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颂·有瞽

  • yǒuyǒuzàizhōuzhītíng
    shèshèchóngshù
    yìngtiánxuántáoqìngzhù
    bèinǎizòuxiāoguǎnbèi
    huánghuángjuéshēngyōngmíngxiānshìtīng
    zhǐyǒngguānjuéchéng

注释

(1)瞽(gǔ):指的是周代的盲人乐师,瞽在这里的意思是盲人。

(2)庭:这是宗庙前庭的意思。

(3)业:是指横木上悬挂乐器的大板,形状是锯齿状。虡(jù):这是一个用来悬挂编钟编磬等乐器的直木架,其上面装有业。

(4)崇牙:古代乐器架横木上刻的锯齿,用于悬挂乐器。树羽:是在崇牙上插装饰的五彩鸟羽,树在这里的意思是插。

(5)应:小鼓。田:大鼓。县(xuán):通“悬”。

(6)鞉(táo):一种立式鼓,也有人认为是一种有柄且两边带耳的摇鼓。磬(qìng):是由玉石制成的板状打击乐器。柷(zhù):木质打击乐器,形状类似漆桶,是乐曲开始时敲打的乐器。圉(yǔ):也叫“敔”,是一种打击乐器,形状似伏虎,背上有锯齿。以木尺刮之发声,用以停止音乐。

(7)备:表示安排就绪。

(8)箫:古代的箫乐器,类似现在的排箫,由小竹管排列而成。管:是指管乐器,即类似笛子的乐器。

(9)喤喤(huáng):形容乐声响亮且和谐。

(10)肃雝(yōng):指乐声和谐而舒缓。

(11)戾(lì):表示到达或者到来。

(12)永:终、一直。成:表示一曲结束,或者解释为乐曲的一阕。有人认为这里表示祭礼完成。

译文

盲乐师们列成行,周庙前庭聚一堂。
钟鼓架子已摆好,五彩羽饰架上装。
小鼓大鼓齐具备,鞉磬柷敔亦妥当。
乐器齐备奏乐章,箫管声声共鸣响。
众乐和鸣震四方,肃穆悠扬韵味长,
先祖神灵闻乐至,宾客齐聚乐未央。
曲终奏罢齐声赞。

赏析

此篇以“有瞽有瞽,在周之庭”启幕,描绘了宗庙之中,瞽者主导乐章的场景。诗中的“设业设虡”则暗示了眡瞭在乐事中的从属角色,他们负责安置乐器,确保音乐之流畅。提及的乐器有应、田、鞉、磬、柷、圉、箫管等,与《周礼·春官》所录相符,其中柷为起始,圉(敔)为终结,象征此次演奏动用了全套乐器,八音和谐,其音乐之美妙自不待言。

《周颂》中虽有多篇乐诗,但如《周颂·有瞽》般直接描写奏乐盛况的却不多见。与《周颂·执竞》相较,《周颂·执竞》中的乐声是为了衬托祭祀降福的场面,而《周颂·有瞽》则更专注于乐的本身,最后三句虽提及“先祖”“我客”,但仍是强调其观赏与聆听的角色,显示出乐是此诗的核心。

对于《周颂·有瞽》所描述的奏乐仪式,有学者认为是定期举行的。参考《礼记·月令》中的记载,其中描述的“大合乐”与《周颂·有瞽》中的场景颇为相似。然而,两者在细节上仍有出入。例如,《礼记·月令》中提到此乐是为了“助阳达物风化天下”,而高亨的解释则是为祖先举行的盛大音乐会。另外,《礼记·月令》中明确提到天子率群臣前往观看,而高亨则认为周王和群臣也来听。再者,《月令》中提及的“季春之月”按周历计算并非三月,因此具体的时间仍有待考证。

《周颂·有瞽》作为一首专注于描述奏乐过程的诗篇,无疑展现了周王朝在音乐上的卓越成就。同时,它也反映了周人对于乐的虔诚观念,认为乐是由天而作的,可以沟通人与神之间的联系。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