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邦大旱》句读献疑
作者:俞志慧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鲁邦大旱》第三简与第四简之间有一段文字,马承源先生释为:“子赣曰:‘否也,吾子若重名其欤?如夫政刑与德,以事上天,此是哉。若夫毋薆圭璧币帛于山川,毋乃不可。……”[1]依马先生的理解,子贡之答语一直到第五简“何必恃乎名乎”方才结束。其实,对“毋乃谓丘之答非欤”这样一个简单的是非问句,只要回答“是”或“否”即可,无需这长达一百零三字的大段展开;而且,在先生面前大发议论并且连用两个反诘问句(“何必恃乎名乎”),这样做很不合情理,常人不为也,况子贡乎?第三,如果“吾子若重名其欤?”[2]一语出于子贡,而“吾子”当然指代孔子,则是子贡怀疑孔子重名,但从全文看来,重名与瘗圭璧币帛于山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鲁邦大旱》第三简与第四简之间有一段文字,马承源先生释为:“子赣曰:‘否也,吾子若重名其欤?如夫政刑与德,以事上天,此是哉。若夫毋薆圭璧币帛于山川,毋乃不可。……”[1]依马先生的理解,子贡之答语一直到第五简“何必恃乎名乎”方才结束。其实,对“毋乃谓丘之答非欤”这样一个简单的是非问句,只要回答“是”或“否”即可,无需这长达一百零三字的大段展开;而且,在先生面前大发议论并且连用两个反诘问句(“何必恃乎名乎”),这样做很不合情理,常人不为也,况子贡乎?第三,如果“吾子若重名其欤?”[2]一语出于子贡,而“吾子”当然指代孔子,则是子贡怀疑孔子重名,但从全文看来,重名与瘗圭璧币帛于山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