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缘》·第一回
朱工部筑堤焚蛇穴碧霞君显圣降灵签
诗曰
极目洪荒动浩歌。英雄淘尽泪痕多。
狂澜一柱应难挽。圣泽千秋永不磨。
望里帆樯时荡漾。空中楼阁自嵯峨。
临流无限澄清志。驱却邪螭净海波。
且说尧有九年之水。泛滥中国。人畜并居。尧使大禹治之。
禹疏九河。归于四渎。那四渎乃是江渎淮渎河渎汉渎。那淮渎之中。有一水怪。名曰支祁连。生得龙首猿身。浑身有四万八千毛窍。皆放出水来。为民生大害。禹命六丁神将收之。镇于龟山潭底。千万年不许出世。至唐德宗时。五位失政。六气成灾。这怪物因乘戾气。复放出水来。淹没民居。
观音大士悯念生民。化形下凡收之。大小四十九战。皆被他走脱。菩萨乃化为饭店老妪。那怪屡败。腹饥。也化作穷人。
向菩萨乞食。菩萨运起神通。将铁索化为切面与他吃。那怪食之将荆那铁索遂锁住了肝肠。菩萨现了原身。牵住索头。
仍锁在龟山潭底。铁索绕山百道。又于泗洲立宝塔镇之。
今大圣寺宝塔是也。又与怪约道。待龟山石上生莲花。许汝出世。
历今八百余年。正值明朝嘉靖年间。七月三十日乃地藏王圣诞。寺中起建大斋。施食放灯。莲灯遍满山头。此怪误认石上生莲花。遂鼓舞汹涌。逞其顽性。放出水来。江淮南北。洪水滔天。城郭倾颓。民居淹没。江北抚按官员。水灾文书。雪片似的奏入京师。正值世宗皇帝早朝。但见:祥云笼凤阙。瑞气霭龙楼。数声角吹落残星。三通鼓报传玉漏。和风习习。参差御柳拂旌旗。玉露?h?h。烂熳宫花迎剑佩。玉簪珠履集丹墀。紫绶金章扶御座。麒麟不动。香烟欲傍哀龙福孔雀分开。扇影中间丹凤出。
八方玉帛进明皇。万国衣冠朝圣主。
是日天子坐奉天殿。众官礼毕。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左班中闪出两员大臣。当阶俯伏。
左首是玉带金鱼。乃工部尚书。奏道。臣连日接得凤阳等处水灾文书。道淮河水溢。牵连淮济。势甚汹涌。陵寝淹没。
城郭倾颓。淮南一带。尽为鱼鳖。臣不敢不奏。请旨定夺。
右首红袍象简。乃是通政司。手捧着几封文书。奏道。臣连日收得凤阳等处奏疏数封。敬呈御览。两边引奏官接了奏章。
一面进上。御前拆封。读本官跪下宣读。皆是水灾告急。
天子听了。即传旨道。凤阳陵寝重地。淮扬漕道通衢。尔等会推干员。速往经理。众臣叩头领旨。天子驾起。诸巨退班。即于松篷下会集阁部九卿台谏部寺各官会议。推得材干大员朱衡。
这朱衡乃江西吉安府万安县人。由进士出身。现在任河南左布政。
曾任中河。因治河有功。故众人会推他。遂奏闻。旨下。
升他为工部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理河务。颁了敕书。差官星夜赉送到河南开封府来。朱公接了旨与敕书。即刻起身走马到凤阳上任。府州县迎接过了上院。次日谒陵行香回院。徐颖扬三道进见。朱公道本院菲材初任。不知治理。诸公久任大才。必有硕见赐教。扬州道拱手道。大人鸿材硕德。朝野瞻仰。
晚生辈何敢仰赞一词。朱公道均为王事。但请教诸位谋略。
共成大功。何必太谦。凤阳府推官上前打一躬道。明日请大人登盱眙山一观水势再议。次日各官齐集院前。具鼓吹仪丛伺候。辰时放炮开门。朱公八人大轿。众官或轿或骑相随。一行仪从。早来到盱眙山上下轿。朱公同众官纵目一观。但见汪洋浸日。浩漫连天。数千里浪脚拍长空。一望里潮头奔万马。
