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广告x

儒释融合中的宋代士人与诗僧

作者:李德斌

宋代社会在思想方面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禅宗大行,二是儒学的新变。这两个特征也使士人与释子的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士人谈禅向佛蔚为风气,思想上也出现了向佛教靠拢的倾向;另一方面,则是僧人群体的世俗化特征更加明显。士人与僧人,儒家与佛教,在一种独特背景中,在思想上彼此损益,在行为上相互靠拢,最终推动了宋代的思想整合与文学的繁荣。士大夫、僧人、下层士子这三个群体,在禅宗流行的大背景下有着怎样的表现?透过某些遗留的历史碎片,我们基本能够还原出儒与佛交融时的具体形态。

2025新品专区
广告x

一、求名少日投宣圣,怕死老年亲释迦——士大夫的另一种心态
宋代社会的思想仍以儒学为主导。正由于此,士大夫在禅宗流行的社会中的表现,才更耐人寻味。
宋代的士大夫普遍好佛。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在谈及佛教特别是禅宗对士大夫的影响时说:“今人不学则已,如学焉,未有不归于禅也”,“今人人谈之,弥漫滔天。”①
宋代士大夫群体在思想方面向佛倾斜,有很多是出于“求长生冀来世”的目的。宋立国之初,崇文抑武,“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二十五),鼓励大家“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优厚的物质生活,是士子们进取的动力。少年之时,为求名利而投孔教,以博取功名利禄;等到功成名就,繁华尽享,暮气渐生,才觉得宦海风波险恶,人生无常,佛教就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 生辰测算
  • 手机吉凶
  • 2025年运势
  • 一生财运
性别:
生日:
手机号码:
姓名:
性别:
生日:
姓名:
性别:
生日:
本命卦手链
广告x
  • 寻找另一半
  • 前世今生
  • 一生财富
  • 一生事业运势
广告x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