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生法梗概
(1)四时调摄
古人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恒动的整体,叫作“生气通天”。顺应自然是养生的原则之一,叫作“四气调神”。古人很重视人对四季不同气候环境的适应,认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人生活在这一周而复始的规律之中,“逆之则灾害生,顺之则苛疾不起”。如《素问·四气调神论》说:“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jie阶〕疟,奉收者少”;“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sun孙〕泄,奉藏者少”;“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则少”。大意是说不顺应当季的气候特点,不唯伤及本脏(按五行相属规律,相应的脏器),而且对下一季的正常生理活动也有影响。
四时调摄除注意起居、衣着、饮食等方面外,还要注意情志和阴阳的调节。调节方法也是依据五行与各事物相属关系来安排的。
(2)精神调摄
精神调摄称为“养神”,包括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的调节。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又为五脏的主宰,所谓“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养生强调“形与神俱”,养生家嵇康说:“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说明精神失调必然要伤及形体。
精神调节要注意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