下之至轻者也。然知以无涯伤性,心以欲恶荡真,故乃释此无为之至易而行彼有为之至难,弃夫自举之至轻而取夫载彼之至重,此世之常患也。

  【释文】《至易》以豉反。下同。《知以》音智。《欲恶》乌路反。

  【六】【注】举其性内,则虽负万钧而不觉其重也;外物寄之,虽重不盈锱铢,有不胜任者矣。为内,福也,故福至轻;为外,祸也,故祸至重。祸至重而莫之知避,此世之大迷也。

  【疏】夫视听知能,若有涯分。止于分内,可以全生;求其分外,必遭夭折。全生所以为福,夭折所以为祸。而分内之福,轻于鸿毛,贪竞之徒,不知载之在己;分外之祸,重于厚地,执迷之徒,不知避之去身。此盖流俗之常患者也,故寄孔陆以彰其累也。

  【释文】《知避》旧本作置,云:置也。《不胜》音升。

  【七】【注】夫画地而使人循之,其迹不可掩矣;有其己而临物,与物不冥矣。故大人不明我以耀彼而任彼之自明,不德我以临人而付人之自(得)〔德〕(三),故能弥贯万物而玄同彼我,泯然与天下为一而内外同福也。

  【疏】已,止也。殆,危也。仲尼生衰周之末,当浇季之时,执持圣迹,历国应聘,频遭斥逐,屡被诋诃。故重言已乎,不如止而勿行也。若用五德临于百姓,舍己效物,必致危己,犹如画地作迹,使人走逐,徒费巧劳,无由得掩,以己率物,其义亦然也。

  【释文】《画地》音获。

  【八】【注】迷阳,犹亡阳也。亡阳任独,不荡于外,则吾行全矣。天下皆全其吾,则凡称吾者莫不皆全也。  【疏】迷,亡也。阳,明也,动也。陆通劝尼父,令其晦迹韬光,宜放独任之无为,忘遣应物之明智,既而止于分内,无伤吾全生之行也。

  【释文】《迷阳》司马云:迷阳,伏阳也,言诈狂。

  【九】【注】曲成其行,自足矣。  【疏】郄,空也。曲,从顺也。虚空其心,随顺物性,则凡称吾者自足也。  【释文】《郄曲》去逆反。字书作●。广雅云,●,曲也。◎卢文弨曰:案今说文广雅俱作?。◎庆藩案郄,释文引字书作为?,是也。说文:?,曲行也,从?,只声。广雅:?,曲也。集韵作?,云:物曲也。一曰曲受也。玉篇音丘戟反。说文又云:●,(读若隐。)匿也,象?曲隐蔽形。字本从●作●,今作?。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吾行作郄曲。(二)治者乱者,世德堂本无两者字。(三)德字依赵谏议本改。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一】。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二】。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三】。

  【一】【疏】寇,伐也。山中之木,楸梓之徒,为有材用,横遭寇伐。膏能明照,以充镫炬,为其有用,故被煎烧。岂独膏木,在人亦然。

  【释文】《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子然反。司马云:木生斧柄,还自伐;膏起火,还自消。崔云:山有木,故火焚也。

  【二】【疏】桂心辛香,故遭斫伐;漆供器用,所以割之;俱为才能,夭于斤斧。  【三】【注】有用则与彼为功,无用则自全其生。夫割肌肤以为天下者,天下之所知也。使百姓不失其自全而彼我俱适者,悗然不觉妙之在身也。

  【疏】楸柏橘柚,膏火桂漆,斯有用也。曲辕之树,商丘之木,白颡之牛,亢鼻之豕,斯无用也。而世人皆炫己才能为有用之用,而不知支离其德为无用之用也。故郭注云,有用则与彼为功,无用则自全乎其生也。

  【释文】《悗然》亡本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