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官制
辽朝初期官制比较简朴,以后随着统辖区域的扩大,逐步形成了一套双轨官制。所谓双轨官制,就是在皇帝之下,分设辽官和汉官两大系统。辽官称北面官,是契丹自立的制度;汉官称南面官,是入居汉地以后仿照唐、宋制度而设置的。辽官、汉官官署分设于皇帝牙帐的北面、南面。这种双轨官制既不同于中国历史上汉族王朝官制,也不同于以后金、元、清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官制,在中国官制史上尤具特色。
北面官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管理契丹部族事务的机构。契丹建国前分为八部。建国后把八部分编北府、南府。这里说的南府不属于南面官。统管北府、南府的是北府宰相和南府宰相。北府宰相通常由皇族成员充任,南府宰相由后族成员充任。辽朝皇族为耶律氏,后族为萧氏。皇帝称天皇帝,皇后称地皇后。地皇后权力很大,可参与军国大政。辽圣宗母承天皇后萧绰,“裁决国事”长达40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女后。耶律氏原属迭剌部,其军事长官为夷离堇〔jin锦〕,建国后分设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职位仅次于两府丞相。两院大王平时居朝中参政,另设知两院大王事等官,管理部族军民事务。
第二类是管理皇族、后族事务的机构。大惕隐司,设惕隐、知惕隐司事、惕隐都监,掌皇族之政教。大国舅司,设常衮〔gun滚〕、太师、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等官,掌后族事务。又有北、南宣徽二院,北院设知北院宣徽使、知北院宣徽事、北院宣徽副使、同知北院宣徽事,南院亦如之。掌北、南二院御前祗〔zhi支〕应之事。
第三类是政务机构。在北面官中,北枢密院地位最高、权力最大。设北院枢密使、知北院枢密使事、知枢密院事、北院枢密副使、知北院枢密副使事、同知北院枢密使事、签书北枢密院事。北枢密院最初为军政机构,掌握军权,以后发展到司法、刑狱、赋役、职官无所不统,成为实际的宰辅机构。皇帝的旨令通过北枢密院传达两府宰相,并直至各个部落。夷离毕院是掌管刑狱司法的机构。设夷离毕、左右夷离毕、知左右夷离毕事。大林牙院是主管起草文书、诏令的机构。与南面官中的翰林院相同。设都林牙、林牙承旨、林牙等官。敌烈麻都司是负责礼仪的机构。设敌烈麻都、总知朝廷礼仪、总礼仪事等官。此外还有大于越,位高而不任事,为功高年长者的尊号。终辽之世,只有极少的人得此尊称。
第四类是军职机构。北面军官按宫帐、部族、属国等各自为军。设天下兵马大元帅、副元帅,由太子、亲王担任。各军设大将军府,分统所治军之政令。大元帅,后期不常设。皇帝有侍卫亲军,设侍卫太师、太保、司徒、司空等官。又有宿卫司,设总宿卫事、总知宿卫事。宿直司,设详稳、都监、将军等。
辽朝初建时,朝官中设有政事令、左右尚书和汉儿司。政事令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左右尚书相当于副相,汉儿司主管汉族事务。辽太宗时,在汉儿司的基础上设置南枢密院,取得燕云十六州后,又设三省、六部、御史台、诸寺、诸院、诸卫,大都效法唐制,兼采宋制,从而形成了南面官系统。与北面官相同,南面官中最重要的是南枢密院。南枢密院设官与北枢密院相同,掌管汉军兵马之政,下设吏房、兵刑房、户房、厅房等机构。尚书省最初由南枢密院兼任,以后独立出来,置尚书令、左右仆射、左右丞,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书省初名政事省,中书令称政事令,中书舍人称政事舍人,兴宗时正式改名中书省。门下省长官为侍中,典司礼仪之事。三省权力远不如唐代。南面官中比较重要的是翰林院。翰林院是掌管起草汉字文书、诏令的机构。设总知翰林院事、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应奉、翰林待诏。契丹人任翰林职的称南面林牙。南面官不全是汉人,也有契丹人。
辽朝设有五京,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辽的五京不是王朝的政治中心。辽前期的皇都上京和圣宗以后被称为都城的中京,都是名义上的国都。这是因为辽朝的政治中心在捺钵。捺钵,指辽皇帝四时外出渔猎时设立的行帐。宋人记载译为“行在”。圣宗以后形成定制:春捺钵在长春州鱼儿泊,夏捺钵在永安山或炭山,秋捺钵在庆州伏虎林,冬捺钵在永州广平淀。辽朝皇帝一年四季往返于四时捺钵,北南面官各机构主要成员,都随同皇帝在捺钵。冬、夏辽帝还要在捺钵召集北南臣僚会议国事。所以五京实际上是各自所在地区的行政中心。圣宗以后的中京也只有部分官员留守,处理一般事务。东、中、南三京各设宰相府,有左右相、左右平章政事。五京皆设留守司,为南面官。五京辖区称道,有上京道、中京道、东京道、南京道和西京道。契丹族主要分布在上京道、中京道,按部族管理,首领称令稳。圣宗时候有五十一部,首领改称节度使。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建置,称头下(或投下)军州。这是辽朝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将以俘掠的人口,建立起州县,集中奴役的一种形式。头下军州的节度使、刺史由中央任命,其他官员则由投下主自行委任。东京、西京、南京各道沿用唐朝制度,设州县,州有节度使、刺史,县有县令。
辽朝灭亡后,契丹宗室耶律大石在中亚八拉沙衮称帝,当地的大小王朝纷纷归附,史称西辽。西辽皇帝自称“葛儿罕”,意为“汗之汗”,驻地称“虎斯斡耳朵”,即契丹皇帝的屯营。西辽王朝通过汗国的可汗及各部族首领管理各地,同时派沙黑纳(少监)对各地实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