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

佛学(外来学术文化)

佛学是自汉代传入中国的外来学术文化,在不断消化中国儒学和道学等文化后,倚傍玄学传播流行,又得到统治阶层的支持迅速发展起来,在隋唐时期达到兴盛并崛起。并与儒学、道学形成三足鼎力之势。

佛学名片

  • 创始释迦牟尼
  • 代表智觊、法藏、玄奘
  • 时期隋唐时期
  • 思想行善,勿恶;忍耐,戒欲;生灵平等
  • 典籍《妙花莲华经》《华严经》《成唯识论》
  • 派系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

佛学发展

佛教缘起于印度,由迦毗罗卫国的王子释迦牟尼创立。
有明确史料记载(如《后汉书·西域.天竺国传》),是在汉明帝(他的父亲更有名,是刘秀)时期传入中国。汉朝还没有多少信众。不仅知名度不高,还受到儒家和道家的的排挤。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法终于有了长足的发展。
佛法经历了传入期和发展期,到了隋唐达到了鼎盛。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种宗派,典型代表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唯识宗。典型人物形象唐僧,也就是玄奘。
宋代以后,佛法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是佛学(禅宗)与儒学相互融合,更汉化了;二是从禅宗的兴盛转为更加方便的法门——净土宗的兴盛。
明清以后,佛法进一步衰落了(佛教在印度于公元十三世纪初消亡。)但是还是出现了一批佛学大家。如: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等。

佛学思想

佛家教义的主要思想就是鼓励人们行善,勿恶;忍耐,戒欲;生灵平等。

代表人物

智顗:天台宗四祖(天台宗实际创始者)
法藏:华严宗三祖(华严宗实际开创者)
玄奘:即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法相宗创始人

佛学典籍

《涅槃经》《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妙花莲华经》《成唯识论》

佛学流派

天台、华严、法相三宗,是唐代最重要的佛教宗派。
【天台宗】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因创始人智觊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该宗集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加以整理和发挥而成一家之言,因而得到朝野的支持和信奉,对隋唐以后建立的各个宗派多有影响。
天台宗教义主要依据《妙花莲华经》,故亦称法华宗。该宗的主要思想是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以止观指导实修。
【华严宗】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该宗以发挥“法界缘起”为宗旨,又称法界宗。
华严宗认为,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重重无尽,并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
【法相宗】
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亦因创始人玄奘及其弟子常住大慈恩寺,又称慈恩宗。
法相宗主要奉古代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其所依经典,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以《百法明门论》、《五蕴论》等十论为支的所谓“一本十支”。《成唯识论》为其代表作。
该宗所传唯识因明之学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末清初王夫之著有《相宗络索一书》,对法相宗的基本概念分析颇精。清代龚自珍、谭嗣同都引用过有关唯识思想。

