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学校文化的终极意义
作者:叶翠微
所谓终极关怀,简言之就是一种超功利主义、超“生存际遇”并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价值情怀。这应成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追求。
文化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我认为文化是一面镜子,透过它应该看到三种东西。
第一应看到终极关怀。何为终极关怀,简言之就是一种超功利主义、超“生存际遇”并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价值情怀。这应成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追求。要展现终极关怀,非一日之功,非常人所能为。上个世纪初的北京大学聚集了一批“疯人”与“狂者”,其领军人物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横空出世,飘逸洒脱,令今日之我们倍感亲切,受益无穷。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学校春风拂面,多见终极关怀,学校生机一片。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时空的演绎,校园里的这种“终极关怀”逐渐开始变味。有的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为幌子,过度教育、教育过度,让教育面目全非。
正是基于这样一份警觉,我校在长年的办学实践中,一直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制定了“全、优、尖”素质达成目标体系,建构了旨在“全面发展、充分发展、突出发展”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形成了“宽松、宽容、宽厚,开明、开放、开化”的办学风格,力图校园宁静、厚实、大气、雅致。我想一所学校只有锁定这样的终极关怀,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办学风采。
第二应看到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从来就是校园精神的核心。世界知名大学哥本哈根大学,以其“哥本哈根精神”引领一代又一代世界精英。解读“哥本哈根精神”,平实得如水如器,因此以科学为基本价值追求,来设定学校、设定教育、设定学习,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这几年,我校在名校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重;坚持“上下联动”,以下为重,坚持“内外结合”,以内为重。用科学理性来化解现实难题,使我们走出了一条新路。
第三应看到美的情怀。美是“人之所以高贵的缆绳”,教育要体现这一情怀。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有句名言:“我们这一代不得不骑在马背上从事军事和政治,为的是我们的儿子一代可以从事科学和哲学,为的是我们的孙子一代能够从事音乐和舞蹈。”这表达的实际上是教育的一种极致。去年以来,我们在自觉反思学校办学行为中,有目的地用美的情怀审视并设计我们的校园生活。比如,往常两周一次的教职工行政例会,从上学期开始,每次教职工行政例会,我们有计划地拿出10分钟左右时间,让音乐、美术教师进行美学话题的专题讲座或展示,用美的符号元素来引发教师的职业热情,令教师们觉得耳目一新,反响颇佳。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细节。现代校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应是它永不消失的旋律。
既然超功利主义、超生存际遇是文化终极意义之所然,是现代学校发展之所然。那么,我们何以为之呢?我认为有三:
一是要追求健康指数。健康是终级关怀的第一指标。高尔基说:“健康就是金子一样的东西”。2005年在我校辞旧迎新团拜会上,我讲了三句话:“健康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我想,我们看重的就是健康这“金子一样的东西”。
二是要追求幸福指数。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解读,我们的解读是:“自信”、“自在”、“自由”。所谓“自信”,就是要使我们的师生学有信心,活得有尊严。所谓“自在”,就是要使我们师生视校园为家园,自然自在,自律自为。所谓“自由”,就是视“学术自由、精神自由”为神圣,有目标引领,有高峰体验,有团队互助。
三是要追求魅力指数。魅力指数的核心指标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我们讲究敢想、敢试、敢为,也就是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面对风险,敢于突破自我。其次包括专业素养。专业素养主要指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三个方面;而这离不开自身修炼,离不开团队学习,离不开组织激励。最后还包括卓越才能。从人才学原理出发,我们讲究个人在组织中的不可替代性,成果贡献值和合作融洽度,倡导个人在组织中、在校园内的豁达、厚重与优秀。
叶翠微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06年6月20日第6版
所谓终极关怀,简言之就是一种超功利主义、超“生存际遇”并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价值情怀。这应成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追求。
文化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我认为文化是一面镜子,透过它应该看到三种东西。
第一应看到终极关怀。何为终极关怀,简言之就是一种超功利主义、超“生存际遇”并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价值情怀。这应成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追求。要展现终极关怀,非一日之功,非常人所能为。上个世纪初的北京大学聚集了一批“疯人”与“狂者”,其领军人物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横空出世,飘逸洒脱,令今日之我们倍感亲切,受益无穷。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学校春风拂面,多见终极关怀,学校生机一片。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时空的演绎,校园里的这种“终极关怀”逐渐开始变味。有的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为幌子,过度教育、教育过度,让教育面目全非。
正是基于这样一份警觉,我校在长年的办学实践中,一直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制定了“全、优、尖”素质达成目标体系,建构了旨在“全面发展、充分发展、突出发展”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形成了“宽松、宽容、宽厚,开明、开放、开化”的办学风格,力图校园宁静、厚实、大气、雅致。我想一所学校只有锁定这样的终极关怀,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办学风采。
第二应看到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从来就是校园精神的核心。世界知名大学哥本哈根大学,以其“哥本哈根精神”引领一代又一代世界精英。解读“哥本哈根精神”,平实得如水如器,因此以科学为基本价值追求,来设定学校、设定教育、设定学习,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这几年,我校在名校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重;坚持“上下联动”,以下为重,坚持“内外结合”,以内为重。用科学理性来化解现实难题,使我们走出了一条新路。
第三应看到美的情怀。美是“人之所以高贵的缆绳”,教育要体现这一情怀。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有句名言:“我们这一代不得不骑在马背上从事军事和政治,为的是我们的儿子一代可以从事科学和哲学,为的是我们的孙子一代能够从事音乐和舞蹈。”这表达的实际上是教育的一种极致。去年以来,我们在自觉反思学校办学行为中,有目的地用美的情怀审视并设计我们的校园生活。比如,往常两周一次的教职工行政例会,从上学期开始,每次教职工行政例会,我们有计划地拿出10分钟左右时间,让音乐、美术教师进行美学话题的专题讲座或展示,用美的符号元素来引发教师的职业热情,令教师们觉得耳目一新,反响颇佳。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细节。现代校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应是它永不消失的旋律。
既然超功利主义、超生存际遇是文化终极意义之所然,是现代学校发展之所然。那么,我们何以为之呢?我认为有三:
一是要追求健康指数。健康是终级关怀的第一指标。高尔基说:“健康就是金子一样的东西”。2005年在我校辞旧迎新团拜会上,我讲了三句话:“健康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我想,我们看重的就是健康这“金子一样的东西”。
二是要追求幸福指数。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解读,我们的解读是:“自信”、“自在”、“自由”。所谓“自信”,就是要使我们的师生学有信心,活得有尊严。所谓“自在”,就是要使我们师生视校园为家园,自然自在,自律自为。所谓“自由”,就是视“学术自由、精神自由”为神圣,有目标引领,有高峰体验,有团队互助。
三是要追求魅力指数。魅力指数的核心指标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我们讲究敢想、敢试、敢为,也就是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面对风险,敢于突破自我。其次包括专业素养。专业素养主要指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三个方面;而这离不开自身修炼,离不开团队学习,离不开组织激励。最后还包括卓越才能。从人才学原理出发,我们讲究个人在组织中的不可替代性,成果贡献值和合作融洽度,倡导个人在组织中、在校园内的豁达、厚重与优秀。
叶翠微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06年6月20日第6版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