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含义随想

作者:郭林虎

一、“道”的含义

1、许慎《说文解字》:所行道也。-------道路

2、《汉书。董仲舒传》:所由适于治之路也。------治国的正确方针。

3、《广韵》:理也,众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自然与人类所共有的一般规律。例如:《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立人之道仁与义。

4、《尚书。禹贡》:九河既道。注曰:顺其道也。------遵循客观规律。

5、《正韵》:言也。《孝经》: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也。《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谈论或讲授。

6、《论语》:道千乘之国。注曰:治也,与导同。------治理国家。

7、《山海经》:风道北来。注曰:道,从也。-------依从。

上述之语义群出自清朝成书的《康熙字典》。该语义群依据现代汉语语法可以分为两类:名词类语义和动词类语义,1-----3条表述属于名词类,这三条表述的概括抽象程度依次由具体称谓到最抽象的哲学概念;4-----7条属于动词类,表明人类对“道”(客观规律)应秉持严格遵循的态度,依据客观规律处理与自然界以及他人的关系。在规律面前,人除了自觉依从之外,别无选择。否则,必然遭受应有的惩罚。一句话,合规律者通,悖规律者窒;顺规律者兴以昌,逆规律者衰以亡。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概莫能外。

二、“德”的含义

《康熙字典》“德”字条排列了如下意义:

1、《广韵》:德行也。

2、《正韵》: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

3、《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4、《周礼地官》:六德智仁圣义中和

5、《中庸》:智仁勇,天下之大德也。

6、《集韵》:德行之得也。

7、《易乾卦》:君子进德修业。

8、《玉篇》:德,惠也。《诗经。小雅》‘既饱以德,又善教也’

9、《左传成三年》:感恩曰德。王曰然则德我乎?

1---5条讲“德”之内涵,6—7条指出“德”之备于身必经一个修炼的过程。德行既修,便会施惠于人,人既受惠,定然心存感激,二人之关系变会融洽,推广开来,天下便和睦如一家。通过1---5条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道德范畴在于塑造一种理想的人格,这些理想人格要素不是思想家们弱不经风的胡乱组合,而是具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是在对自然人生规律准确的领悟的基础上的一种精炼概括,是关于“道”的主观获取。这些范畴有些是对人类本性的概括,如“仁”是人本性的重要一极,有的体现了人类社会和谐共存的客观要求,例如‘兼爱’、“非攻”。

三、“道”、“德”的关系

“道”是一种客观存在,“德”是人类对‘道’的体认、反映。“德”之内容应“道”而立、随“道”而变。“道”在“德”在、“道”废“德”去。“道”在外,“德”在内,由外入内,端赖修身,修身之宝,贵在一“炼”,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向善去恶,克己复礼,依仁据义,日复一日,寒来暑往,圣德既成,优游世间。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