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常武

  • míngmíngwángmìngqīngshì
    nánzhòngtàitàishīhuáng
    zhěngliùshīxiūróng
    jìngjièhuìnánguó
    wángwèiyǐnshìmìngchéngxiū
    zuǒyòuchénhángjièshī
    shuàihuáixǐng
    liúchǔsānshìjiù
    yǒuyántiān
    wángshūbǎozuòfěishàofěiyóu
    fāngsāozhènjīngfāng
    léitíngfāngzhènjīng
    wángfènjuézhèn
    jìnjuéchénhǎnxiāo
    dūnhuáifénréngzhíchǒu
    jiéhuáiwángshīzhīsuǒ
    wángtāntānfēihàn
    jiānghànshānzhībāo
    chuānzhīliúmiánmián
    zhuózhēngguó
    wángyóuyǔnsāifānglái
    fāngtóngtiānzhīgōng
    fāngpíngfāngláitíng
    fānghuíwángyuēxuánguī

注释

(1)赫赫:威严的样子。明明:明智的样子。

(2)卿士:在周朝担任重要政务的官员,相当于高级大臣。

(3)南仲:宣王时期的一位重要大臣。大祖:泛指祖庙,即先祖的庙宇。

(4)大师:职掌军政的大臣。皇父:人名,周宣王太师。

(5)整:治。六师:六军。周制,王建六军。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

(6)脩我戎:整顿和训练军队。脩,习;戎,武。

(7)敬:借作“儆”,警戒或警示

(8)惠:慈爱或亲切之情。

(9)尹氏:掌卿士之官。

(10)程伯休父:周宣王时期的一位大司马,即高级军事官员。

(11)陈行:按照既定的顺序排列队伍。

(12)率:按照、遵循。

(13)省:察视。徐土:指徐国,故址在今安徽泗县。

(14)不:二“不”字皆语助词,无义。留:占“刘”字,杀。处:安。

(15)三事:三司,指军中三事大夫。事与“司”通。绪:业。姚际恒《诗经通论》:“谓分主六军之三事大夫,无一不尽职以就绪也。”

(16)业业:高大的样子。

(17)有严:严严,神圣的样子。

(18)舒:舒徐。保:安。作:起。

(19)绍:戴震《诗经补注》:“如‘夭绍’之绍,急也。”游:优游,与“绍”对文,指缓。

(20)绎:络绎。骚:骚动。严粲《诗缉》:“王乃舒徐而安行,依于军法日行三十里,进兵不急,人自畏威,徐方之人,皆络绎骚动矣。”

(21)霆:炸雷。

(22)奋厥武:奋发用武。

(23)虎臣:猛如虎的武士。

(24)阚(hǎn)如:阚然,虎怒的样子。虓(xiāo):虎啸。

(25)铺:韩诗作“敷”,大。敦:屯聚。濆(fén):高岸。

(26)仍:就。丑虏:用以贬称敌人,带有轻蔑意味

(27)截:切断或隔断。

(28)所:处。

(29)啴(tān)啴:形容人群众多,给人一种庞大的感觉。

(30)翰:指的是猛禽类,如鹰鸢等。

(31)苞:在此处比喻为事物的根本或基础。

(32)翼翼:有序且整齐的状态。

(33)濯(zhuó):此处描述的是宽广或巨大的意象。

(34)犹:通“猷”,谋略。允:诚。塞:指的是密实,这里意指谋略周密,没有漏洞。

(35)来庭:前往王宫朝拜,即进宫觐见。

(36)回:背离或违背原则。

译文

瞧我们大周天子的威仪与英明,亲自任命了一位备受敬重的卿士大夫。名将南仲便是这位重臣的杰出先祖,皇父担任太师主管军务。紧锣密鼓地整顿着大周的军队,精心打造着兵器。我们怀着恭敬与戒惧之心,为南方的百姓带去和平与幸福。
大周天子对太师皇父郑重嘱托:“请你传达我的命令给程国的伯爵休父,让他整顿军队排列好行伍,将作战命令下达至全军各部,沿着淮河堤岸奋勇前进,仔细巡察徐国的每一寸土地。我们的军队不会久留,也不会随意驻扎,确保百姓的生计能得到妥善安排。”
看啊多么气宇轩昂高大挺拔,那是我们威严而雄壮的大周国王。大周的军队在他的带领下从容开拔,既不急行军也不拖沓游荡。这一举动让徐国上下为之震动,尤其是感到极大震惊的徐国朝堂。仿佛晴天霹雳在头顶炸响,让徐国君臣们惊慌失措。
我们大周的军队英勇无畏,全军威慑力势如破竹。他们是如狼似虎般的将士们,击鼓前进杀声震天。他们在淮河高岸设下重重包围,乘胜追击捕获了大量俘虏。在淮河沿岸牢牢站稳了脚跟,大周的中军帐也在此驻扎。
大周王朝的军队气势磅礴,如同冲天之神鹰,凌厉而迅猛。三军齐头并进犹如江汉之水奔流不息,坚守阵地稳如泰山。攻破敌阵势如破竹,队伍稳扎稳打接力向前冲,威不可测自然也就战无不胜。我们如秋风扫落叶般大胜徐国!
大周天子的英明谋划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徐国君臣心悦诚服地表示归顺。徐国上下甘拜下风,与我们大周融为一体,这是大周天子仁义之师的赫赫战功。如今天下各地都已海晏河清,徐国的小君也定当要前来朝拜进贡。徐国君臣再不会起兵叛乱,大周天子班师回朝奏凯旋乐章。

赏析

此诗的标题“常武”独特非凡,与《诗经》中大多数直接取诗句为题的惯例形成鲜明对比。正因为“常武”二字并未在诗中直接出现,历代诗家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毛诗序》以“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来解读,而朱熹在《诗序辨说》中进一步阐释,认为这既是对武德的赞美,也是对滥用武力的警示。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则提出不同见解,认为此诗主要赞美王者的武功,并无对黩武的谴责之意。而王质和方玉润则从其他角度对“常武”进行了解读,如王质认为是累世显赫的武功,方玉润则将其与乐名相联系。

诗中生动描绘了周宣王亲自挂帅,率兵平定徐国叛乱的壮丽画卷。首章便展现了宣王的有条不紊和指挥若定,他委派将帅,周密部署战备,使得整个进军计划清晰明了。第二章则通过尹氏向程伯休父传达作战方案,进一步体现了宣王对战争的精准掌控。

第三章以对比手法描绘了双方军队的态势。我方军队在天子的率领下,沉稳自信,步伐坚定;而敌方阵营则是惊恐万分,乱作一团。这种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王师的威武之势。

第四章以天怒雷震和猛虎怒吼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王师势如破竹的进攻态势。诗人用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战场的激烈景象,展现了王师的压倒性优势。第五章更是以饱满的笔墨歌颂了王师的声威,成为全诗最为精彩的部分。

第六章则描绘了王师凯旋的盛况,将胜利归功于天子的英明决策。诗人通过叙述次序的巧妙安排,使得前后文形成鲜明对照,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此章中“徐方”二字的反复使用,既体现了诗人对这次胜利的特别重视和喜悦之情,也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尽管中国古代叙事诗在细节描绘上可能无法与古希腊罗马的史诗相媲美,但《大雅·常武》一诗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虚写实写的巧妙结合而独树一帜。从诗歌艺术的角度来看,它无疑是中国古代叙事诗中的瑰宝,即使与古希腊罗马的史诗相比也毫不逊色。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