连山倒峡。喷雪轰雷。悠然树顶戏鱼龙。
惨矣城头游蟹鳖。民居荡谦。萧萧四野尽无烟。蜃气重迷。
隐隐八方浑没地。子胥威势未能消。大禹神功难下手。
朱工部同众官观看良久。吓得目瞪口呆说道。本院只道是淮水泛溢。与黄河堤坏相同。似此汹涌。何策能治。众官你我相视。嘿然无言。又见东北上涛浪卷起。互相冲击。有数十丈高。朱公道这是何处。泗洲知州上前禀道。这是淮黄合流之所。
两边浑水。中间一线分开。原不相杂。如今淮水势大。冲动黄河浊水。故冲起浪来相击。朱公道似此如之奈何。众官道大人且请回衙门再议。朱公同各官下山。时日已过午。见山脚下金光焰焰。瑞气层层。朱公问道那放光的是甚么。巡捕官禀道。
是大圣寺宝塔上金顶映日之光。朱公道大圣寺是何神。巡捕道是观音化身。当年曾收伏水母的。朱公道既然有此神灵。何不到寺一谒。随行仪从竟到大圣寺。
本寺僧人闻知。便撞钟擂鼓。前来迎接。众官俱下轿马。
同入寺内。果然好座古寺。有诗为证:
古寺碑题多历年。澄湖如练向窗前。
寒云自覆金光殿。蔓草犹侵玉乳泉。
竹隐梵声松径校门迎岚色石桥连。
龟山—派横如案。永镇淮流荫大千。
朱公走到二门内。见两行松翠荫荫。无数花香馥馥。正中—座宝塔。碍日凌霄。十分雄壮。但见:七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通。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声传梵铎风初起。光射清流波自红。
水怪潜藏民物泰。万年佛力镇淮东。
朱公上殿焚香。同各官下拜。礼毕。寺僧献茶。廊下来看碑记。上载着唐时水母为灾。观音化身下凡。往黄善人家投胎。
后来收伏水母。朱公忽自猛省道。本院当日在河工时。
曾有个宿迁县县丞姓黄。亦是敞府人。彼时河决。刘河台百计难塞。多亏此人奇计筑完。如今不知可在否。若访得此人来应用。或可成功。扬州道道。现在只有高邮州州同姓黄名达。
是吉安人。管河甚是干练。不知是否。朱公道正是黄达。那人生得修长美髯。扬州道道正是长须。朱公道待本院行牌调来听用。遂上轿回院。各官皆散。朱公随即发牌调高邮州州同赴辕听用。且说那黄州同乃江西吉安人。母梦白獭入怀而生。生来善治水。水性之善恶。一见便知。他由吏员出身。自主簿升至州同。治高宝河堤有功。一任六年。士民保留。故未升去。一闻河院来传。随带了从人竟往泗洲来。一路无词。到了泗洲。
便在大圣寺住下。次日上院叩见。朱公见是他。便十分欢喜道。
一别数年。丰姿如旧。扬属各上司个个称赞。可贺可羡。立着待了一杯茶。部院体统。即府佐也不待茶。这也是十分重他。
朱公遂将治水之事。一一对他说了。黄达禀道。如今淮水汹涌。
与黄水合流。汪洋千里。
且牵动九道山河之水。势甚猖獗。急切难治。须求地里图一观。或原有故道可寻。或因地势高下。再行区处。朱公邀至后堂。命他坐了。门子捧过文卷。乃是黄河图淮河图盱眙等志。
一一看过。上面大青大绿画着河道并村庄店镇。皆开载明白。
查得淮黄分处。原有大堤。名为高家堰。由淮安扬家庙起直接泗州。共有五百七十里。乃宋元故道。久不修理。
遂至淹没。朱公道既有旧堤。必须修复。黄达道恐陵谷变迁。
水势汹涌。难寻故道。朱公道堤虽淹没。必有故址可寻。
