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左传》中的伏笔
提要:《左传》是一部杰出的史传文著作,其中伏笔的运用是它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伏笔的运用增强了《左传》的文学性,并且更有利于说明历史,对后世史书的撰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左传》中伏笔的类型、运用特点及其作用、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左传 伏笔 说明历史
一
《左传》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旧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1],是一部杰出的史传文著作,多用史实解释《春秋》,记事详明。其原本与《春秋》各自成帙,西晋杜预(字元凯)合《左氏春秋》与《春秋经》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2]。《左传》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前463年),涵盖约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将众多纷杂的历史事件叙述得清楚、得当,不仅在史学上价值很高,在文学上也有突出的历史地位。清代刘熙载说:“烦而不整、俗而不典、书不实录、赏罚不中、文不胜质,史家谓之五难,评左氏者,借是说以反观之,亦可知其众美兼擅矣。”[3]在左氏高超的叙述手法中,伏笔的运用,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伏笔是“文章描写、叙
关键词:左传 伏笔 说明历史
一
《左传》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旧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1],是一部杰出的史传文著作,多用史实解释《春秋》,记事详明。其原本与《春秋》各自成帙,西晋杜预(字元凯)合《左氏春秋》与《春秋经》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2]。《左传》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前463年),涵盖约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将众多纷杂的历史事件叙述得清楚、得当,不仅在史学上价值很高,在文学上也有突出的历史地位。清代刘熙载说:“烦而不整、俗而不典、书不实录、赏罚不中、文不胜质,史家谓之五难,评左氏者,借是说以反观之,亦可知其众美兼擅矣。”[3]在左氏高超的叙述手法中,伏笔的运用,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伏笔是“文章描写、叙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