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墓葬惊现,解开新石器文化断层之谜

作者:朱鸿军、贺平涛
这是一个典型的商代奴隶主个体殉葬墓,墓中的陶器大多为夹沙陶器和红皮陶器,这些陶器极具距今3500年到3600年的马桥文化特征。

为什么新石器时期繁荣的苏州良诸文化突然出现了断层,而过渡到了青铜时代的吴文化?这一直是困扰历史学家的一个谜团。最近江苏省沿江高速公路考古队在沿江高速常熟梅李镇塘桥村段发掘出了一座完整的马桥文化墓葬,据考古专家称,它极有可能填补苏州历史上的这段空白。

昨天,记者获知这个消息后,立刻联系了当地的村领导,并赶往目的地。等我们赶到当地时,在去现场的路上,村委会主任热心地向我们介绍了一位老农,未及我们开口,老农便立刻打开了话匣,“这墓我老早便发现……”原来,早在1969年这位名叫刘宝元的老农为了响应国家“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带领几位村民在该处进行农田水利整修时,无意发现了四五把新石器时期的石器、石刀、石镰,然而,当他把这批文物上缴给当地政府时,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这件事并没引起领导的重视。在以后的日子里,它便逐渐逐渐地被人们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里,可是,最近江苏省沿江高速公路的修建,使得它又获得重现天日的机会。

到了江苏沿江高速公路常熟梅李镇塘桥村段的挖掘现场,我们发现该处的挖掘规模已达到200多平方米,其主体部分是一个长140公分,宽80公分的古墓,共有4个主坑,每个坑中都有大量的陶器碎片,一些保存较为完整的陶罐以及一些形似镰刀状石刀,这些陶器有的是用来祭祀的鼎、有的是用来饮酒的,从外形上看,他们较为粗糙,经过数千年的腐蚀,它们的表面都呈现出斑驳状。据现场的常熟博物馆的朱管理员介绍,这是一个典型的商代奴隶主个体殉葬墓,墓中的陶器大多为夹沙陶器和红皮陶器,这些陶器极具距今3500年到3600年的马桥文化特征。而当我们采访到主持此次考古挖掘的苏州博物馆丁研究员时,这位老学者兴奋地说:“这太好了,我一直就非常关注良诸文化和吴文化这段历史空白的研究,我们的良诸文化十分发达,那时精美的玉器工艺水平令现代人叹为观止,我们的吴文化就更不用说了,可为什么就迟迟不见两段文化中的历史记录呢?虽然昆山、太仓零星发现了一些证明当地存在弥补该空白的马桥文化的文物,但像这样规模如此之大,保存如此之完整的马桥文物在苏州历史上还从未出现。”最后,该研究员还称由于该古墓地处发达的江南上古文化中心地带,而且从目前的挖掘情况,它有可能达到四五百平方米,极有望获得更大的文物发现,对此本报将密切关注。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