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
    寿

注释

(1)衷:通“中”。

(2)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吴王夫差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郢之后,他去秦国搬救兵,在秦廷之前痛哭七昼夜,终于使秦国发兵。

(3)盗跖:春秋末期的奴隶起义领袖,古人认为他是凶狠暴虐之徒。

(4)孔、颜: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

(5)兵部侍郎晋国王公:王祐,字景叔。

(6)太祖、太宗:指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

(7)魏国文正公:即王旦,字子明,王祐之子。他是真宗朝的贤相,死后封魏国公,谥号文正。

(8)真宗:即宋真宗赵恒。景德、祥符:宋真宗年号。

(9)左契:契约两联中的一联。

(10)懿敏公:即王素,字仲仪,王旦之子,谥号懿敏。

(11)仁宗:宋仁宗赵祯。

(12)李栖筠(yún):字贞一,唐代人。他为人“庄重寡言,体貌轩特”,为士人们所推崇。

(13)李吉甫:字弘宪,唐宪宗时官至宰相。德裕:李德裕,字文饶,唐武宗时官至宰相。

(14)砥(dǐ):磨刀石。

(15)侪(chái):辈。

(16)皇:通“遑”,闲暇。厥:其。

赏析

  这篇文章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湖州上任时为学生王巩家中的“三槐堂”题写的铭词。苏轼在徐州期间,王巩曾与其一起郊游吟诗。苏轼来湖州上任,王巩也赶来相会,并请其为自家“三槐堂”题铭,苏轼便应邀作《三槐堂铭》。

  本文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为学生王巩家中“三槐堂”提写的铭词。三槐堂,是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佑家的祠堂,因王佑手植三棵槐树于庭而得名。古代传说,三槐象征朝廷官吏中职位最高的三公。而王佑正是王巩的曾祖父。

  文章主题在于歌颂王佑的品德和功业,分五段进行。第一二两段,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为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三四五层,记叙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说明王佑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才子孙多贤,福祚绵绵不绝,从而论证了观点,突出了主旨。

  全文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显然带有惩创人心、引为鉴诫的良苦用心。文章叙议兼行,挥洒如意。文字简洁,自然流畅。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