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三杰》·儒宗谈理学实益人心 勇将壮声威伪装狗眼
曾国藩本是一位理学儒宗,平时对于一个欺字,早认为是人们的蟊贼、所以他的家书之中,别样事事谦退,以备再加进益。独有理学二字,他却当仁不让,不肯再去和人客气。这天听了他那位新收门人,彭玉麟请教他的说话,可巧对了他老人家的胃口。于是老老实实拿出老师排场,把那彭玉麟的居心无愧之处,先行提出,大大的称赞几句。然后再去怪他没有经历,这正是教导人的良法。
当时彭玉麟一见他的老师,果不将他当作外人,老实教导,不禁喜形于色的答道:“门生也知经历不够,这总是学问不到之故,务求老师开我茅塞才好。”
曾国藩瞧见彭玉麟的脸色,忽现喜容,知是一个可造之材,将来必能成名。便又高高兴兴的说道:“你的第一桩事情,单去注重一个孝顺的顺字,认题未免不清。你要明白同一父母之命,难免没有乱命。所以古人说过那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说话。这个意思,本是取那肤发身体,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之义。既连毁伤都要逃走,大归之事,问题更大。单以姑媳二字说来,自然姑大。若以祖宗嗣续说来,父母之命,便小于嗣续了。我们那位邹氏弟妹,当时不知为了何事,不得于姑。遇着这种事情,只有你去设法,调和她们姑媳之间的情分。就是一二连三的几谏,也该去做。真个到了万万不能再谏的时候,只有携了我们那位邹氏弟妹,暂时远避的一法。如何可以私下寄于今叔家中,又去承认大归二字的名义呢?你的第二桩事情,对于一切亲友,大可恳托他们去向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