筑堤之事。再无疑议。专托贵厅助理。命摆饭留食毕。黄达叩谢辞出。回寓嘿坐无言。想道这官儿好没分晓。他把这样天大的事看为儿戏。都推在我身上。正自踌躇未决。忽报泗州太爷来拜。传进帖来。上写着眷生的称呼。原来这知州也是吉安人。
平日相善。相见坐下。知州道河台特取老丈来以大事相托。想定有妙算。黄达道河台意欲于湖心建堤。隔断淮黄之水。岂非挑雪填井。以蚁负山。何得成功。着晚生奔走巡捕则可。河台竟将此事放在晚生身上。如何承应得起。知州道老丈高才。固为不难。但此公迂阔乃有此想。可笑之至。黄达道事出无奈。
敢求划船十只。久练水手二十名。容晚生亲去探视水性再处。
知州道即送过来。相别去了。一会州里拨到划船十只。二十名水手。又送下程小菜。黄达即将下程赏了众水手。小菜赏了船家。收拾下船。一齐开向湖心里来。已是申牌时候。行有三十里。只见东方月上。是夜微风徐动。月色光明。照得水天一色。
到也可爱。船到了一个涡口。黄达觉得水浅。叫水手下去探试。
两个水手脱了衣服下去。约有顿饭时。不见上来。众人等得心焦。黄达又叫两个下去。众人见先下去的不上来。便你我相推。
乱了一会。
拣了两个积年会水的下去。又不见上来。等至三更。月色沉西。也不见上来。黄达又叫人下去。众人道才两个是积年会水的。水里能走十里的。也不见上来。各人害怕。皆延挨不肯下去。黄达怒道。你们见我不是你本官。故不听我调度。
我是奉院差来。明日回过一定重处。众人见他发怒。只得又下去了两个。那些人皆唧唧哝哝的报怨。少顷又命两个下去。
正脱衣服时。只见一阵大风。只刮得:
星斗无光昏漠漠。西南忽自生羊角。中溜千层黑浪高。当头一片烘云灼。两岸飞沙月色迷。四边树倒威声恶。翻江搅海鱼龙惊。播土扬尘花木落。呼呼响若春雷吼。阵阵凶如饿虎跃。
山寺亭台也动遥渔家舟楫难停泊。天上撼动斗牛宫。地下掀翻瓦官阁。连天涛浪与山齐。千里清淮变浑浊。
这一阵风。把一湖清水变作乌黑。十只船队吹得七零八落。
你我各不相顾。眼见得都下水去了。那黄州同也落在水里。抱转块大船板。虽是会水。当不得风高浪大。做不及手脚。只得紧抱着板。任他飘荡。半浮半沉。昏昏暗暗。不知淌有多少路。忽觉得脚下有崖。睁眼看时。已打在芦洲上。把两脚登祝一浪来又打开去了。心中着忙。用手去扯那芦苇。没有扯得紧。
又滑下去。顺着水淌。又挣到滩边。
尽力将身子一纵。坐在滩上。那浪花犹自漫顶而过。又爬到高处坐了一会。风也渐渐息了。现出月光。独自一人。怕有狼虎水怪。只得站起来。四面一望。但见天水相连。不见边岸。
身上衣服又湿。寒冷难禁。更兼腹中饥饿。正在仓皇。
忽听得远远有摇橹之声。走到高处看时。见一人摇着一只小渔船而来。看看傍岸。忽又转入别港里去。黄达高声叫道救人。那人那里理他。竟向前遥渐渐去远。也是合当有救。
那人正摇时。忽的橹扣断了。挽住船整理。离岸约有里许。
黄达顾不得。又下水划到他船边。爬上船去。那人道你好大胆。独自一人在此何为。黄达道我是被风落水的。你不见我衣服尚湿。那人整了橹扣。摇着船穿芦苇而走。黄达偷眼细看。
那人生得甚是丑恶。只见他铁柱样两条黑腿。龙鳞般遍体粗皮。
蓬松髟丐赤虬须。凛凛威风可畏。叱咤声如雷响。蔸腮脸若钟馗。
眉?y直竖眼光辉。一似行瘟太岁。
那人摇着船问道。客人何处上岸。黄达道泗洲。那人道泗洲离此四百里。不得到了。且到我小庄宿一夜。明早去罢。
如今淮水滔天。闻得朝廷差了个甚么工部来治水。不知可曾治得。黄达道如今朱河院现在泗洲驻扎。要识水势深浅阔狭。
然后有处。那人冷笑一声道。有处有处。只会吃饭屙屎。
