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概述详解

河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的通称。在中国有江、河、川、溪、涧等不同称呼。河流沿途接纳很多支流,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这就是水系。多数河流以海洋为最后归宿,另一些河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因渗漏、蒸发而消失于荒漠中,于是分别形成外流河和内陆河。世界著名的亚马孙河、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为外流河,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河等为内陆河。

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实际上,它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

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河源和河口。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指最初具有地表水流形态的地方。河源以上可能是冰川、湖泊、沼泽或泉眼。河口是指河流与海洋、湖泊、沼泽或另一条河流的交汇处,经常有泥沙堆积,有时分汊现象显著,在入海、湖处形成三角洲。在河源与河口之间是河流的干流,一般可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各段在水情和河谷地貌上各有特色。上游指紧接河源的河谷窄、比降和流速大、水量小、侵蚀强烈、纵断面呈阶梯状并多急滩和瀑布的河段。中游水量逐渐增加,但比降已经和缓,流水下切力已开始减小,河床位置比较稳定,侵蚀和堆积作用大致保持平衡,纵断面往往成平滑下凹曲线。下游河谷宽广、河道弯曲,河水流速小而流量大,淤积作用显著,到处可见沙滩和沙洲。如长江源于唐古拉山,流经青海、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注入东海,全长6300km。习惯上从河源到宜昌为上游,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各段差异显著。

河源与河口的高度差称为河流的总落差(例如长江为6600多米),而特定河段两端的高度差则是该河段的落差,单位河长内的落差叫做河流的比降,以小数或千分数表示。流域面积是流域的重要特征之一。河流的水量多少与流域面积大小有直接关系。除干燥气候地区,一般流域面积愈大,流域的水量也愈大(如长江流域面积1808500km2,年径流总量9.6×1010m3)。流域的形状对河流水量变化也有明显影响。圆形或卵型流域,降水容易向干流集中,从而引起巨大的洪峰,狭长形流域,洪水宣泄比较均匀,洪峰不易集中。流域的海拔高程主要影响降水形成和流域内的气温,而降水形式和气温又影响到流域的水量变化。

在地球表面的总水量中,河流中的水量所占的比重很小(占全球总水量的0.0001%),但周转速度快(12~20天),在水分循环中是重要的输送环节,也是自然环境中各种物质相互转换的动力之一。

河流是地球表面淡水资源更新较快的蓄水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淡水体。河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古代文明的发源大都与河流(如尼罗河、黄河等)联系在一起。至今一些大河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如密西西比河、长江、珠江、多瑙河、莱茵河等)仍然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