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ēngyuēgǎnwènshèngrénzhījiāxiàoyuētiānzhīxìngrénwéiguìrénzhīxíngxiàoxiàoyányánpèitiānzhōugōngrénzhězhōugōngjiāohòupèitiānzōngwénwángmíngtángpèishàngshìhǎizhīnèizhíláishèngrénzhīyòujiāxiàoqīnshēngzhīxiàyǎngyánshèngrényīnyánjiàojìngyīnqīnjiàoàishèngrénzhījiàoérchéngzhèngyánérzhìsuǒyīnzhěběnzhīdàotiānxìngjūnchénzhīshēngzhīyānjūnqīnlínzhīhòuzhòngyānàiqīnéràirénzhěwèizhībèijìngqīnérjìngrénzhěwèizhībèishùnmínyānzàishànérjiēzàixiōngsuīzhījūnguìjūnrányándàoxíngzūnzuòshìróngzhǐguānjìntuì退línmínshìmínwèiéràizhīérxiàngzhīnéngchéngjiàoérxíngzhènglìngshīyúnshūrénjūn

注释

(1)敢:谦词,有冒昧、大胆的意思。此句为曾参对其师孔子提问,故以敢问来表示其敬意。

(2)无以加于孝乎:有比孝道更重要的吗?加,更、高于、大于、在其上。这句问话的目的,是引出孔子的孝道为最高道德的论说。

(3)孝莫大于严父:孝行没有比尊崇父亲更重要的了。严,尊、尊崇、尊敬。严父,尊崇尊敬父亲。

(4)严父莫大于配天:尊崇父亲没有比以父亲拟比于上天和父亲亡后以其配享于上天更重要的了。配,有匹配和配享二义。匹配,等同、比拟。配享,是在主要祭祀对象之外附带祭祀的对象。周代礼制,每年冬至在郊外祭祀上天,同时祭祀父祖先王,这就是配天之礼。古人认为天是最伟大的,父亲是最值得尊崇的,父亲在世时孝子将其视为自己的天,父亲死后孝子以其配享上天,是孝子对父亲最大的尊崇。

(5)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天下诸侯各自按照其职位规定进贡物品,来协助天子祭祀。四海之内,指天下的诸侯。职,即职贡,四方向王朝的贡献。诸侯向王朝进贡的物品主要是用于祭天地祖宗的。

(6)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圣人的教化,不必采用严厉的措施就能成功。圣人,指古代的圣明君王,此处指周公。肃,峻急、严厉。成,成功、取得成效。

(7)其所因者本也:因,凭借。本,根本,此处指道德的根本——孝道。

(8)续莫大焉:续,指续先传后,也就是人类的自身繁衍。焉,于之,在这件事上。莫大焉,没有比这更重大的事。

(9)君亲临之,厚莫重焉:亲,亲自。临,以上对下。厚,深重、重要。

(10)悖德:背,违背。悖德,违背公认的道德准则。

(11)悖礼:违背礼义。

(12)以顺则逆:是“以之顺民,民则逆”的省文。顺,使动用法。则,就。意为,以悖德悖礼的行事去教化民众,企图使民众顺从,就会造成逆乱。

(13)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在,居、处,在此处有亲身实行的意思。善,善行,即上文之爱敬亲人的孝行。凶德,昏乱无法,即违背道德。

(14)虽得之,君子所不贵:得,得到、得意、得志。君子,泛指贤者。贵,重视、赞赏。不贵,鄙视、厌恶、看不起。全句意为,上边的这种如夏桀商纣的人即使一时得志,因为他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所以君子也不会看得起他。

(15)以临其民:临,在此为统治、管理的意思。言君子实行以上六事,来统治和管理民众。

(16)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畏,敬畏,因其有威严不敢犯之。象,模仿、效法,因其有仪象而模仿他。意为:因此民众敬畏他而又爱戴他,将他作为准则而仿效他。

(17)诗:以下诗文,见《诗·曹风·鸤鸠》。此诗主旨,历来有两种相反意见。《毛诗序》云:《鸤鸠》,刺不一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一也。朱熹《诗集传》则云:诗人美君子之用心平均专一。后世多取朱说。

(18)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淑,美好、善良。淑人,有德行的人。君子,指有道德、有才干的人。仪,仪表、仪容。忒,差错。凡是有德行的淑人和有见识的君子,他的仪容礼貌都不会有差错。

译文

曾子说∶“我很冒昧地请问,圣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吗?”孔子说∶“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敬重父亲,没有比在祭天的时候,将祖先配祀天帝更为重大的了,而只有周公能够做到这一点。当初,周公在郊外祭天的时候,把其始祖后稷配把天帝;在明堂祭祀,又把父亲文王配祀天帝。因为他这样做,所以全国各地诸侯能够克尽职守,前来协助他的祭祀活动。可见圣人的德行,又有甚么能超出孝道之上呢?因为子女对父母亲的敬爱,在年幼相依父母亲膝下时就产生了,待到逐渐长大成人,则一天比一天懂得了对父母亲尊严的爱敬。圣人就是依据这种子女对父母尊敬的天性,教导人们对父母孝敬;又因为子女对父母天生的亲情,教导他们爱的道理。圣人的教化之所以不必严厉的推行就可以成功,圣人对国家的管理不必施以严厉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是因为他们因循的是孝道这一天生自然的根本天性。父亲与儿子的亲恩之情,乃是出于人类天生的本性,也体现了君主与臣属之间的义理关系。父母生下儿女以传宗接代,没有比此更为重要的了;父亲对于子女又犹如尊严的君王,其施恩于子女,没有比这样的恩爱更厚重的了。所以那种不敬爱自己的父母却去爱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礼法。不是顺应人心天理地爱敬父母,偏偏要逆天理而行,人民就无从效法了。不是在身行爱敬的善道上下功夫,相反凭藉违背道德礼法的恶道施为,虽然能一时得志,也是为君子所卑视的。君子的作为则不是这样,其言谈,必须考虑到要让人们所称道奉行;其作为,必须想到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其立德行义,能使人民为之尊敬;其行为举止,可使人民予以效法;其容貌行止,皆合规矩,使人们无可挑剔;其一进一退,不越礼违法,成为人民的楷模。君子以这样的作为来治理国家,统治黎民百姓,所以民众敬畏而爱戴他,并学习仿艾其作为。所以君子能够成就其德治教化,顺利地推行其法规、命令。《诗经·曹风·鸠》篇中说∶‘善人君子,其容貌举止丝毫不差。’”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