目今淮水牵连黄水。势甚汪洋。若不筑大堤。隔断其势。终难平伏。只是苦了高宝兴泰的百姓遭殃。黄州同听了。想道此人生得异样。且言语有理。莫不他也知道地理法则。因说道在下是高邮州的州同黄达。奉河院差委来探水势。遭风落水。如今河院要寻高堰旧堤。故迹俱已淹没。欲向湖心筑堤。岂不是难事。那人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驱山填海。炼石补天。
俱是人为。何难之有。高堰虽淹。自有故址可寻。也尽依不得当时旧迹。说着船已摇到一个洲上。那人挽住船。邀黄达上岸。
过了一座小板桥。只见篱菊铺金。野梅含玉。数竿修竹。一所茅堂。那人邀黄州同进去坐下。命童子烹茶。举头看时。满屋皆取鱼器具。却也幽雅。童子献过茶。又取出香粳饭干鱼烹鸡相待。饭罢。黄达谢过。坐着对谈。问道请教老丈高姓大号。
那人道小人姓赭名已。这村唤做练塘。小人隐此多年。只以取鱼为业。洪泽湖并高宝诸湖。无处不到。近因年老。在此习静。
说话时已夜深了。赭已道有客无酒奈何。请安置罢。是夜月色昏暗。又无灯火。
赭已让床与黄州同睡。自已在中堂打铺。黄达一夜无眠。
翻来复去。村中又无更鼓。约有三更时候。忽听得有人言语往来行走之声。悄悄起来。摸门不着。只听得赭已鼻呼如雷。悄悄从壁缝中往外看时。只见七八个人坐在地上。将土堆成路径。
却扫去又堆。约有一二十遍。又见几个人将竹竿在地上量来量去。也有一二十遍。仔细看时。却是些小鬼。
不知是何缘故。看了约有一更次。听见赭已翻身。他便轻轻上床睡下。天明时起来。四下看了。并无一人。止有一矮童炊饭。因向赭已问筑堤之法。赭已笑道。且请用早饭。饭毕。
赭已道小人隐此多年。并不出门。昨日偶过湖上访友。
得遇足下。亦是前缘。我授你治水之法。遂向袖中取出一张纸。乃是画成的图本。指着上面说道。如今筑堤必由高堰旧迹。然亦有改移处。不可尽依故迹。此图上开载明白。依此而行。可建大功。黄达道老丈指教。必定有成。但水势湍激。难以下桩奈何。赭已道事已有定。遂携着黄州同的手走到屋后。
见一园紫竹。对黄达道。吾种此竹多年。以待今日之用。必做楠木大桩以生铁裹头。只看有紫竹插处。即可下桩。
管你成功。黄州同谢道隐居行志。何如出世行道。敢屈同见河院。共成大绩。垂名竹帛。赭已道村野之人。不识官府。
幸勿道我姓字。又同到岸边。已有童子舣舟相待。上得船拱手相别。又嘱咐道筑堤时毋伤水族。慎之慎之。二人别后。
童子撑开船。黄达取出图来细看。少刻困倦。便隐几昏昏睡去。忽听得童子叫道。上岸了。睁开眼看时。人船俱无。却坐在大圣寺前石上。只得回到自己寓所。从人俱各惊骇道。老爷不见已七日了。在何处的。院中差人四处找寻。黄达即忙换了衣服。到院进见。一见便问从何处来。曾探出旧堤来否。
黄达隐起前情。捻词禀道。卑职已访出来。计较停妥。望大人作速催趱钱粮应用。仍求大人令箭。使卑职得便宜行事。
各县工匠人夫。都要听卑职调度。仍要拨几员官。分工修筑。
乃可速成。朱公一一依允。当即行牌分头行事。正是国家有倒山之力。不到半日。各事俱备。择定十一月甲子日起工。
于大圣寺前建坛。祭告天地山川河渎等神。河院亲递了黄州同三杯酒。各管理官员俱饮一杯。一齐上船。四五十只大船装着桩石。一齐开船。鼓乐喧天。行不上四五里。见水中果有紫竹影。黄州同就叫住船。将大船锁祝扎起鹰架。依竹影下桩。十数人上架竖起桩来。将石石矍打下。众官并从人俱各暗笑。谁知那桩打了一会。果然定住了。便将大石凿孔套在桩上。
