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的皇家陵墓
蒙古族统治中原将近100年,至公元1368年朱元璋打败了元代统治者建立了明朝。建国之后,继承历代汉族统治的传统,大力提倡儒学,特别崇尚以礼治国。明朝一开始就为文武官员制定出严格的坟墓规矩,并明确禁止火葬与水葬,如果有循习元人焚弃尸骸者还要定罪。朱元璋自己的孝陵建在首都南京,前有排列着石人石兽的墓道,后有作为举行祭祀活动的稜恩殿。殿后为墓穴上方的大土堆,筑成圆形城堡,称作“宝城”。在宝城前另建高大城台,城台上有城楼,称为“方城明楼”。这种布置奠定了明代皇陵的基本格式。
(1)北京明十三陵 永乐皇帝朱棣登位以后,迁都北京。这个迁都的决定虽然到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才正式宣布,但朱棣从1407年就开始了大规模地规划北京和建造皇城;与此同时,他也不放松对陵墓的修建。公元1409年,朱棣当皇帝后第一次回到北京,就派人在北京附近寻找风水宝地,修建皇陵。皇宫开始兴建,皇陵也开始选地,表示了他迁都北京的决心。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