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
广告x

《外科理例》·卷二

论十六味流气饮五十六

丹溪曰。夫十六味流气饮。乃表里气血药也。复以疏风助阳之药参入。非脉之洪、缓、迟、紧、细者不宜用。诸家往往不分经络脉症。不具时宜。但云消毒化毒。又云不退。加补气血药。此又使人不能无疑也。

论十宣散五十七

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言其常也。如疮盛形羸。邪高痛下。始热终寒。此反常故当察时下而权治。可收十全之功。此表里气血之药。若用于痈疽。初发或已发。或内托。

或身倦恶寒热少。或脉缓涩。或弦。或紧细。宜用之散风寒以助阳。乃始热终寒之变也。若施于积热毒。更不分经络时宜。不能不无惧也。

丹溪曰。精要谓治未成也速散。已成者速溃。若用于轻小症候。与冬月时令。尽有内托。冬月肿疡。用之亦可转重就轻。移深于浅。夏月溃疡用之。其桂朴之温散。佐以防风、白芷。虽有参、。亦难倚仗。世人用此不问是痈是疽。是冬是夏。无经络。无前后。如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危哉。又曰。燥血泻气药太多。涉虚者勿轻用。一士背臀腿节次生疽。率用五香连翘汤、十宣散。致不救。一人年六十。好酒肉。背疽。与独参膏十五六斤而愈。若用十宣。宁保无危。

论内托散五十八

精要谓一日至三日进十数服。防毒瓦斯攻脏腑。名护心散。切详绿豆解丹毒。又言治石毒甘入阳明。性寒能补为君。以乳香去恶毒。入少阴。性温善窜为佐。甘草性缓。解五金八石及百药毒为使。想此方专为服丹石发疽者。设不因丹石而发疽。恐非必用之剂。

丹溪曰。痈疽因积毒在脏腑。非一朝一夕。治当先助气壮胃。使本根坚固。而以行经活佐。参以经络时令。使毒外发。施治之。早。可以内消。此乃内托之本意。(又云)内托散性冷。治呕有降火之理。若夫老年者病深。诸症备者。体虚者。绿豆虽补。将有不胜重任之患一妇年七十。形实性急。好酒。冬病脑疽。与麻黄桂枝汤而愈。此亦内托。岂必皆冷药

论神仙追毒丸五十九

精要曰。初成脓宜烙。得脓利为效。亦服追毒丸。

丹溪曰。追毒丸下积取毒之药。决无取脓之效。今用烙而得脓。若在里而血气实。则脓。如托不出。何不以和气活血药。佐以参补剂。使脓托出也。其方用五倍子。消毒杀虫解风为君。山慈菇、千金子、大戟、皆驱逐走泄为臣。佐以麝香升散。用之以治痈疽。实非所宜。果见脏腑有积毒。或异虫缠滞深固而体气不虚者。亦是快药、但戒勿轻用耳。

论独胜散六十

谓痈疽皆绿气滞血凝。或因怒气所致。用香附子去毛。以生姜汁淹一夕。研干为末。白汤调服二钱。无时。

丹溪曰。本方谓疽后常服。半年尤效。此皆施于体实气郁之人也。

一人浓味气郁。形实性重。年近六十。背疽。医与他药皆不行。惟饮香附米甚快。始终只此一味而安此千百而一二。

论柞木饮子六十一

干柞木叶(四两半)干荷叶中心蒂干萱草根甘草节地榆(各一两)细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