一层层垒起。众皆骇然。凡遇竹影。即便下桩。一百四十里湖面。用桩三百六十根。定桩之后。水势就缓了。
各官分工加土修筑。不到二月间。五百七十里长堤。俱已完成。有诗道得好:谁道仙凡路不通。有缘天遣入鲛宫。
狂澜不借神工助。安得黄君建大功。
各管河官纷纷申文报完工。朱公即发牌由陆路至淮安看堤。
就从新堤上一路而来。果然桩石坚固。有二十丈阔。又令两边种柳。使将来柳根盘结可以固堤。行了三日。到白卢镇住下。
因无官署。只得借民房居祝朱公睡到半夜。梦中忽听得一声喊起。有千军万马之声。鼎沸不止。朱公慌忙披衣起来差人打探。只见流星马来报道。赤练村新堤决了。有二百余丈。水势冲激。离此有七里路。不妨事。大人不要惊慌。朱公忙叫巡捕官安慰居民。遂驻扎在镇上。天明时查是何人所管。即请黄州同来议事。查得系淮安府通判所管。因未遵守黄达的规划。近了十五里。堤做直了。故容易冲倒。朱公即将本官参革。带罪督修。其时黄州同因感冒风寒。不能来见。只得具了个禀帖。
说赤练村堤势太直。且当淮水发源之处。故此冲决。须建闸洞四座。起闭由人。旱则闭之以济漕运。水则起之以固堤。朱公依议。即行牌仰扬州府通判同造。两个通判昼夜催趱人夫下桩卷埽兴工。众人并力下埽。
到中间时。只见一条小红蛇绕桩一箍。那埽便淌去。反卸下十数丈土去。又带下一二十人夫去。不见踪迹。从新又卷起埽来再下。依旧小蛇出来一箍。那埽就崩了。一连卷了二三十个埽。都被冲去了。又淹死一二百人。二官无奈。有本村老人说道。此处一向闻人传说。有老龙在此。莫非是它作怪。
二官商议着水手下去看看真假。随即差了四名水手下去。
半日不见上来。又差四个下去。过了好一会。才爬上两个来。
众人齐上前拉起。只见二人浑身战?i。说不出话来。定了半响。才说道初下水时划去十数丈。并不见动静。后绕岸寻了一遍。也不见甚么。及回到东首傍岸。见有个大穴。我等爬到穴边。伸头下去看时。穴口有缸大。里面尚宽大许多。
有无数红蛇在内。还有几条大的。头如斗大。不知多长。
见人时便窜出来。亏我等走得快。想先下去的。不提防滑了脚。
吊下去了。自然被他吃了。二官听见道。可见村人之言不谬。
既称为龙。想必有灵异。且祭他一祭看。遂叫人备牲礼。到穴边行礼。祭毕。将猪羊等照定穴口倾下去。然后又卷埽下桩。
依然淌去。那里打得祝二官无奈。只得具禀申院。朱公来看时心中大怒道。本院奉皇上钦命治水。大功已完。何物妖蛇。
敢行无状。遂行牌仰两府管工官员。纵火焚烧。倾其巢穴。二官遂备竹缆火把。遍涂鱼油。内包硫磺焰硝引火之物。又用竹筒打通节。藏着药线。再用火炮地雷等物。将乱草碎木填塞穴口。令水手将利刃架在洞口。敲石取火。点着药线。不上半个时辰。水中火起。十分猛烈。但见:乒乒乓乓。轰轰烈烈。千条光焰彻天红。一片黑烟随地滚。
金轮飞上下。华光神倒骑火马离天阙。雷炮响东西。霹雳将共策火龙来地藏。火老鼠随波乱窜。水鸳鸯逐浪交飞。土穴焦枯。
石岩崩损。浑如赤壁夜鏖兵。
赛过阿房三月火。
那火足烧了三昼夜。腥秽之气。臭不可闻。忽听得一声响。
如天崩地裂一般。从火光中卷起一阵黑气。冲到半天。
化作十数道金光四散而去。这火直烧到七日方息。管工官员挖开土来看时。只见一穴赤蛇。尽皆烧死。才下住了桩。加土修筑。三十里内造了四座闸。一月间功成。朱公就由新堤前往淮安。见两岸波光如练。柳色拖金。绿草依人。红尘扑马。