历史评价

佛教自东汉后期传入中国后,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播和融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佛教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它又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相影响,改变着中华文化的内涵,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语言、艺术与民俗有着深刻的影响。
1、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佛教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文化,包含了很深的哲学思想。自从佛教传来中国,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如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等便不断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佛教的一些概念、意识、理论、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逐步进入中国人的头脑。在经过长期的冲突和磨合以后,逐渐与中国原有的思想相融合,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一部分。
例如中国传统哲学注重以家长制的血缘关系为依据的伦理道德准则的论证,重视以治国安民为出发点的天人关系的考察,对人和一切生命的本源、对宇宙本体,虽也有涉及,但论证不深入,也不统一。虽重视敬神祭祖,“神道设教”,但对灵魂和死后的世界,缺乏神学论证。提出了性善、性恶等人性论和从凡至圣的说教,然而对心理的分析论证却比较粗糙。佛教的传入,以其庞杂的大小乘的宗教教义和哲学理论,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刺激和启发作用,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论证方法,从大的方面说,佛教理论中的时空无限、体用相即、心性净染(善恶)以及对心理作的细密分析,对心在解脱成圣中的决定作用的论证等,都对中国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佛教的将宇宙本体(真如、实相、法性)与心性(佛性、真觉本心)相沟通的“理”概念的提出,禅宗的“即心是佛”、 “识心见性”的解脱论,直接推动了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宋明理学关于天理和性、夭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理论,以及主静、主敬的修身方法,都直接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2、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入到文学的各个领域。从文学理论到具体的创作技巧,从体裁文体到具体的创作内容,到处可见。
首先,许多佛典本身就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如《维摩诘经》等,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次,佛教对中国诗文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五万余首唐诗,平均每十首就有一篇关于佛教的,尤其是佛教中的禅宗。其中王维、韦应物、魏源、李叔同的诗中都有佛学的痕迹。以王维为例。王维,字摩诘,即源自于《维摩诘经》。作为一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用了大量的“空”字,因为佛教所言一切皆空。如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寒空法云地,秋色静居人”;再次,佛教对我国的小说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就有佛学的理念:孙悟空无论上天还是入海,甚至自称齐天大圣,但也逃不开如来佛的手掌;世间有菩萨、有投胎、有地域、有饿鬼。又如《红楼梦》中开篇就是一个僧人和一个道士的对话,贾宝玉最终出家,荣华富贵一切皆空;另外逻辑学一个源头——因明学就是来自佛学。
3、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发展也有直接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汉语词汇上:汉语词汇有三分之一取自佛教或受佛教影响。像一些取自于佛教的词语,如刹那,在佛学本意是人产生坏想法的时间;世界,佛学本意是指过去现在未来称“世”,上下八方成“界”;天花乱坠,本是指乔达摩悉达多的讲法,得到众人的信服,甚至连顽固的石头都已经点头了;瞎子摸象,佛学是指众生被愚痴所障,不了解宇宙的真相;五体投地,本是佛教的一种礼仪。类似的词汇不胜枚举。受佛教影响的词语也很多,比如,“解脱”一词最早出自《史记》,本意是消减、开脱。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被注入了新的含义,即摆脱苦恼,得到自在。
另一方面,在汉语音韵方面,也可以看出佛教的影响。佛教文化是汉语文化的渊源之一,它推动了汉语语言方法论的变化。南朝时,人们在佛教梵声的影响下,把字音的声调高低分为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的格律,推动了音韵学的发展和格律诗的产生。在注音方式上,古代学者将东汉以来盛行的直音改为反切,也可能与梵语拼音的影响有关。
4、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在中国古老的艺术长河中,佛教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否认的。无论是在建筑、绘画、雕刻艺术方面,还是在音乐、舞蹈、戏剧艺术方面,都渗透着佛教的影响。
比如在建筑方面,佛教的传入大大增加了我国建筑艺术的光辉。据《后汉书·襄楷传》记载,延熹九年(166年),襄楷上谏桓帝曰:“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这是我国关于寺庙的最早记载。从此,我国的建筑样式加入了印度的建筑风格。从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可知,当时就金陵这个地方就有四百八十寺之多。而建筑寺庙者除了有僧侣,还有帝王和个人。建寺的缘由有的是为人祈福,有的是人民为帝王所造,有的寺庙则是作为居住地。我们还可以从《洛阳伽蓝记》记载永宁寺的盛景中窥探当时寺庙的壮丽辉煌。
在绘画方面,印度佛画的传入,对我国绘画的内容、形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刺激并扩大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题材,出现了描摹历代帝王像、孔子像、老子像的绘画品种;佛画创作运用的具有明显立体感效果的晕染法,给中国绘画带来了新的技法;佛教壁画的流行,促使我国佛道寺观迅速发展等。
而在音乐方面,佛教音乐称为“梵叹”。《高僧传》说:“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唤。昔诸天赞叹,皆以韵入弦管”。佛教为扩大影响,在做大的法事活动中经常伴之以音乐。南朝齐朝萧子良曾招致名僧,“造经贝新声”。北方寺院也盛行佛曲,在《洛阳伽蓝记》中有“梵乐法音,耻动天地”的记载。隋唐宫庭中设置“七部乐”和“九部乐”,西凉乐有舞曲《于闻佛曲》,天竺乐有舞曲《天曲》。明清时佛教音乐自成体系,有整理的管乐曲谱和歌曲6。因此,在中国音乐史上佛教音乐也占有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佛教在雕刻、舞蹈、戏剧等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随着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国艺术中佛教的因素处处可见。
5、佛教对中国民俗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渐流行于民间。一方面,佛教里有许多节日,随着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这些节日也慢慢越出了佛教寺庙的高墙,与中国的民俗节日相结合,走进人们的世俗生活,成为民间普遍的岁时风俗。如佛诞节、盂兰盆节、佛成道节等。另一方面,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影响了我国人民的传统信仰,给中国人的本土信仰增添了新鲜的色彩。“家家观世音,处处弥勒佛”景象充分说明了佛教信仰已融入了佛教的世俗生活。佛教的交易深入人心,如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与中国原有的灵魂观念相结合,对中国的丧葬习俗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以慈悲为怀、不杀生的思想亦使民间形成了放生的习俗。
6、佛教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民族,在科技方面为人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佛教在向中国的传播中,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贡献也是多学科、多领域的。例如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等。特别是在天文历算和医学方面,如唐代的高僧一行,是中国古代天文历算史上的伟大代表之一;佛教的传入,也带来了南亚地区的医药知识,推动了我国医药的发展~
向下展开更多

精彩推荐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