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进行教育? 浅谈这些不知道的古代学校之——夏商周

作者:duhaiyan


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对教育也非常重视,各朝各代对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多有意思的特点,对于古代“学校”的发展,各朝各代之间都有不同的历程和演变。

首先浅说一下夏商与两周,孟子曾说过夏朝对学校的称呼为校,商叫序,周叫庠。我国拥有最早的学校大概要推算到商代,商朝平民子弟学校叫“序”,贵族子弟的学校叫“学”。

a307.jpg

可能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在商朝就建立了盲人学校,那为什么要建盲校呢?主要是因为商周时期,祭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祭祀就需要奏乐,在商朝一般只选盲人作为祭祀乐师,所以官办部门才找专门的乐师教盲人学音乐。

周朝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了,尤其是以周公为首的领导层制定了一套全社会的道德标准。同时为了让这套政策可以延伸到最基层,所以周代设立了国学和乡学的两种教育机构。

国学是中央政府设立的官学,无论是地方诸侯还是周天子都要上学,天子上学的地方叫辟雍,诸侯上学的地方叫泮宫。“辟雍”教室的位置是在正中央,四周水池环绕。而诸侯的教室只能环绕半圈水,“西南为水,东北为墙”,按照字面的意思叫泮。古人按照学科的不同会分至在不同的地点上课。学校南门附近的教室主要是学习音乐和舞蹈,北门是学习典籍和书法,由于那个时候没有武术,同时兵法也很少,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的如何使用兵器和跳站舞,所以在东边学习干戈,西边学习周礼,即所谓的道德标准。

a324.jpg

最初中央政府设立的教室是教授天子学习的,所以大家都以“辟雍”为尊,因此周王朝的学校统称为辟雍。

夏商周所有的学校都是官府负责主办的。乡学的格局设计与国学差不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是两者唯一的不同,周朝的教学内容由六艺组成,分别为礼(规章制度)、乐(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骑马驾车)、书(历史)和数(数学)。而国学的侧重点是以诗书礼乐为主,主要是培养贵族子弟;乡学侧重于历史和数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道德高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