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
    使西使
    使
    wénguānghuángjiānduōrénwǎngwǎngyángkuánggòuérjiànfāngshāntǎngjiànzhī

注释

(1)光: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县。黄: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

(2)朱家、郭解:二人均为西汉时的豪侠之士。

(3)闾(lǘ)里:乡里。

(4)岐亭:今湖北麻城西南。

(5)瞿(jué)然:惊视的样子。

(6)岐山:亦称天柱山,在今陕西凤翔县境。

赏析

  元丰三年(1080年),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过往频繁。据苏轼自己统计,在黄州四年,他“三往见季常,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详《岐亭五首》)。两人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年)写下此文。

  重点写隐居时的生活和思想态度(随物赋形)。主旨:说明方山子为弃显闻富乐,独来穷山中的异人。文体:形式为应用文(传记:他传);内容为记叙文。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受感情.写出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

  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薄贫贱,借他人之酒解自己胸中之不快.方山子实乃自悲不遇(暗示手法)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藉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