心中欢喜。有沧溟先生诗。道得好。诗曰:□堤使者大司空。兼领中丞节制同。
转饷千年军国重。通漕万里帝图雄。
春流无恙桃花水。秋色依然匏子宫。
大绩但怀沟洫志。帝臣何减丈人风。
朱公将五百七十里河堤逐一看来。淮安一路官员迎接。
是时黄达已病痊了。跟随看视。抚院设宴相持。朱公又往南去巡视高宝河堤。下船由水路进发。将近午牌时。忽闻一阵香风飘过。遂问道到何处了。巡捕官禀道。已过泾河。离宝应县只二十余里。香气越发近了。便问香气是何处的。巡捕官道宝应县城北泰山庙。香烟最盛。四季皆是挨挤不开。香气常闻四五十里。朱公道有何灵异。巡捕官道去年黄淮决口。有一潭。
其深莫测。正与决口相联。两水相激。再打不住桩。正是三月清明日。因水溜。往来船只俱不敢过。岸上游春的男女。都到潭边玩耍。见水上有一尾金鱼游戏。有人说是龙变化的。有的说是妖物。亦有丢面食引它。也有抛土块打它的。忽人丛中走出一个少年美貌女子来道。这是龙潭。待我下去擒它上来。内中便有个少年人。见那女子有姿色。遂调戏了她两句。那女子含羞。众人才转眼。他便跳下潭去。众人慌了。怕千连自己。
都一哄而散。只有那少年两脚便如钉钉住一般。莫想走得动。
少顷只见潭内水涌起来。高有数丈。只见一个女真人骑一条白龙。乘空而去。众人一齐下拜。半日方没。那个少年入忽然乱跳乱舞起来。口里说道吾乃泰山顶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奉玉帝敕旨来淮南收伏水怪。保护漕堤。永镇黄河下流。为民生造福。
可于宝应城北建庙。因留金箸一只为信。说罢倒在地下。慢慢苏醒来。
头发内果有一只金箸。上面有字。乃宣德元年钦赐泰山神的。众人奔告知县。申文抚按。题请立庙。至今香火日夜不绝。
祈祷立应。远近之人。络绎不绝。黄淮决口即打祝潭中有白龙蜕一副。朱公道既然灵应。本院去行香。巡捕传宝应县备办香烛等伺候。少刻船抵皇华亭。官吏等见过。朱公上轿。各官跟随。一行仪从来到庙中。只见人烟凑集。香气?_□。果然好座庙宇。但见:凌虚高殷。福地高堂。凌虚高殿。巍巍壮若斗牛宫。福地真堂。隐隐清如兜率院。花深境寂散天香。风澹谷虚繁地籁。
珍楼杰阁。碧梧带雨常遮。宝槛朱栏。
翠竹留空拥护。风云生宝藏。日月近雕梁。龙章凤篆。
悬挂着御匾辉煌。玉简金书。镌勒着神功显赫。钟鼓半天开玉道。香烟万结拥金光。万方朝礼碧霞君。永护漕河福德主。
朱公同众官至庙前下轿。礼生引导至大殿。盥手焚香拜毕。
见香案上有四个签筒。遂命道士取过来。朱公屏退从人。焚香默祝道。弟子工部侍郎朱衡。奉旨治水。修筑河堤。上保陵寝。
中保漕运。下护生民。皆赖神功默助。侥幸成功。未知此堤可能日后常保无虞否。乞发一签明示。说罢将签简摇了几遥一枝签落在地下。从人抢起。道士接过签筒。朱公看时。乃是八十一签中吉。道士捧过签簿查出签来。签上四句诗道:帝遣儒臣缵禹功。独怜赭已丧离官。
若交八一乾开处。散乱洪涛滚地红。
朱公见了不解其意。传与各官详解。众官亦不能解。只有黄州同看了道。怪哉怪哉。众官只道他详解出来。一齐来回。
黄达叠着两个指头。言无数句。
有分教琼楼玉宇。藏几个雌怪雄纤。柏府乌台。害许多忠臣义士。正是伤残众命惊天地。报复沉冤泣鬼神。不知黄州同说出甚么来。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