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恒先》的“自生”
作者:刘贻群
宇宙生成論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之一。在中國哲學史上,具有權威性的宇宙生成說法,大概有三:一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說;二是《易傳》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說;三是漢人的“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說(《周易乾鑿度》說:“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1]。《白虎通·天地》說:“始起先有太初,然後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後來,《列子·天瑞》又重復了《周易乾鑿度》的說法)。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
近年出土的文獻提示我們,除此而外,還有兩種很深刻的新奇說法,也應引起我們的重視:一是《太一生水》的“生
宇宙生成論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之一。在中國哲學史上,具有權威性的宇宙生成說法,大概有三:一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說;二是《易傳》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說;三是漢人的“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說(《周易乾鑿度》說:“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1]。《白虎通·天地》說:“始起先有太初,然後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後來,《列子·天瑞》又重復了《周易乾鑿度》的說法)。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
近年出土的文獻提示我們,除此而外,還有兩種很深刻的新奇說法,也應引起我們的重視:一是《太一生水》的“生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