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声中,阳光透过槐树枝叶,在国子监的黑筒瓦上投下斑驳光影。想象你是一位天宝年间的学子,身着靛青圆领袍,腰佩鎏金鱼袋,踏进这座帝国最高学府。耳畔此起彼伏的诵读声里,既有《论语》的之乎者也,也夹杂着《唐律疏议》的条文辩论,甚至能听到算学馆中算筹碰撞的清脆声响。
为何这座看似传统的官学机构里,有人终日临摹王羲之的墨迹,有人埋首演算《五曹算经》的田亩问题?这种多元并存的办学模式,如何塑造了盛唐的文化气象?一、国子监的设立与唐代教育体系
盛唐时期形成的"六学一馆"体系(国子学、太
请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