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颂·清庙

  • qīngmiàoyōngxiǎnxiàng
    duōshìbǐngwénzhīduìyuèzàitiān
    jùnbēnzǒuzàimiàoxiǎnchéngrén

注释

(1)於(wū):这是一个表示赞叹的词,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啊”。穆:指庄重、壮丽。清庙:指宁静神圣的祖庙。

(2)肃雝(yōng):形容庄重又和顺的气质。显:指高尚显赫。相:这里指的是协助祭祀的公卿和诸侯。

(3)济济:形容人数众多。多士:这里是指在祭祀仪式中负责各项工作的官员。

(4)秉:秉承,掌管。文之德:指周文王的品德。

(5)对越:“对”是回报的意思,“越”是赞美的意思。在天:指周文王的灵魂在天上。

(6)骏:形容动作敏捷、快速。

(7)不(pī):通“丕”,意为大。承(zhēng):这里借用为“烝”,意为美好、丰盛。

(8)射(yì):借用为“斁”,意为厌恶。斯:这是一个语气词。

译文

清静庄严的宗庙,助祭者们高贵而雍容。
众士们进行有序地祭祀,心中铭记文王的卓越美德。
遥想文王的在天之灵,在宗庙中奔走忙碌不停歇。
文王的美德照耀着后人前行的道路,后人们仰慕之情无穷尽。

赏析

“诗”之“四始”,源于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的阐述,它揭示了《诗经》内在的结构与意义。据司马迁所言,孔子从三千余篇诗中,筛选出了符合礼义的部分,其中,《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虽然这一说法在历史上存在争议,但“四始”的观念却体现了古人对《诗经》编辑思想的深刻理解。

在毛诗学说中,“四始”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它们不仅仅是四类诗的起点,更代表了王道教化的根本。每类诗的第一篇,都被视为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体现了王道兴衰的缘由。这种看法,实际上反映了古人对诗歌社会功能的高度认同,即诗歌能够传达道德教化,维系社会秩序。

司马迁所提到的四篇“始诗”,在毛诗的解释下,均被赋予了赞颂“文王之道”、彰显“文王之德”的内涵。周文王姬昌,作为殷商末期的西伯,他的仁政与智慧为周部族的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他在世时未能实现灭殷立周的宏愿,但他的善政与威望却为周武王姬发的成功铺平了道路。因此,他在周人心目中的地位神圣而不可动摇,成为开国贤君的象征。

《清庙》作为“颂始”,在历代的解读中存在分歧。有的认为它是祭祀文王的乐歌,有的则认为它是合祭周文王、周武王时的歌舞辞。然而,无论哪种解读,都无法否认《清庙》在颂扬文王之德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四始”的角度来看,《清庙》作为祭祀文王的乐歌,更具合理性。它不仅是对文王个人的歌颂,更是对周朝开国君主们威德普被的一种赞美。

总的来说,“四始”的观念体现了古人对《诗经》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它不仅揭示了《诗经》内在的结构与意义,更凸显了诗歌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四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审美观念、道德观念以及他们对社会、历史的看法。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