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晋书》·宣帝纪
宣皇帝名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先祖是帝高阳的儿子重和黎,重和黎当时是掌火的官,他的子孙在唐尧、虞舜、夏、商几个朝代都是任这个官职。到了周代,以掌火的官做司马。周宣王时,任司马官职的程伯休父,因平定徐方有功,便被赐以官名作族姓。秦末各地起义反秦,司马..是赵王歇部下的将领,参加伐秦。秦亡以后,项羽封司马..为殷王,都城在河内。汉朝定河内为郡,司马氏子孙就定居在这里。司马..第八代孙出了征西将军司马均,均字叔平。司马均的儿子是豫章太守司马量,量字公度。司马量的儿子司马俊,俊字元异。司马俊的儿子是京兆尹司马防,防字建公。司马懿即是司马防的第二子。司马懿少年时即有奇节,聪明而有谋略,博学而多闻,潜心于儒学研究。汉末天下大乱,常慨然为天下忧心。南阳太守杨俊是司马懿的同乡,以善识人著称,见了不到二十岁的司马懿,便觉得他是个非同寻常的人物。当时的尚书崔琰与司马懿之兄司马朗是朋友,崔琰对司马朗说:“你的弟弟聪明而公正,刚毅而英俊,超出常人,你是不能超过他的。”
汉建安六年(201),宣帝被选拔为向朝廷报事的上计掾。魏武帝当时为司空,闻宣帝之名而欲征召他任职。宣帝知道汉朝国运已经衰微,不愿屈服于曹氏,便假称有风痹之疾卧床难起,拒绝征召。魏武帝使人夜里去刺探他,宣帝卧床不起。魏武帝为丞相,又征召为文学掾,给使者下令说:“若再推辞不来,就把他逮捕起来。”宣帝惧怕而就职。于是使他与太子一起相处以切磋学问,后迁为黄门侍郎,又转为议郎、丞相东曹属,不久转为主簿。
宣帝随军讨伐张鲁,对魏武帝说:“刘备用诡诈之计俘虏了刘璋,蜀人未归附而又争夺遥远的江陵,这是破蜀的机会,不可错过。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益州就会震动不安,再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趁这个好机会,事情是可以成功的。圣人不能违时,也不能失时。”魏武帝说:“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终于不接受这个意见。接着又随武帝讨伐孙权,孙权破败。回军以后,孙权派使者请求投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当归于曹氏。魏武帝说:“此儿想把我放在生着炭火的炉上烧烤啊!”孙权又答书说:“汉的国运将尽,殿下十分天下有其九,还以臣德服事汉。我向您称臣是符合天意人心的,虞、夏、殷、周所以得天下而不谦让,是怕违背天意,知道命运之所归啊!”
魏国建立后,迁为太子中庶子,每次参与议定大事,总有奇策异谋,为太子所信赖重用,与陈群、吴质、朱铄号称四友。
后迁为军司马,对魏武帝说:“昔日箕子陈述治国之谋,把食放在首位。当今天下百姓不参加耕种的有二十余万,这不是治国的长远谋略啊!虽然战事未停,应该一边耕种一边守备。”魏武帝采纳了这个意见,于是务农积谷,国家费用丰足。宣帝又陈说荆州刺史胡..为人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傲奢侈,都不可据守边疆。魏武帝没有考察处理此事。及蜀将关羽在樊城围困曹仁,于禁等七军被水淹没,胡..、傅方果然投降关羽,曹仁被围很紧急。
当时汉献帝建都许昌,魏武帝以为接近贼区,打算迁都河北。宣帝进谏说:“于禁等是被大水淹没,不是战守上的失误,对于国家的大局并没有大损失,为此而迁都,即是向敌人示弱,而淮河汉水一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